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是个“胃癌大国”。目前在我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达48万,发病率在癌症中位居第二位。在这触目惊心的数据背后,有无数患者正经受着胃癌的折磨,无数家庭背上沉重的负担,甚至有患者因此失去生命……而近日来院就诊的张女士也不幸成为其中一位。

案例分享
据了解,今年57岁的张女士在3个月前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中上腹疼痛情况,一开始症状比较轻,她觉得问题不大也就没在意,稍微疼得厉害了就吃点胃药扛过去。但是,腹痛的情况一直没有好转,且越来越严重了,在丈夫的极力劝说下,她才来医院做检查。然而,最终结果令大家都难以接受,张女士被确诊为进展期胃癌(俗称中晚期胃癌)。
“难道三个月胃癌就到中期了?”医生解释说,目前很难断定是不是这三个月耽误的,但是靠症状预防胃癌是不对的。因为早期胃癌是没有症状的。这个患者拖了三个月固然不好,但之前一直没有检查才是造成这悲剧的根本原因。
破解中年“胃”机——胃癌预防的关键
关于胃癌的预防,主要分为三级预防。
一、 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针对普通未患人群,提前去除可能导致胃癌的病因,从源头上防止胃癌发生,也就是治未病。这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之一。
① 低盐饮食;
② 戒烟酒;
③ 避免烟熏、油炸和烘烤食物;
④ 避免霉变食物;
⑤ 三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过饥过饱;
⑥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⑦ 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检查,有感染及时根除;
⑧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抑郁。
二、 二级预防
胃癌的二级预防,即我们常说的“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 早发现
早期胃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千万不要等到有上腹部疼痛、饱胀感、恶心、呕吐、反酸、消化不良、呕血、黑便等症状了才进行胃镜检查。若能及早发现早期胃癌,患者是可治愈的,而中晚期患者不到5%的人能够生存5年。因此,早发现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通过对高危人群的筛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胃癌的高危人群为以下6类:
① 年龄大于40岁,男女不限;
②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③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④ 患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等胃部疾病者;
⑤ 胃癌患者的一级亲属;
⑥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人群(喜食高盐、烧烤、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
2、 早诊断
胃镜+病理活检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胃镜检查,不仅能直观清晰地观察到患者的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还能钳取病变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病理活检,是将病变组织脱水、固定、包埋、切片后进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的组织学及细胞学改变,是明确病变性质和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方法。
目前,胃镜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设备也日新月异,具备了白光、放大、染色、色素等功能的更先进的奥林巴斯CV-290高清型内镜,对于早癌来说,就是火眼金睛,毫米级的也难逃它的法眼。而且,它不但无痛苦,还能看见、能确诊。
3、 早治疗
早期胃癌是指局限在黏膜层或黏膜下浅层的病变,未发生或较少发生转移,针对早癌的治疗方法有两种方式:
① 内镜治疗
早期胃癌,由于病灶小,浸润浅,患者通过内镜行黏膜剥离手术(ESD)或黏膜切除术(EMR)可达到根治效果。这两种治疗方法都是微创的,创口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② 外科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的癌细胞已经转移到淋巴,则需要进行腹腔镜下的胃癌根治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

三、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指的是对于确诊的胃癌患者来说的,实际上已经不能算预防,属于“亡羊补牢”的医疗行为。防止病情恶化,防止疾病致残,主要任务是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正确选用最佳的治疗方案,尽早消除癌症,尽力恢复功能,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乃至重返社会。
其实,癌症之所以难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忽视了平时的检查,等有症状才去看医生,而这时往往已是中晚期了。所以,防“胃”杜渐,须应早筛早诊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