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8日,保定市报编委会决定增出经济特刊(出刊时改为经济扩大版),并成立经济特刊部(后改为经扩部),主任是祥记者,副主任是玲编辑,编辑是民记者,要求他们11日到位。该版由负责广告的晶副总编主管,成立的目的是净化正刊,拓展广告版面。该刊每周一期,内容有服务性的稿件和收费的商业广告。
实际上,它就是变相的广告专版。由于正版的广告太多,读者意见大,编委会就想出个广告专版,以减少正版的压力。可又怕客户不认可,不愿意在上面刊登东西,所以专门成立了一个部室,处理这个版的稿件,主要工作就是想办法增强广告的可读性,并配发一些服务性稿件。9月1日经济扩大版正式出刊。




由于经扩部人员较少,韩总编要求各部都要给经扩版供稿。因为在该版发稿要收费(印象中收费标准略低于广告),这个任务其实就是变相揽广告,这完成起来就有些难度了。我向部里的记者布置任务之后,写得人并不多。我觉得在这件事上,我也得带个头儿,于是便琢磨写什么。由于近期去化纤厂较多,知道他们实力很强,感觉找他们可能有戏。但我这人好面子,不好意思张口跟厂长、书记提钱的事,就把这事靠给了化纤厂的宣传部长王仲华(他是报社通讯员),我让他帮我去问厂领导。不知他怎么跟厂领导说的,反正最后是同意了,他们让我写一篇郑广银厂长的长篇通讯。

于是,我又两次采访郑厂长,搜集到了足够的素材,写了一篇5500字的长篇通讯(印象中广告部按字收费),刊登在1994年11月24日的《保定市报·经济扩大版》。内容如下:


定让“天鹅”飞五洲
——记省劳模、保定化纤厂厂长郑广银
本报记者 苑战国
雪白的羽毛,鼓动的双翼,一只天鹅昂首高飞。身下,四海,五洲,一个小小的地球。
每当郑广银步入厂门,都会情不自禁地凝望这座雕塑:让保定化纤厂的天鹅牌产品,飞遍全国,飞遍全球,这不仅是全厂八千名职工的心愿,更是压在他这个厂长肩头的沉甸甸的责任!

郑广银与“天鹅”有着深深的情缘。1960年8月,也就是保定化纤厂这个共和国的长子——全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化学纤维联合企业正式投产的第二个月,郑广银这位河北纺织工学院的毕业生,便来到了这个厂。1961年3月29日,该厂为人造丝产品注册“天鹅”商标,飞出该厂的第一批“天鹅”就凝着郑广银的汗水。1961年5月5日,朱德委员长视察该厂,看望刚刚出世的“天鹅”,郑广银热血沸腾:党把我培养成人,我一定把青春热血献给祖国的化纤工业,让“天鹅”飞向万里长空!

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当有的同学因生活艰苦返回天津时,郑广银毫不动心,仍坚守岗位;当厂里提出中国“天鹅”赶超日本“天桥”时,郑广银踊跃参加了厂长张天性亲自指挥的“优质丝生产一条龙”战役;在他担任纺丝车间丙班主任时,总结归纳工人们的操作经验,制定出稳定工艺的均一操作法;在他担任纺丝分厂厂长时,又填补国内空白,主研了166.7分特/30孔粘胶丝,为“天鹅”进军国际市场做出了贡献。
“只要接受了任务,就要干,而且要干好,干成第一流!”
1991年5月22日,郑广银走马上任,担任了保定化纤厂厂长。
“保定胶片厂门口有几个大牌子,什么花园式啊,文明单位啊……为什么我们没有?我们这么大的企业,为什么出去让别人点脊梁骨,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呢?”在中层干部会上,郑广银就这样开始了他作为厂长的第一次讲话。了解他的人窃窃议论还是老脾气,干什么都要争一流。他发现企业的劳动纪律不严格,迟到的,早退的,厂门口出出入入像赶集,便亲自制定了《严格出入厂门的规定》,并责成有关部门把迟到早退者用摄像机拍摄下来,既曝光又处罚,在全厂引起震动,彻底扭转了这种状况
他发现厂内吸烟禁而不止,严重威胁着企业安全,便止亲自制定了《厂内严禁吸烟的规定》,不仅车间不准吸烟,就是厂长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也照样不准吸烟,而且规定职工在厂内吸烟罚款三十,而厂领导则罚款三百。他自己就烟瘾很大,但为了带这个好头儿,硬是戒了烟。市长周德满到厂里检查工作,听汇报时习惯地掏出香烟,郑广银连忙敬告市长:“我们厂区已全方位禁烟。”“好啊!那我得带头遵守。”周市长笑着收起了香烟。
郑广银严格管理,也引起一些非议,但他不以为然:“我不认为得罪人是坏事,看得罪什么人,得罪不遵守规章制度的人,维护了企业利益,我看值得!”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郑广银上任后就对“天鹅”的质量紧抓不放。他组织全厂各个工序开展了“严格工艺规程、严格操作规程”的双严竞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质量意识;他组织技术人员针对用户反馈的质量问题,不断攻关,力争让“天鹅”完美无缺,仅1993年全厂就完成攻关项目18 项;他决策投资35万元,开发了“生产调度微机监测系统”,使采集检测工艺参数和公用工程参数的工作提高效率640倍,为稳定工艺,提高质量提供了现代化手段。

