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上班,2025年退休,是“新人”还是“中人”?养老金如何算?

平湖一柱 2025-04-02 20:32:34

最近,在谈及养老金问题时,“新中人”概念引发争议,有老师说,我是1986年上班,2025年退休?上班都40年了,怎么会是“新人”呢?

有网友说,“新人”就是“新人”,“中人”就是“中人”,怎么还有“新中人”之说?你这个概念不准确啊,与国家定义不一样啊?

是的,官方文件中,的确没有“新中人”这个名词,但是现实中,“新中人”却是的的确确存在着。他们就是2014年9月30前参加工作,2024年10月1日后退休人员。为什么称他们为新中人,这要从养老金改革中的“新人”“中人”和“老人”3个概念说起。

这3个名词最早来源于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中的“新人新制度、老人老办法、中人逐步过渡”的养老金改革办法。

“新人”指《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实施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属于“新人”,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2部分组成

“中人”指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中人”。退休后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3部分组成。

“老人”指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老人”,他们仍然按照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随基本养老金调整而增加养老保险待遇。

在山东,鲁人社发〔2015〕46号文件规定,机关事业人员养老金改革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从2014年10月1日起开始“建账”,并设立10年过渡期。

这样,退休人员按时间段分成3类:

“老人”指2014年9月30日前退休人员,按原退休养老金办法执行。

“中人”指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期间退休人员,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新人”指2024年10月1日后退休人员,执行新养老金计算办法。新办法中的基本养老金由3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

其中,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省或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3%。

视同缴费年限指职工参工之日起到2014年9月30日前的工作时间。

很显然,过渡性养老金是专为2014年9月30前参加工作、2024年10月1日后退休人员设立的,2014年10月1日之后参加工作人员就没有这个项目了。

所以,在山东,“新人”之中含两部分人,一部分是2014年10月1日后参工人员,是“纯新人”;一部分是2014年9月30日前参加工作的,是“新中人”。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山东的“新人”“中人”和“老人”三个概念和国家的三个概念有联系,也有区别。

联系是三个概念含义大致相同,区别是时间划分节点不同;

特别是“新人”概念中,包含有国家概念中“新人”和“中人”两个部分,这种划分,是为了便于新养老金实施。10年过渡期后,所有人就都用“一个计算办法”,用一个“过渡性金”承上启下,随着“新中人”退休而逐渐消失,实现了国家概念“中人”“新人”的无缝衔接,自然过渡。

过渡性养老金是以“退休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按“视同缴费1年1.3%”计算,这样,“视同缴费年限”越长,“视同缴费指数”越高,最后计算出来的养老金就越高。

到现在为止,视同缴费年限和1.3%比例虽然都是“定值”,但过渡性养老金却并非固定不变——退休年度越晚,职工平均工资越高,计算出来的养老金就会越高。

还有更值得一提的是“视同缴费指数”,是以“退休时的职称(级)对应视同缴费指数”计算,这也就是说,职工退休前一个月评聘上高一级职称,或岗位工资升档,或薪级工资提升,视同缴费指数就都会提高,计算出来的养老金也就会提高。

以教师为例,假若一名教师退休前由中级职称十级晋升到副高七级,过渡性养老金会大提升,如果视同缴费年限在20年~30年,提高的数额就更可观了。

比如,假设视同缴费指数,中级十级是1.1084,副高是1.3584,一名教师视同缴费指数是25年,职工平均工资是7678元,则:

过渡性养老金(中级十级)=7678×1.1804×25×1.3%

=2945.51(元)

过渡性养老金(副高七级)=7678×1.3584×25×1.3%

= 3389.68(元)

后者比前者要高出444.17元呢,注意是每月多这些啊,一年就要多五千多啊!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