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聊城——光岳楼
傅斯年(1896年3月26日-1950年12月20日),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著名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教育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曾任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历史语言所所长,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代理校长和台湾大学校长等职,培养了大批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等专门人才,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在历史学研究方面,他信奉考证学派传统,主张纯客观科学研究,注重史料的发现与考订,发表过不少研究古代史的论文,并多次去安阳指导殷墟发掘,在现代历史学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第一卷)《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和《傅孟真先生集》六册。

傅斯年像
一、书香门第,学生领袖
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十三日,傅斯年生于山东聊城一个举人之家,先祖傅以渐,是清代顺治年间的首任状元,聊城傅氏被称为“开代文章第一家”。到了傅斯年祖父傅淦这一代,当年的状元府第已经衰败。傅斯年父亲早逝,家中全靠年迈的祖父与母亲支撑,更显得寒酸落魄,生活十分艰难。傅斯年作为家中的长子,亲眼目睹母亲的不容易,因此一生侍母亲至孝顺。宣统元年(1909年),傅斯年就读于天津府立中学堂。1912年,16岁的傅斯年,在母亲的主持下,与聊城富户之女丁氏拜堂成亲。民国二年(1913年),傅斯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的北大预科,他成绩优异,表现杰出,毕业时所有人文学科都是第一名,被夸张地称为“孔子以后第一人”、“黄河沿岸的第一才子”。

山东聊城——傅斯年故居
民国五年(1916年),他升入北京大学文科国文系。在傅斯年就读大学一年级期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九天后,任命热衷于文学和道德改革的陈独秀为文科学长。民国六年(1917年)9月,留美回归的胡适又被北大蔡元培聘为文科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更为北大带来一股新风。傅斯年在胡适和陈独秀到北大之前就接触了西方书籍,在新旧思潮激荡下,转向新文化运动。他发表了《文学革新申义》,以响应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1918年夏,受到民主与科学新思潮的影响,傅斯年与罗家伦、毛准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提倡新文化,影响颇广,从而成为北大学生会领袖之一。

少年傅斯年与弟弟合影
当时哲学系的很多学生认为胡适是"思想造反",不配做大学教授,有人甚至酝酿要将他赶出北大。傅斯年获知后,专程去旁听了胡适的哲学课,他感到确有新意,很佩服胡适对内容的把握和讲课的风格。于是,他跟哲学系的学生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不错的,你们不能闹"。傅斯年平时在学生中很有威信,他的一席话,就将这场酝酿的风波平息下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无理拒绝同为战胜国中国的要求,决定由日本继承战败国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北洋政府竟屈服于帝国主义势力,密令中国代表在“合约”上鉴字 。

北京大学
1919年5月3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获知巴黎外交失败和政府密令签字的消息后,遂于当晚召集北京大学学生代表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代表会议,向他们通报此消息。消息当晚便迅速传遍北京各大专院校,激起了师生反帝爱国的巨大浪潮。群情激愤的北京大学学生们当即决定:将原定于5月7日“国耻日”举行的游行,提前至5月4日举行。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还我山东”等口号,一场划时代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而傅斯年,便是这场运动的游行总指挥。胡适曾经评价傅斯年是“中国最忠诚的爱国者”。

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雕像
二、留学欧洲,回国任教
1920年,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胡适与蒋梦麟共同发表《我们对学生的希望》,提出:‘我们希望学生从今以后要注意课堂里,操场上,课余时间里的学生生活:只有这种学生活动是能持久又最有功效的学生运动。在胡适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傅斯年退出学潮,回到书斋,开始了其专注求学的生涯。民国八年(1919年)夏,傅斯年大学毕业后考取庚子赔款的官费留学生,负笈欧洲,先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入伦敦大学研究院,研究学习实验心理学、生理学、数学、物理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勃朗克的量子论等。

英国爱丁堡大学
民国十二年(1923年),傅斯年入柏林大学哲学院,学习比较语言学等。留学期间,傅斯年一心扑在学习上。当时的留学生大都"不务正业",无所事事就鼓励大家离婚,但这么多留学生中,真正全副精力用来读书、心无旁骛不理会男女的只有陈寅恪和傅斯年,以至于有人把他俩比作"宁国府大门口的一对石狮子。在"许多留学生都以求得博士学位为鹄"的世俗风气中,傅斯年连个硕士学位也没拿到。但是,没有人不佩服他的学问渊博。有趣的是,傅斯年和陈寅恪的性格十分相近,都是极其自负又不可一世的人物。