郑广银上任后,“天鹅”的质量首次达到并连续3年超过国家一级企业标准。1993年被河北省确定为首批免检产品。


“宁可不当厂长,也得实事求是,不然就对不住职工的信任,就辜负了领导的期望!”
要让“天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飞得更高更远,企业就必须加快技改步伐,不断扩大规模。可厂里已投资600多万元的“228”工程(分两期新建两条2800吨粘胶长丝生线),却因多种原因,一直无法开工。
继续干下去,可能造成新的浪费,并错过宝贵的发展时机;停了这个工程,自己则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和风险。
“宁可不当厂长,也得实事求是!”郑广银毅然决定撤销这个曾得到上级领导支持的项目。有人怕出问题,郑广银说“有问题我向组织交待。”
他向上级领导如实地反映了情况,他获得了支持。
可郑广银心里也清楚,保定化纤厂的设备早就在超期服役,要使“天鹅”永葆青春,就必须尽快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
停止生产搞技改,企业受不了,那一天就得损失120万元,而技改正是需要大笔花钱的时候。郑广银经过深大调查和深思熟虑,决定利用现有场地,对老厂生产线进行易地改造,上年产7500吨粘胶长丝技术改造工程。
说干就干,郑广银十上省城,七进京师,最终使该项目列入了国家“八五”计划。
总投资7.2亿,企业生产能力将近翻一番,面对全国同行业最大的技改工程,郑广银决定亲任项目总指挥。他夜以继日,忙着审批项目可研报告,抓紧进行初步设计,之后又开始了设备选型。
大笔外汇引进二手设备,甚至是无法使用的废铜烂铁的怪事,郑广银早有耳闻,他绝不允许这种事在他领导的企业里出现。他一改出国考察头头轮班去的传统做法,强调考察组成员必须专业化,不在行的一个也别去。而且规定考察组成员回厂后,都要及时交出自己分工部分的考察报告,并对此负责到底。对于关键设备他不仅组织二次考察,而且还要亲自去看一看。
连续浸压粉机引进两条5000吨的生产线比较理想,可有人出国考察后说国外只有万吨的。当郑广银通过考察了解到事情并非如此之后,严肃批评了有关人员。
发达国家不再发展人造丝工业,对其设备的研究自然也投入较少,但只要有人订货,他们仍组织生产,这就难免有不成熟之处。郑广银早就摸清了这一底细,并针锋相对——不是你大生产使用的设备我就是不买。为此,他抱病出国考察,并带回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化验、试织。
郑广银还有一个更绝的招儿——货比三家。在选择半连续纺丝机时,郑广银便将国内外不同厂家的三种样机,都安装在车间,与现行设备一起进行了长达一年时间的大生产对比试验,并将产品送到丝绸厂进行试织比较。
结果颇具戏剧性,样机虽然在产品质量指标上与现行设备互有高低,但体现不出更多的先进性,而其在操作和维修方面,还不敌现行设备
郑广银决定采用现有设备的改进型。有人担心不引进外国货被人指责为不搞九十年代水平,郑广银说:“在设备选型上我们也得实事求是,R535 虽是东德50年代的技术,可仍在生产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品。而其他设备还做不到这一点。我们不能图了‘九十年代’这个虚名,砸了我们‘天鹅’的牌子!”
工期也是郑广银反复考虑的问题,推迟一天,光利息就得损失10万元;而提前一天,省了利息不说,还能创造利润20万。时间也是金钱啊郑广银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策——老厂技改搞“三边”工程,提前10个月竣工。
有人担心搞“边设计、边土建、边安装”风险太大,万一出点事不好交待。可郑广银说:“国内的不少化纤企业都是我们援建的,轮到自己为什么倒胆怯呢?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技术实力,在这个问题也得讲实事求是。而且,下上工作不是为了保乌纱帽,有风险的决策才能出效益,有了百分之几百的把握,还用得着厂长来决策吗?”
