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大自然之中,隐藏着许多看似平凡却又充满生机的植物,泥胡菜便是其中之一。野菜中的“丑小鸭”泥胡菜,以其独特的生长习性、丰富的食用价值以及神奇的药用功效,成了人们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图片01~02):泥胡菜外观酷似荠菜


本期图文,我们就以“泥胡菜”为话题,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泥胡菜”的相关知识。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泥胡菜从“贱草”到春季的极品野菜:泥胡菜,一个听起来并不“靓”眼的名字,却承载着许多人的回忆与故事。
在过去,它常被农民们嫌弃,戏称泥胡菜为“贱草”,因为它会大量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影响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的生长。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人们逐渐发现了泥胡菜的独特价值。
泥胡菜生命力顽强,能在最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发育,成为民间普遍采食的野菜之一。
图片03~04):泥胡菜幼苗植株


尤其是在春季,泥胡菜的嫩茎叶口感细腻柔滑,成为了餐桌上的佳肴。江浙沪一带的人们甚至用它来制作清明节的传统美食——青团,让泥胡菜从“贱草”摇身一变,成为了春季的极品野菜。
上海有一道人人会作的美食,称为“麻花郎圆子”,已申请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它的制作技艺流程就是将采来的野生泥胡菜洗净,然后加入糯米粉,添加适量清水慢慢揉捻,直至面团相互融合软糯,体表呈均匀的暗青色为止。人们赋予它“花开富贵”的寓意。
“麻花郎圆子”吃起来,糯韧绵软,甘甜细腻,透着芬萫,是许多上海奉贤人,记忆里不可替代的家乡味道。
图片05~06):野生的泥胡菜


泥胡菜不仅口感上佳,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山野中天然的绿色佳蔬。
泥胡菜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尤其是维生素C、钙、铁等矿物质的含量较高。
这些成分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骨骼健康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此外,泥胡菜还含有一种名为“泥胡菜素”的植物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适量食用泥胡菜,不仅可以满足味蕾的需求,还能为身体带来诸多益处。
在食用方法上,泥胡菜同样多样化。它可以焯水凉拌、炒食或做汤,每一种做法都能保留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图片07~08):营养生长健旺的泥胡菜


凉拌泥胡菜是一道简单美味的凉菜,既能保留其营养成分,又能增加口感;炒泥胡菜则可以将它与肉丝、木耳等食材一起炒制,味道鲜美可口;而泥胡菜汤和泥胡菜粥则是将泥胡菜的营养价值融入汤品和粥品中,既美味又营养。
“泥胡菜”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桔梗目菊科菅状花亚科菜蓟族飞廉亚族泥胡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中国植物志》第78卷第1部中载泥胡菜:俗称“猪蔸菜”“苦马菜”“牛插鼻”“石灰菜”(将军草)“糯米菜”“猫骨头”“剪刀草”“绒球”“苦郎头”“苦蓝头菜”“石灰青”“田青”“野苦麻”等,属于菊科泥胡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图片09~10):泥胡菜的花


泥胡菜在田间的植株高度大约在30到100厘米之间。它的地上茎是单生的,但是茎上部常有分枝,茎上覆盖着稀疏的蛛丝毛。
泥胡菜的叶子质地薄,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被厚或薄绒毛。
泥胡菜的基生叶及下部茎叶有长叶柄,叶柄基扩大抱茎,上部茎叶的叶柄渐短,最上部茎叶无柄。
泥胡菜的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伞房花序,花两性,管状,花冠红或紫色,深5裂裂片线形。
图片11~12):外观颜值靓丽的泥胡菜花


总苞宽钟状或半球形,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花果期通常在3月到8月(海拔高度不同,花期不同),瘦果小,楔状或偏斜楔形,深褐色,冠毛异型,白色两层。
泥胡菜的这些特征使得泥胡菜在山坡上、山谷里、平原上、丘陵地带以及林缘、林下、草地、荒地、农田边缘、河流沿岸以及道路两侧都能茁壮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泥胡菜在不同生长阶段,其形态特征变化差异很大。
图片13~14):泥胡菜的花期


它刚刚长出来时,基生叶呈放射状贴地而生,叶多而繁密,密密挨挨挤在一起,好似大车轮的辐条。
泥胡菜的幼苗植株特征,与荠菜高度相似。很多人都说不出差异来。往往在采荠菜时,把泥胡菜也当着了“荠菜”正品混入其中(其实也没什么,反正都能吃)。不同的是泥胡菜的口感没有荠菜好,略带苦涩味道。
泥胡菜等到开花时节,就好辩认了。它亭亭玉立,茎秆高可达一米左右,上面还有分枝。花非常漂亮,红色或紫红色,绒球状。
而等到泥胡菜果实成熟时,它又开始变得潇洒不羁,果实一开始整齐地束在头状总苞之中,随着苞片慢慢张开下垂,它们逐渐蓬松,微风徐吹,种子开始溢出散发开来。
图片15~16):野生泥胡菜的花果期


泥胡菜就是这样一种生命力顽强、形态多变的野生绿色蔬菜植物。
它以其独特的生长习性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无论是作为野菜食用,还是作为中草药使用,泥胡菜都展现出了它不凡的魅力。
让我们在享受泥胡菜带来的美味与健康的同时,也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份大自然的馈赠。
图片17~18):用泥胡菜制作的“青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