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主要讲的柳湘莲因为流言,误认为尤三姐不洁,想要退婚。尤三姐为求清白用定情物自刎。尤三姐的刚烈让柳湘莲敬佩,向来喜欢漂泊随性的他大受刺激,看破红尘随道人出家了。
尤三姐、柳湘莲这一对情侣的结局,也映射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命运:一个因情绝望而亡,一个因情遁入空门。
《红楼梦》流传下来的版本很多,对尤三姐的勾画的细节上也略有差异。但从隐射宝黛的目的上来看,尤三姐是一个有自我追求、对感情高度纯洁的女性。庚辰本中提到尤三姐与贾珍有染是不妥的。不然为何会出现尤三姐怒骂贾琏和贾珍的场景?
尤三姐委身在宁国府,但她有远见,有自己的原则,早已看清贾珍、贾琏的为人,并不想与他们为伍。所以在贾琏想娶尤二姐的时候,尤三姐并不赞成。后来尤二姐想为她寻亲,三姐主动说出了自己心仪的对象。并且一改往日的作风,真正地想着未来的出路。
可惜宁国府臭名昭著,出淤泥而不染的三姐,被误解了。冷面冷心的柳湘莲,也免不了受世俗眼光的影响,错看了尤三姐。三姐对柳湘莲失望至极,以死明志。
在尤三姐和林黛玉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当时女性对生命自我探索的艰难。封建传统让把女性囚禁在闺房之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让他们的后半生充满挑战。纵使两情相悦,若违背了陈规,也得不到祝福。
尤三姐的故事,对现代女性来说,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点呢?
贾敬去世,尤氏忙着操办丧事,家务没人管,于是把继母请过来守家。继母带着两个异父异母的美貌的美貌,住进了宁国府。
要说这个尤老母亲,也挺惨的,三任丈夫都去世了。家境也不好,时常需要嫁入豪门的尤氏接济。一来二去,尤老母亲对贾府形成了依赖。
尤氏并非贾珍的原配,进门后也没有生育子女。娘家的卑微,加上未产子嗣,让尤氏在宁国府里没有当家主母的底气。所以贾珍胡作非为她管不下来,整个宁国府乌烟瘴气的。
贾珍是个采花高手,即使年老色衰,仗着世袭的爵位和王妃娘家的身份,阅人无数。普通人家的女孩,面对这样的强权,是毫无招架之力的。所以才出了秦可卿的悲剧。
尤氏姐妹的美貌,自然逃不过贾珍的魔爪。近水楼台先得月,贾珍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尤二姐变成了自己的玩物。后来贾琏看中她,贾珍做了顺水人情,尤二姐就从贾珍的玩物变成了贾琏的妾。如果贾琏的妻子不是王熙凤,那尤二姐也算是有了不错的归宿。
作为宁国府的管家,尤氏对丈夫、对自己的姐妹都是薄情的。明知丈夫的为人,不顾姐妹的安危一味地求自保。尤氏对贾府的高攀,激发了她向上攀爬的决心。没有后盾,没有得力的助手,她把希望寄托在贾珍的身上。
门不当户不对的结合,让尤氏卑微到极点。她把丈夫当成天,百依百顺。对于贾珍来说,以自己的身份,想什么来什么,根本不用花心思去维护夫妻感情。只要自己愿意,随时可以再娶别的女人。
贾珍和尤氏与其说是夫妻,不如说是拍档,同床异梦,各取所需。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这样的假面夫妻不在少数。传统伦理道德讲求秩序,规矩,压抑人性。情爱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婚姻却是。
一段以盲盒开启的婚姻,幸福的几率极低。封建枷锁捆绑下的婚姻,个人的感情是次要的,遵循礼教,守住家族的体面,这才是关键。从一开始,尤氏姐妹和贾府的少爷们,就不在同一个频道上,何来幸福可言?
贾琏金屋藏娇,给了尤二姐最高规格的待遇。这对于曾经失足的女人来说,已经是上好的结局了。尤二姐本无大志,随遇而安,为了求生委身贾珍,如今贾琏又将她视为知己,对于她来说,贾琏的感情,非常奢侈。能稳定下来,做个小妾又何妨。
与尤二姐的随波逐流不同,尤三姐有着自己的打算。
贾珍把她们姐妹视为“粉头”,贾琏虽然娶了尤二姐,但王熙凤可不好惹,姐妹俩的前途并不明朗。贾府上下,对她们只有羞辱和利用。只有离开贾府才能开始新的生活。尤三姐想起五年前邂逅的戏子柳湘莲。
在尤三姐看来,柳湘莲跟宝玉一样,有别于贾珍之类,没有富家子弟的恶习,尊重女性。这是柳湘莲在舞台上呈现出来的形象。实际上,柳湘莲和尤三姐,在生活中并没有什么交集。他甚至都不知道,尤三姐长什么样。
柳湘莲家里曾经也有些势力,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后在戏班串戏。在旁人的眼里,他虽然长得标致,却是个冷面冷心、没情没义的人。比如他不识抬举,揍了薛蟠一顿。其实柳湘莲是认为薛蟠、贾珍之流跟自己不是同一类人,所以“冷面冷心”罢了。
与其说尤三姐看中了柳湘莲的人,不如说她看中了戏剧中柳呈现出来的角色。贾琏在旅途中偶遇柳湘莲,牵线搭桥,将尤三姐介绍给了他。
柳湘莲回京后仔细一琢磨,这门婚事不对劲啊,贾琏跟他的交情,还没到介绍婚事的份上,该不会是女方上赶着要嫁吧。听到尤三姐住在宁国府,立马反悔了,要退婚。
张小娴说,所有的一见钟情,都源于一种视觉偏差。尤三姐错看了柳湘莲,没有反馈的一见钟情,只是苦涩的单恋而已。
柳湘莲误会了尤三姐跟贾珍不清白,来宁府退婚。得知消息的尤三姐退还了订婚礼物,当场自刎以示清白。尤三姐的刚烈,是对生命自我完成的追求。与尤氏、尤二姐的委屈求全不同,她对感情的态度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跟林黛玉是相似的。
尤三姐的死,柳湘莲该负主要责任。柳湘莲在对尤三姐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仅凭贾琏几句话,就下了聘礼。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听宝玉说尤三姐住在宁国府,觉得对方肯定与贾珍不干净,想退婚,这是对尤三姐的偏见。于人于己,他都没有做到谨慎负责。
鲁迅先生说,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的。尤三姐的死,唤醒了柳湘莲的良知,可为时已晚。要毁掉一个人,听听关于他的谣言就够了。
就尤家那姐俩的名声 也就贾琏脏的臭的都要 柳湘莲还是要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