当然,风险决策决不等于蛮干,郑广银经过大量调查制订出详细而又可行的工程进度表。1994年3月18日,是郑广银的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工程全面破土动工了。目前,原液制胶大楼已基本具备设备安装条件,其他工程也在按计划紧张进行。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厂长,如果只抓生产,不抓经营,便是失职,便不是一个合格的厂长。”
人们常把市场比作大海,在风云莫测这一点上,它们确实有着相同之处。声誉极佳的“天鹅”飞入市场后,也曾经历滞销的磨难,库存量达到正常库存量的260%,占用资金高达5800万元,等于全厂的定额流动资金,企业陷进了极度被动的局面。曾与“天鹅”共命运的郑广银,自然掂得出市场对于企业的份量,当上厂长他便亲自主抓销售。
为了摸准市场脉搏,郑广银不仅利用全国人造纤维情报站设在保定化纤厂的优势,广泛搜集国内外信息,还在用户集中的南方聘请义务信息员,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网。
为了促进销售,郑广银要求销售人员眼盯最终市场——以人造丝为原料的生产厂家,给他们必要的照顾和优惠,以形成“天鹅”长期稳定的市场阵地。他要求销售人员越在产品畅销时,越要注意做好联系客户的工作,即使不能满足供应,也要使对方感到我们有供货的诚意。今年10月他给销售人员定了一条纪律,接待客户必须热情,不管新客户还是老客户,一律要把他们让到沙发上,再泡一杯茶,谁做不到谁就挪挪窝儿。
郑广银认为,产品占领市场关键在于质量优良,而不在于价格低廉,因此,敢于向销售决策要效益。75d粘胶长丝是保定化纤厂的独家产品,由于市场需求量不大,每年只生产六七十吨。今年1月,该厂的12吨75d产品库存了6个月仍销不出去,销售人员急了眼,主张降价。可郑广银却认为,这是市场需求不旺造成的,降价也没有用。而且这个市场别人也占不了,不如再等一等。6个月后,75d产品竟然成了抢手货。郑广银的这一决策,为企业多创效益12万元。
郑广银还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不能为了生产而生产,生产必须围绕销售转。1992年底,他看到人造丝持续走俏市场,便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每年集中停车检修的传统做法,实行有计划的不停车检修,不但节省了523万元的检修费用,而且增产人造丝1715吨,多创利税1000万元。为了保证销售,郑广银还不断对产品品种进行调整,仅1993年就变更品种21 次,变更工艺29次,变更包装18次,成为历年来变化最多的一年,经济效益也创了历史最好水平。今年8月底,涤纶丝价格下滑,库存增多。郑广银果断决定,停止生产,提前检修,以减少市场供应。仅过一个多月,产品价格就强烈反弹,由每吨1.8万元升至2.3万元。郑广银不仅在较高价格下销出库存,还保证了销售旺季到来后能持续供货。
为了使“天鹅”在占领中国市场的同时,飞向五洲,进军国际市场,郑广银于1992年争取到了进出口经营权,并成立了进出口贸易部,亲自任总经理。同年又主动申请并通过了SGS国际商检,今年又被中国商检部门批准使用中国商检CCIB质量标志。目前,“天鹅”已飞到了欧洲和东南亚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据经营保定化纤厂产品的香港华润丝绸有限公司反映,天鹅牌粘胶人造丝被外商公认为中国人造丝中质量最好的产品,许多外商指名要天鹅牌人造丝。1993年该厂出口人造丝5028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今年1至10 月,又在受到国外产品强烈冲击的情况下,出口3140吨占到全国出口总数的40%,居全国榜首。

