1899年,作家德莱塞在半张白纸上写下“嘉莉妹妹”这个名字,开始动笔写他的小说。
这本小说,石破天惊,向美国文学的文雅传统发出了挑战,试图向读者揭示一个“真实”的世界。在那个文雅的传统里,文学家所描绘的,都是一些花好月圆的的风流艳史。
而德莱塞,试图告诉人们,真实的生活,很残酷。
和过往的历史所揭示的一样,每一个试图向传统发出挑战的行为,最初都会遭到传统无情的打压,《嘉莉妹妹》惨遭封杀,被当成一本“离经叛道”、“伤风败俗”的“坏书”,只有百来本印刷出来的作品,被送给德莱塞的一些朋友和书评家。
《嘉莉妹妹》的失败,让德莱塞惨遭打击,他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思想危机,甚至企图自寻短见,然而,他对世俗标准的憎恶,他对生命的热情,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1901年,小说正式推出,好评如潮,有媒体宣称:
美国终于出了一部真正泼辣的小说,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
时至今日,一百多年过去了,但现实还是很现实,人们在生活里痛苦、欢乐、孤独,很多人都用金钱做镜子,于是照出的总是自己的贫瘠,人们为了幸福拼命工作,最后很多人却只剩工作,少了幸福。
在这个现实里,大多数人爱慕虚荣,被自身的欲望困锁,一头扎进物质的樊笼里,去苦,去累,去痛苦,去欢乐。
011889年8月,嘉莉18岁。
她聪明而羞怯,由于无知和年轻,她对生活充满了幻想。
带着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希望,她拿着简单的行李,登上了开往芝加哥的列车,一头扎进她幻想中那五光十色的城市。
往前开着的列车,让嘉莉若即若离地跟她的少女时代做了告别,她心里想着,到了大城市,找一份好工作,生活就慢慢好起来了。
在嘉莉那无知而又年幼的内心里,芝加哥的人们都很富,到处都是机会。
德莱塞说:
一个女孩子十八岁离家出门,结局只有两种,要么遇到好人搭救而越变越好,要么很快就接受了大都市道德标准而越变越坏。
而芝加哥这个大都市里,到处都有诱人的花招,到处都是颇具人情味的诱人的东西,那种巨大的力量,会通过优雅的文化的魅力来引诱人,让人陷入进去。
嘉莉还在车上,这种诱惑就来了。
长期生活在城里的德鲁埃,开始和嘉莉攀谈,他的成功,他的言谈,他的优雅,都吸引着嘉莉,让她对芝加哥有了更多的向往。
到了芝加哥,嘉莉住在姐姐家里。
姐姐和姐夫都是普通人,为了基本的生活艰苦工作,精打细算,处处省吃俭用,她不可能在这样的家里长期白吃白住。
事实上,要不是嘉莉事先说明,找工作时自己付食宿费,她住在这里恐怕还会遭到姐夫的坚决反对。
刚在姐姐家住下来,嘉莉就开始了自己的求职生涯,她希望能找到一份工资高、活儿少的工作,然而,芝加哥虽然到处是大楼,嘉莉却找不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嘉莉没有工作经验,大多数老板不愿花时间和金钱重新培养一个人。
找来找去,不是被粗暴的拒绝,就是工资太低。
嘉莉心灰意冷,第一次从幻想中醒来。
最终,她接受了一份周薪4.5块的工作。
回姐姐家的时候,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嘉莉只觉得别人都步履轻盈,而她自己,脚步沉重。
可嘉莉并没有沉浸下去,她毕竟不是一个悲观的人,想到德鲁埃曾经对她说的话,她立马变得热血沸腾,她觉得自己将生活得比过去更好,她将是幸福的。
一个人无论实际的生活怎样,总可以去设计自己的未来。
这就是希望。
但希望一旦变得不切实际,就是天真。
02没开始上班之前,嘉莉觉得,自己上班的地方,也挺好的。
正式上班之后,她才发现,那里工作单调乏味,工作环境粗鄙不堪。
一个早上过去,她就两腿发酸,就像已经上了一整天班那样,浑身无力,两只眼睛由于一直盯着机器,早就看得两眼发昏。
领导问她:
你行不行?
