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8月13日,市委副书记刘树欣在保定市报、保定日报合并大会说,新《保定日报》的报头将重新题写。正好有位中央领导到白洋淀视察,市领导借机让他给两报题写报头。据说有规定,中央领导不可给报纸题写报头,于是市领导就让他为两报创刊纪念题词。他写了:“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为四化建设服务。保定日报、保定晚报创刊纪念。一九九五年”的题词(因担心头条审核不能通过,没有写中央领导的名字,抱歉)。字很漂亮。



8月24日,我召开保定市报主任会,安排《保定市报》最后几天的出版工作。我参与组织一版。胜副总编看二版。恒副总编看三版。各部主任安排好当前工作,做好下一步打算:要组织好新《保定日报》9月1日、2日的重点稿。要做好新版面的专栏规划。要做好后4个月工作安排。要抓好队伍,不能乱。要安排人员值班。
8月24日晚上,参加社委会。会上确定了全社中层正职人员名单。涉及保定日报编辑部的是:总编室:冯主任。政法部:奎主任。农经部:绍主任。工交部:儒主任。财贸部:岚主任。科教部:红主任。副刊部:霁主任。摄美部:贾主任。研究室:书主任,王主任担任正科级调研员。通联部:宗主任。出版部:荣主任。
会上讲到几个问题:9月1日出报,负责人要到位(都是负责人,批下来后称职务)。人员是根据个人特长,按两报人员交叉原则安排的,这是工作的需要。要求涉及人员要正确对待(安排时尽量满足个人的意愿)。合刊后仍然按原渠道原印、原发。
会后,我与担任了新《保定日报》科室主任中的原保定市报主任,都单独进行了沟通,要求他们立即着手,为新《保定日报》提前组织稿子。
8月25日,报社召开全社正科会议。
一、会上公布了社委会决定的正科任职名单。
二、李总编要求,1、正副科,要服从安排,不允许出现不服从安排的情况,要尽快到位,着手工作。2、要做好团结,搞好工作。3、要抓紧工作。散会后副社长、副总编抓紧组织分管的负责人,选配自己的人员。4、人员29日到位。
三、我宣读了《保定日报办报方案》。要求立即组织落实机构人员。
主任会之后召开了社委会。会上确定了班子分工:李总编:全面,办报。韩书记:全面,党务、社务。苑战国(笔者):日报编务。扈副总编:晚报编务。晶问经理:广告、发行、经营。晏副社长:行政、后勤、财务、印刷厂。
另外还确定了保定日报副总编分工:齐副总编:工交、科教。王副总编:农经、副刊、通联。胜副总编:财贸、政法。
之后《保定日报》编委会开会商量了几个问题,1、副总编如何值夜班(没有商量出结果,只好我先上)。2、二、三版的安排。3、确定了基本工作程序。4、碰了一下副主任、记者哪些人可能愿意到《保定日报》,哪些人可能愿意去《保定晚报》。5、研究出版部(夜班)人员如何配(怎么抽调,怎么轮换)。6、办公室分配原则。
8月26日,星期六休息,我看了读者来信版。
8月27日,星期日休息,我拟定了《保定日报版面安排(草稿)》。内容如下:
1、一版为“重要新闻”版。
内容:刊登中央、省、市重要活动的新闻,宣传贯彻市委、政府的大政方针及工作部署,反映全市改革开放及各行各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成就,推广先进经验,宣传先进典型,批评错误倾向。
主要栏目:钟鼓篇、社会风景线、凡人小传、大慈阁下等。
2、二版为经济分类综合新闻版。
内容:反映我市工业、农业、财贸等战线取得的成绩,创造的经验,涌现的典型。剖析经济生活中的难点、疑点、热点问题,推动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栏目:言论“经济随笔”、分析性“经济热点”、工会“工会之声”、人物“古城你我他”、事件“身边新事”。
星期六,“市场漫步”占四分之三。摄美“影廊画院”占四分之一。
3、三版专刊、副刊。
内容:主要反映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政法、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①政治·法律;②卫生·健康;③教育·科技;④青年·妇女。⑤读者来信;⑥知与成;⑦燕赵风;⑧周末生活。
4、四版为时事版。
内容:报道国际、国内最新动态,反映中央的新政策新精神,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的解决动向,报道外地经验,为本市工作提供借鉴。
栏目:短新闻、国际瞭望、农村天地、文化生活、体育信息。
5、每周六出版周末版“大周末”。一、二、三、四版均要体现周末的晚报色彩。突出可读性。
①一版仍为要闻版:除要闻外,还刊登社会新闻和知识性、服务性文章,适当发些文摘。
②二版:市场漫步。主要为读者提供消费方面的服务。力争多姿多彩,防止一律的“广告面孔”。要有晚报味儿。(广告提供)。每四周内发一期“影廊画苑”。