“要创造一流的业绩,还得提倡多一点儿公心,少一点私心!”
有人把上工程购设备,当作自己玩花活捞实惠的良机,可郑广银却把它看作自己能够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节省资金的舞台。
老厂改造工程需要引进的连续纺丝机价值一两千万美元,洽谈中松点儿紧点儿就能差出个大数。郑广银决定利用外商们都想打开中国市场的心理,让他们在相互竞争中降低售价。
今年4月他将国际上生产此类设备的3个国家的4个公司,都请到了保定,在燕赵大酒店和那些国外的谈判高手玩起了谈判“游戏”。他搞了个封闭式谈判,只让客人竞争,不让客人“串连”。由于是分头洽谈,信封报价,除了他心里亮堂,别人都摸不着底细。老外们急得团团转,直跟工作人员发牢骚。郑广银还嫌火候不够,又搞了个“最后报价机会”,使售价越报越低。那家当初曾扬言专利设备说什么也不卖的公司,也不得不降低报价40%,最终以这一价格与保定化纤厂成交。
外商按惯例提出收80万美元的专利费,郑广银说:“你们的设备安装在我们保定化纤厂,就等于在整个中国做了广告,广告费怎么算?”最后专利费不了了之。外商不提条件了,郑广银提出了条件,再配上两年的配件。外商同意后,连称“郑老板真厉害!”
由于郑广银在引进设备的谈判中连连告捷,该厂在完成设备引进后节约用汇达1000多万美元,占到引进设备概算的三分之一。谈起个中奥妙,郑广银说∶“跟外国人谈判时,咱只想国家和企业,他们有手段也施展不出来!"
郑广银一心扑在工作上,对自己的身体一直不在意。去年8月在国外考察时,脊椎病犯了,双腿麻木,背部疼得睡不着觉。可他硬是坚持着考察完了所有项目。
回国后病情恶化,路也走不了,只好住进医院。一检查脊椎血管畸形,巳压迫了神经,还治不了。
8月30日,他只好到北京天坛医院治疗。医生决定为他做剥离手术,虽然危险性很大,但谢天谢地手术还是成功了。
医生命令他绝对卧床一个月,两个月以后再出院。他人躺在病床上,心却还在企业:老厂技政的可研报告还没批下来,三项制度改革的一些问题急待研究,下一步的工作还没有安排……他躺不住啊,手未后仅两个星期。就坚持着坐了起来。
厂里的的职工们也惦念着厂长,尤其是和他多年共事的纺丝一分厂的职工,都想到北京去看一看他,亲口说几句问候的话。可厂里担心影响他养病。一直没敢作这种安排。听说郑广银能坐起来了,厂里决定组织部分职工代表前去北京。给厂长带些什么东西呢?他最关心的是“天鹅”,就向他汇报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吧!职工代表们精心制造了一个小牌牌,上面清清楚楚地写上了纺丝一分厂生指标的完成情况。另外还写上了全厂职工的心愿:“祝郑厂长早日康复。”
来到天坛医院,职工代表们围住了郑广银,话还没说,先把牌牌举在了他的面前。看着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数字,看着一张张关切的面孔,郑广银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涌了出来。他恨不能立即起身与大家一起回到日思夜想的企业。
职工代表们走了,他也坐不住了,下床锻炼,第一天走100米,第二天200米……手术后的第37天,他让司机拉他去了趟天坛公园,感觉还可以。第二天便办理出院手续。主治医生非常惊奇,他怎恢复得这么快?
回到保定,他仅半休了一个星期,就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郑广银的全身心投入,换来了企业的巨大变化,1991年实现利税7000万,1992年达到7800万,1993年上升到10068 万,今年1至10月就已实现10479万。1993年该厂在全国纺织行业100家利税大户中排第8位,在河北省纺织系统名列首位。该厂还在1992年被评为全国纺织系统“双文明”优秀企业。
郑广银也因成绩突出,在1993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
日前,中国保定天鹅化纤集团有限公司也已宣告成立,郑广银担任了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面对变化,职工们说,唯一没变的就是郑广银那颗定让“天鹅”飞五洲的赤诚之心!




(除报纸、稿件,其余照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