她毕恭毕敬地说:
没问题。
下班回家的时候,看着那些走在路上的衣着亮丽的姑娘,嘉莉觉得自己丢脸了。
不知道为什么,她总觉得自己的境遇应该更好一些,因此有些愤愤不平。
生活在嘉莉眼里是五光十色的,虽然眼下并不如意,但嘉莉在暗自琢磨她爱做的事情,爱穿的衣服,还有她爱去的地方。
有一天,嘉莉买了一把雨伞,虽然她有雨伞,可是不好看,虚荣心让她买了一把更好看更时髦的。
姐姐看见后,责备她乱花钱,嘉莉虽然没有顶嘴,但她心里想,她不会做一个很庸俗的人。
发了工资之后,嘉莉拿出四块钱付了食宿费,就只剩下可怜兮兮的五毛钱,该干什么呢?什么都不干不了,她想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天哪,这要存多久才能买得起啊,可是这半块钱,就是她一周的采购和娱乐费用。
她就算想买一顶过冬的帽子,也得打工好几个星期。
这样的工作,不能继续干下去了,没前途。
嘉莉打算去市中心看看,想找一份更好的工作,可是她找了三天,不仅没找到工作,还找姐姐借了一些钱。
就连工资最低廉的地方,她都打算去试试运气,结果还是没找到,就在这时候,德鲁埃再次出现在嘉莉的生活里,他问嘉莉,要是一直找不到工作,打算怎么办?
嘉莉说,实在不行,就会回老家。
得知嘉莉的艰难处境,德鲁埃给了她一笔钱,还给她找了房子,嘉莉的人生,开始了另一个阶段。
一开始,嘉莉的自尊,让她拒绝德鲁埃的帮助,可是很快,自尊就让位于几年前,她太需要钱了,太需要帮助了,而德鲁埃,看起来就很有钱的样子。
金钱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镜子,它能照出人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照出人的贪婪、虚荣、欲望。
但金钱并不是一个坏东西,它只是一个工具。
03德莱塞说:
我们的文明还处在一个中间阶段,我们早已不是兽类,因为行动不完全被本能支配,但我们又不是完全像人,因为我们不完全被理性支配。
人类变聪明了,不肯完全听从本能的驱使,这是文明的影响。
可是,人类又太软弱,他们摆脱不了本能和欲念。
嘉莉虽然不想为了金钱出卖自己,可是,想要在大城市扎根的欲望裹挟着她,而她自己又没有能力扎根于此,因此,她必须抓住一切能抓住的。
现在,她太需要帮助了。
德鲁埃带她去买漂亮的衣服,买她想要的东西,带她出入她一直羡慕的那个阶层,让她住进了宽敞舒适的公寓。
她屈服了,成了德鲁埃的情妇,尽管她不爱德鲁埃,却也和德鲁埃在一起,为了钱,为了生活,为了虚荣,为了这世界那强悍至极的无明的力量。
她照了照镜子,看到一个比她自己从前见过的更加漂亮的嘉莉。
然而,当她摸着内心内省,却看到一个比过去的自己更糟糕的嘉莉。
她不清楚,到底哪一个是真实的自己。
在德鲁埃的赞美之中,她自己也沾沾自喜。
然而,嘉莉到底失去了什么呢?