③三版:周末生活。栏目:周末闲话、市井风情、各有所好、古城谈往、休闲好去处、周末一笑、健与美、体坛人物、球迷说球等。
④四版为时事副刊。栏目:港台传真、社会广角、珍闻趣事、都市风彩、科技卫生、农村天地、文化生活、体育消息。
8月28日,市里要求上报《保定日报办报方案》,我将《保定日报办报方针(草稿)》和《保定日报版面安排(草稿)》,修改之后合在一起,作为《保定日报办报方案》报上去。
8月29日,我参加社委会。会上确定社直、报业的部门及配备人员。
李总编讲了人员安排的指导意见。1、两报交叉。2、力量配备,日报稍多一点儿。晚报年轻一点儿。3、考虑每人专长、意愿,又考虑工作需要。4、日报齐副总编、王副总编提议到日报的,原则尊重。晚报臧副总编、恒副总编提议到晚报的,也原则尊重。5、经协商,编采与经营有少量串换。6、长期休假、进修、出国的,暂不安排,其余原则都安排。会上确定社直、报业的部门及配备人员。(部门及人员名单,略)
8月30日,召开保定日报编辑部大会,公布各部名单。并布置了下一步的工作。
一、各部名单。
1、总编室:冯振兴。程砚芳、李冬玲。刘新华、张田、边锐。
2、出版部:张思荣。宋翠英。赵仲、杨树恩、刘桂元、王铁力、阎新民。
3、政法:董耀奎。邹锡军、夏红星。贺广君、刘君福、刘虎、杨学会、刘国辉。
4、工交:杨康儒。粟克玉、赵建营。张红武、刘宇青、王琤、吴江。
5、科教:朱红。刘上游、刘信通。李水天、韩赤军、王煜、王跃红。
6、农经部:李绍祥。靳晓苏、史巧灵。王伟、张朝辉、王金声、宋钢、阎石。
7、财贸部:崔文岚。邵宝文、赵丰民。郭立新、尹丹凤、李民、刘文超。
8、副刊部:齐霁。张祝丰。吕文汉、王育新、缪远熙。
9、摄美部:贾建国。刘武耀、姚璜。张子敬、王琳、张保林。
10、通联部:王德宗。杨晓舟。陈晓明、刘淑君、赵芒姝、李立光。
11、研究室:李英书、王晨旭、侯德占、张庆华。宋涛、杨春祥。
资料:曹金英、刘新素、刘永跃。
二、副总编分工:
苑战国(笔者):负责日常编务,主管总编室、出版部。
齐凯英:工交部、科教部。
杨国胜:政法、财贸、通联。
王钧儒:农经、副刊。
张英杰:摄美、研究室。
三、未公布人员情况。
四、公布办报方针和版面安排情况。下发《二、三版各版面分布表》。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1、分管副总编组织分管部室商量:完成专版。组织一、二版稿件。尽快进入情况,出稿件。
2、今日搬家。
3、关于出版部版面衔接问题。
30日人员名单公布后,人员却无法全部到位,真让人上火。
我从8月14日就开始向李总编要人,可从原保定日报社给新的日报编辑部调人的事却一拖再拖,我急得要命,他却很淡定。他也不说不安排,可就是不安排。他这不温不火的慢性子,让我简直无法忍受。
报社4块分支的人员安排中,社直和报业早一天晚一天无所谓,晚报要明年才出,更不着急,只有我这摊儿,是8月31日出完最后一期原《保定市报》,9月1日就无缝连接出新的《保定日报》,而且要高起点,有新面貌。可他直到30日才给安排人,31日人还不能全部到位,这等于原保定市报的人既要保证正常出版《保定市报》,还要保证正常出版新的《保定日报》初期的报纸,这压力也太大了,你说我能不上火吗?而原保定日报的人,则完全用不着为新报着急,这也太不公平了。
万幸的是保定市报社的编采人员,真心支持我,帮我成功地闯过了这一关。他们在不知自己去向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为《保定市报》写稿、组版,并为将要出刊的新《保定日报》积极组织压稿,从而保证了两报出版的顺利衔接。念及此事,我至今犹在感动!在此,我再次向保定市报社的兄弟姐妹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从8月30日开始,我上完白班,晚上又上夜班。
由于新机构出新报纸,我白天必须上班,处理诸多事务,而夜班暂时没有商量好怎么轮换,我只好顶上去。这样就要白天、夜间连轴转。一般情况我是晚上10点上夜班,次日凌晨2:20下夜班,然后睡觉,睡到上午8点多,就又赶紧去上白天。这样一天最多睡五六个小时的觉,搞得是整天犯困。
可市领导们都盯着要看新报纸的新气象,所以我还得打起精神工作,要处理一版的稿子,要处理好编辑部的事务。都不能耽误,不能出错。回忆那段时间,我就只记得又困又累了。
8月31日,我上夜班时(夜班办公室在印刷厂的小楼),李总编陪着市委副书记刘树欣来到夜班,刘树欣要亲自审一下新出版的《保定日报》。这期报纸的一版,头条是市委书记张士儒的署名文章,报眼是中央领导的题字。中部左边是中央领导视察的照片,右边是刘树欣的《新版寄语》,下部左边是《致读者》,报头套红,刘树欣看后表示满意,这期报纸的内容、式样也就这样定下来了。





1995年9月1日,两报合并后的新的《保定日报》正式出刊。

正式出刊后,经李总编提议,我们新成立的《保定日报》编委会成员,照了个全家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