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又看到一篇关于岳家军9位大将背叛岳飞的文章,之所以说又看到,是因为类似的内容太多了,有的人为了维护岳飞的完美形象,有意无意的抹黑和扭曲了很多人包括岳飞亲人的形象,最突出的就是岳飞的前妻刘氏被一些人说成了和人私奔,不守妇道的人;而历史上真实的原因应该是家乡沦陷,在逃难时失散,后被乱军劫持,其实这种事情当时很多,比如韩世忠的前妻也是战乱中失散。
一些人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为了凸现岳飞死的冤枉,但是这样演义既不符合事实,经不起推敲,也抹黑贬低了岳家军的形象,甚至评论区不少人猜测,岳飞是因为平时治军太严,对下属过于苛刻,才会导致这么多人背叛或落井下石。
一些甚至说王贵、王俊等是被奸臣收买,而诬陷岳飞的,这种说法简直把岳家军的将士们塑造成了见利忘义的软骨头。
这些套路其实就是平时演绎和舞台剧的套路,其实真实的生活太复杂的多,人性也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再说,真要是这么多人背叛岳飞,这么多人出来指证岳飞,那岳飞的死怎么会是“莫须有”的罪名,如果这些人都指证岳飞有罪,那即使诬陷,也是“证据确凿”,如果韩世忠去质问秦桧,秦桧会把这些卷宗拿给韩世忠,说“你自己看!”
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是根据评书、传说来认知那段历史的,都是根据《说岳全传》的故事来说历史的,而历史上,岳飞之死是冤案不假,但细节出路很大
以前我们普通人看不到历史资料,我们看到的都是历史教材,看多少本其实都是一样的,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我们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很方便的查阅历史资料,能够从多角度,全面的了解历史。
下面我节录了王俊《告首状》的部分内容,以便了解岳飞案的起因:
背景是,1141年8月22日夜, 御前前军正统制官张宪手下的小厮庆童突然跑到前军副统制官王俊家里,说是张太尉有要事来请,王俊急忙披上衣服,前去张宪宅子,请王俊夜谈。
。。。
“张太尉不作声良久,问道:“你早睡也,那你睡得著?”
俊道:“太尉有甚事睡不著?”
张太尉道:“你不知自家相公得出也!”
俊道:“相公得出那里去?”
张太尉道:“得衢、婺州!”
俊道:“既得衢州,则无事也!有甚烦恼?”
张太尉道:“恐有后命!” (张宪的意思是怕以后有麻烦)
俊道:“有后命如何?”
张太尉道:“你理会不得,我与相公从微相随,朝廷必疑我也!朝廷交更番朝见,我去则必不来也!”
俊道:“向日范将军(指范琼)被朝廷赐死!俊与范将军从微相随,俊元是雄威副都头,转至正使,皆是范将军(照应),(后又)兼系右军统制同提举一行事务,心怀忠义到今!朝廷何曾赐罪?太尉不须别生疑虑!”
张太尉道:“更说与你,我相公处有人来交我救他!”
俊道:“如何救他?”
张太尉道:“我这人马动,则便是救他也!”
张太尉道:“这里将人马老小尽底移去襄阳府,不动,只在那驻劄!朝廷知必使我相公来弹压抚谕!”俊道:“太尉不可动人马,若太尉动人马,朝廷必疑,岳相公越被罪也!”
张太尉道:“你理会不得,若朝廷使岳相公来时,便是我救他也!若朝廷不肯交相公来时,我将人马分布自据襄阳府!”
俊道:“诸军人马如何起发得?”
张太尉道:“我劫掠舟船,尽装载步人老小,令马军便陆路前付!
俊道:“且看国家患难之际,且更消停!”
张太尉道:“我待做,你安排著,待我交你下手做时,你便听我言语!”
。。。。。。
张太尉道:“明日聚厅时,你请姚观察、王刚、张应、李璋去你衙里吃饭,说与我这言语说(知)道:张太尉一夜不曾得睡,知得相公得出恐有后命,今自家懑都出岳相公门下,若诸军人马有语言,交我怎生制御?我东西随人,我又不是都统制,朝廷又不曾有文字交我管他们,有事都不能管得知(住)!”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张宪计划制造军队“异动”,以此希望朝廷能放岳飞回岳家军。
张宪深夜找王俊谈话,目的是让自己的副手,应该是很信任的人王俊,试探岳家军部分将领的态度。
这是绍兴七年,岳飞负气上庐山后的故智,当时岳家军骚动不安,朝廷派张宗元统领无效,不得已软硬兼施,令岳飞下山,已经身处岳家军的王俊和张宪共同亲身经历了那一段。
岳飞案起因于张宪案,王俊举报的是张宪企图制造军队异动,而且王俊还附加了说明,说岳飞处来人让救他,只是听张宪说的,并没有见到岳飞的书信。
后来,所谓的岳家军九名将领背叛岳飞,其实是作证“王俊试探串通他们计划制造军队异动”确有其事,证明王俊没说谎。
这里应该看清楚,这是一起没有实施的计划,而且牵扯的人员太多,很难保密,再说他们也没有同意实施。
所以这怎么也不能和背叛岳飞挂上号,当时王俊也不敢直说,只是试探一下,一看言语不对就打住了。
前面说了,1137年,岳家军因为岳飞辞职,朝廷派张宗元企图接管岳家军,岳家军曾经闹过一回事儿,一是抵制朝廷官员,再就是要求岳飞回军,事后朝廷也没有追究,岳帅又回到了部队
应该说,这几位将领开始也没有觉得是多大的事,也不是指证岳飞如何。
其实岳飞的死的确和这几位将领的指证没有必然联系,其实岳飞之死的罪名是“不援淮西”、“指斥乘與”。
岳飞之死之所以大家认为是冤案,主要是大家认为这些罪名是赵后账,其实的确是找后帐,是秋后算账的意思。
赵构之所以要杀岳飞,其实是对岳飞不信任,是认为岳飞抵制军改,尤其是张宪案,使赵构想到了淮西兵变。
淮西兵变其实就是一次失败的收兵权,张宪的做法使赵构想到了郦琼,再加上当时各家军因为整编,人心浮动,赵构需要立威,所以岳飞之死是多种因素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