这世间有很多人,都跟嘉莉一样,一旦落进金钱的圈套,就会渐渐失去一些道德,将曾经自己厌恶的某些行为,看做是理所应当的。
当然,嘉莉也试图为自己争辩,她内心有一个声音说:
你这个失败者。你还没有真正试图反抗,就已经认输了。
嘉莉漠然不语,她希望有人告诉她,她没有做错,一个人为了活得更好,做什么都不过分。
没有人敢这样说,没有人这样告诉她。
在优越的生活的腐蚀下,嘉莉内心的反抗声越来越弱,她最终选择跟随物质,德鲁埃给她优越的生活,给她钱,给她自由,虽然他用金钱去压弯了她的灵魂,但她心甘情愿。
尼采说: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一个人试图走进黑暗,就已经默认可以接受黑暗。
04嘉莉的生活,渐渐变得好起来。
她学着做一个有钱人,学着有钱人的生活,学着有钱人的举止。
这一切,她已经渐渐习惯。
她想着,只要嫁给德鲁埃,这一切就不是问题了。
然而,德鲁埃是一个浪子,他本能的欲望过于强烈,他想要嘉莉,却不想跟她结婚,他总是各种理由推脱。
后来,嘉莉认识了赫斯特伍德,一个酒吧经理,他有妻子儿女,可是妻子自私自利,根本不管赫斯特伍德的感受,只知道朝他要钱。
赫斯特伍德的女儿,也自私自利,根本不会考虑父亲的感受,只把父亲当成一个提款工具。
对这样的家人,赫斯特伍德十分失望,那个家对他来说,毫无温暖可言,他厌恶家里。
在和德鲁埃相交的过程中,赫斯特伍德也渐渐和嘉莉熟悉起来,他喜欢上了这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而在嘉莉看来,赫斯特伍德温文尔雅,体贴温柔,她也爱上了这个温暖的男子。
可此时的嘉莉,并不知道赫斯特伍德已经有家世。
在和赫斯特伍德偷偷摸摸的恋爱中,嘉莉感到一种燃烧的激情,他们偷着约会,偷着聊天,甚至一起去看戏。
然而,人生活在阳光下,所有见不得光的东西,都有被看穿的一天,德鲁埃终于看到了嘉莉的背叛。
他告诉嘉莉,赫斯特伍德已经有了妻子儿女,蓦然得知这样的情况,嘉莉心里感到难受,可她什么也不能表现,至少,她不能在德鲁埃面前承认任何东西。
她不能坦白。
可德鲁埃对此早已心知肚明,她要嘉莉断了跟赫斯特伍德的一切来往,可嘉莉死鸭子嘴硬,愣是对一切装傻充楞。
德鲁埃一气之下,离开了嘉莉。
可德鲁埃毕竟是善良的,他没有赶走嘉莉,而是自己离开了那个公寓。
可是他毕竟走了,嘉莉的所有依靠都没了,她必须考虑生活的问题,考虑怎么赚钱。
人生到头,真正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在这凉薄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利来利往,当你没了可利用的价值,那些为利益而来的人,也会为利益而离开。
05就在嘉莉为自己的前途忧心的时候,赫斯特伍德出现了。
他告诉嘉莉,德鲁埃受伤了,正在医院抢救。
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为了骗嘉莉跟他一起离开,赫斯特伍德抛弃了自己的妻子孩子,决定带着嘉莉私奔。
可是,他也清楚,在得知他有妻儿之后,嘉莉不会心甘情愿跟他一起离开,而他又没有那么多时间,赫斯特伍德偷了酒吧的钱款,携款而逃。
他们匆匆忙忙登上了火车,嘉莉意识到情况不对,开始挣扎,赫斯特伍德不得意才跟她解释清楚。
一路上,嘉莉都不愿搭理赫斯特伍德,可是他殷勤不减,他不停地告诉嘉莉,他爱她,愿意为她付出一切。
嘉莉心软了。
可赫斯特伍德并没有坦白全部,他没有将携款而逃这件事告诉嘉莉,只是不断对嘉莉说,他会给她美好的生活,给她想要的一切。
嘉莉问他:
你会跟我结婚吗?
赫斯特伍德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到了新的城市,赫斯特伍德改名换姓,在一个牧师的主持下,与嘉莉结了婚。
他们到了纽约,重新安顿下来,看着纽约车马喧嚣的大街,密密麻麻的住宅区,一开始,嘉莉并不喜欢。
可是很快,嘉莉就爱上了这个城市。
在芝加哥,赫斯特伍德是受人尊敬的酒吧经理,但是到了纽约这个更大的城市,赫斯特伍德什么也不是,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赫斯特伍德跟人合伙创业,交易达成后,赫斯特伍德欣喜若狂,他告诉嘉莉,钱投进去了,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收益。
可是没多久,赫斯特伍德就发现,店里收益盈亏不定,而且要经过很长很长时间,他才能积累到新的人脉,儿他们的生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赫斯特伍德不得不精打细算。
有一次,嘉莉说想去买件衣服,赫斯特伍德告诉嘉莉,他将大部分钱都投进店里,生活上必须节省。
这一节省,就是他们此后很长时间内的生活主题。
赫斯特伍德的投资失败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跋涉,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冒险,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事情的结果。
每个人都想要出人头地,可是大多数人不过是艰难求生。
06不管外界怎样变化,人的生活,总是要继续。
你总要为生活工作,为生活花钱。
你总要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酒店关门了,但生活还得继续。
嘉莉得知后,开始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生活,将再一次崩塌。
赫斯特伍德出去找工作,可是根本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到最后,他索性不再找工作,天天呆在家里。
有一天,赫斯特伍德看见很多人在赌博,他异想天开,想要靠赌博获得钱财,可是到头来,钱没有赢到,反而将身上的钱都输了大半。
他们的生活越发节俭,嘉莉催赫斯特伍德出去找工作,不然日子没发过,他就各种理由推脱。
总之一句话,他不去找工作。
没办法,嘉莉只能自己去找工作,她在剧院找到工作,工作很辛苦,每周赚十几块钱,全部拿出来,勉强够维持家用。
当她辛辛苦苦工作回来,看到赫斯特伍德还在家里看报纸,她想,为什么她都能找到工作,而他却找不到?
