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消融,东风送暖。在春风的轻抚下,大地渐渐苏醒,万物复苏,而在这绚烂多彩的春日画卷中,迎春花以它那独有的姿态,悄然绽放,成为了春天最早的信使。
之前清江鹤只知道迎春花的名字,却从来没见过迎春花。或者说见到过迎春花,但却不知道它是迎春花。
图片01~02):凌寒而开的迎春花


直到去年的春天,去朋友家串门,才在朋友自家的院落内,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看了迎春花一回,算是打上“交道”了,还真有点儿小激动。
近几天晨起散步,清江鹤在河岸边坡上看见几株零星的迎春花含苞待放,很是亲近,朴实无华,安之若素。
迎春花,又名“迎春”金腰带、黄素馨,以其金黄色的花朵和蓬勃的生命力,在早春开放而得其名,自古以来便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了众多古诗词中不可或缺的意象。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那些藏在古诗词中的迎春花,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春意盎然。
图片03~04):早春的迎春花


本期图文,我们继续以“迎春花”为话题,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迎春花”的相关知识。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迎春花”初绽春意,迎春先行:记得宋代诗人韩琦在初春时节写的《中书厅10脉之其一:迎春》中赞美迎春花:
覆栏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诗人笔下的迎春花比较瘦弱,还属于早春的迎春花。因为绿枝比较长,纤弱的黄花凌寒开放,覆在栏杆上。迎春花开放的目的,不是为了自我满足,而是为迎来春天,共享百花千卉的芬芳馥郁。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唐诗人白居易在《玩迎春花赠杨郎中》),诗人白居易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迎春花不畏严寒,早早绽放的坚韧品格。
图片05~06):河边岸上的迎春花


在冬末春初,当万物尚沉浸于沉睡之中的时候,迎春花却已悄然探出头来,用它那细小而密集的花朵,宣告着春天的到来。这不仅是对自然生态规律的精准捕捉,更是对生命力量的深情赞颂和时令的“提示”。
“迎春花”金花璀璨,映照诗心:“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宋·刘敞《迎春花》)刘敞的这首诗,则以一种略带自嘲的口吻,反衬出迎春花虽不起眼却默默奉献的美。
在诗人刘敞的笔下,迎春花虽不被世人所重视和“看好”,但它依然以自己的方式,绽放着璀璨的金黄,照亮着每一个角落,映照出诗人对平凡之美的深刻洞察。
迎春花不畏严寒,不择风土,适应性极强。与梅花,水仙,山茶花等一并被称为“雪中四友”,在文人墨客吟诗作对中,常被用来表达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伟岸精神。
图片07~08):不畏严寒的迎春花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宋·辛弃疾《感皇恩·寿范倅》)虽然此句并未直接提及迎春花,但垂杨依依、春光乍泄的景象,不禁让人联想到迎春花与春日景致的和谐共生。
辛弃疾以垂杨喻人,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感慨,而迎春花的适时出现,则仿佛是大自然对这份哀愁的温柔慰藉,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春光。
你看,清代诗人赵执信的《迎春花》,就赞誉了在早春春光中凌寒而开的“迎春花”:
黄金偷色未分明,梅让清香菊让荣。依旧春寒苦憔悴,向风却是最先迎。
还有唐代令狐楚的《游春词》,把“迎春花”在早春苦寒中憔悴开放写得淋漓尽致: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图片09~10):依旧春寒苦憔悴


“迎春花发春归早,燕子归来人未老。”(明·高启《春日》)高启的这首诗,将迎春花与归燕并置,勾勒出一幅温馨和谐的春日图景。
迎春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回归,而燕子的归来,则象征着生活的循环往复,岁月静好。诗人借物抒情,表达了对生命不息、希望常在的乐观态度。
迎春花开春意来,东风拂面柳徘徊。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春天是奋斗的季节,春天是最美的季节。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他的《迎春口号》中歌咏“迎春花”:
年年节物欲争新,玉颊朱颜一笑频。勾引东风到池馆,春前花发自迎春。
图片11~12):春天的绿枝


轻黄不似首春时,果是青青但此枝。欲识花无与花有,且言春去竞何之。这是摘自明代曹于卞的《迎春花》。
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迎春花不仅见证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更承载了他们对春天的无限向往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在现代社会之中,尽管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们对于春天的热爱、对于生命的敬畏,却从未改变。
每当迎春花再次绽放,那份跨越时空的感悟与共鸣,总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在忙碌与喧嚣中寻得一丝宁静与美好,倘佯心中的愉悦时光。
图片13~14):春天的河岸


综上所述,迎春花不仅是自然界中一抹亮丽的风景,更是古诗词中承载着丰富情感与文化内涵的重要意象。
迎春花以其独特的魅力,跨越千年的时光,继续在人们的心中绽放,传递着春天的信息,激发着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让我们一同走进古诗词的世界,感受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迎春花,品味那份跨越时空的春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