嘉莉开始意识到不对,她开始抱怨赫斯特伍德的不作为,后来,他甚至将全部的生活担子,都压在嘉莉头上。
嘉莉想要买演习的道具,都没钱,她开始不把钱给赫斯特伍德,他就四处赊账度日,到最后欠了一大笔钱,谁也不肯把东西赊给他。
在进入剧院工作后,嘉莉的工资一天天涨起来,步步高升。
她离开了赫斯特伍德,去和朋友住在一起。
人和人的感情,有时候很脆弱,都是靠物质联系起来的,尤其是那些缺乏精神交流的感情,更是如同一张纸一样,风一吹,雨一淋,就没了。
07离开赫斯特伍德后,嘉莉的演艺事业,节节上升,她成了当红的女演员,每周可以挣150块钱。
嘉莉出名了。
可此时的赫斯特伍德,已经沦为流浪汉,四处乞讨。
而嘉莉了,她有钱了,却从未想到过自己的丈夫赫斯特伍德,她没有想到他多么艰难,没有想到帮他度过难关。
对于她这样的人,感情是那样的容易丢弃,道德是那样的毫无意义。
加缪说:
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了没什么两样。
一切向钱看的人,在道德上已经死亡了,已经没了人的基本感情,彻底变成了金钱的奴隶。
那些建立在物质上的联系,是那样的脆弱,是那样的经不起考验,有时候风生活的风一吹,就烟消云散。
德莱塞说:
明天,它还会继续不断,依然引导着,依然诱惑着,直到你没有思想,再也不伤心的时候。
这样的诱惑,不是成长,而是麻木。
不是人生的进步,而是心灵的死亡。
赫斯特伍德在凄凉中自杀而亡,临死之前,他还在嘟囔着:
活下去还有什么用呢。
他死了。
在那个夜晚,一切重归黑夜的怀抱,而嘉莉却在另一边灯火通明,享受着她的成功。
这世间,人们都盯着那些成功者,被成功者身上的光环照耀着,而那些落魄者的死亡,很快就会消散于时间,没有人会在意。
人们依旧会去剧院看戏,依旧追逐成功,将心灵埋没于万丈深渊。
说到底,一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漠的。
可是那些衷心追求物质的人,最终也会躺于物质的坟墓,即便他们的内心,先于他们的肉体早早死亡。
08看《嘉莉妹妹》这部现实主义的作品时,常常会感到,德莱塞只是做了一个预言。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嘉莉这样的人,也有太多太多德鲁埃这样的人。
在嘉莉身上,你看不到那么多道德的东西,她一切都为自己考虑,简直是自私自利,根本不管他人死活,她可以毫无道德的活着,所以她能活得很好,为了自己想要的一切,可以不择手段,任由心灵死亡。
讽刺的是,这样的人,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功。
这大概也是一种悲哀吧。
罗曼罗兰有一句话说:
大多数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死了,这个年龄层一消失,就只剩下机械地活着,人就成了自己的影子,在一天天地重复、一遍遍地模仿从前的自己,从前自己的所说、所想、所做,那些曾经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而此后的生活,只不过是越来越机械、越来越呆板地重复着之前的轨迹。
二十岁死去的,是他们的心灵,八十岁埋葬的,是他们的肉体。
当一个人内心死去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了生活的傀儡了,剩下的日子,不过是在遵循某种粗浅的意志罢了。
因此,希望我们都能好好活在这个世界上,用心去活。
文|不有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