柏林大学
民国十五年(1926年)冬,傅斯年应中山大学之聘回国,任中山大学教授,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文学和史学两系主任。同年,四·一二政变发生后,傅斯年写信给李石曾,表示赞同蒋介石的清党。民国十七年(192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傅斯年在中山大学创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任专职研究员兼所长,创办《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任主编。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从广州迁往北平,傅斯年兼任北京大学教授,讲授"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及"中国古代文学史"。傅斯年是北京大学培养出来的,对北大特有感情。当时,北大教授阵营盛极一时,有名家胡适、傅斯年、钱穆、陶希圣、孟森、汤用彤等,陈寅恪等都在北大讲课。

左起:赵元任、梁启超、陈寅恪、胡适、吴宓
当时,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甲骨出名之后,古董商、药材商蜂拥而至。殷墟现场受到严重破坏。傅斯年呈请中央研究院批准,由史语所考古组正式组织人员去小屯发掘。傅斯年亲自参与了科学发掘殷墟的工程,使得发掘工作顺利进行。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夏,那时是殷墟第13次发掘,所用人力在三百人以上,为殷墟发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也是中国的考古工作在国际间最煊赫的时期。约在五月中旬,气候已经相当的热了,傅斯年偕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来到安阳。伯希和先生对着那样伟大的陵墓,那样排列整齐的小墓,那样大量并精美的灿烂的器物,赞叹不已。

河南安阳——殷墟
三、厉言抗日,弹劾孔宋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殷墟发掘被迫停止下来。日本占领东北后大放厥词,甚至散布“满蒙在历史上非中国领土”的谬论,并以扶持伪满洲国来操控东北。没想到,胡适竟然提出了承认伪满洲国的建议,当时骂胡适的人很多,傅斯年对恩师也没惯着,当即发表文章炮轰胡适:“中日必然要进行全面战争,有些人妄想和平解决,真是做梦!”弄得胡适非常尴尬。胡适曾这样评价爱徒:“最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但是,傅斯年在骂胡适这件事上却不遗余力。傅斯年就不止一次的放话:“谁都没资格骂胡适之,只有我能骂,只有我才有资格骂”。

胡适像
当然,傅斯年并非耍嘴炮之辈,他很快便撰写出《东北史纲》一书,从历史角度详细地论证了东北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字里行间洋溢着强烈的民族主义价值观。而他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直接,这在卷首就交代了动机,即要证明“东北之为中国,其意义正如日月经天者尔”。此书后由李济翻译成英文,送交国际联盟。《东北史纲》一书观点鲜明、论据充足、内容丰富,不失为一本优秀的著作。这为国联李顿调查团报告书明确指出东北三省"为中国之一部,此为中国及各国公认之事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傅斯年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深恶痛绝,一直想摆脱传统的婚姻。虽然原配丁氏为人温婉、贤淑,但是长期在小城镇生活,为人处世和生活态度,与接受新式教育的傅斯年截然不同。长期的两地分居,两人没有任何感情。

沈阳故宫——大政殿
1934年夏天,傅斯年与丁氏协议离婚。同年8月,他与留学欧洲的同学俞大维的妹妹俞大綵在北平共结百年之好。俞大綵小傅斯年10岁,出身名门,祖母是曾国藩的孙女曾广珊,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毕业于沪江大学外语系。不仅精通外语,还写的一手好书法,做的一手好文章,是有名的才女。俞大维这人聪明绝顶,号称“神童”。他本来也是要搞文史的,留学德国时与陈寅恪并称双雄,自负其才,不可一世。可自从与傅斯年结识后,他便忽然弃文学理了。后被誉为中国的“兵工之父”。人问其弃文学理之缘故,他很懊丧地说,“文史圈出了个傅胖子,我们便永无出头之日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傅斯年赴重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他带着妻子住在重庆郊区,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

傅斯年与俞大綵合影
一天,朋友来探望傅斯年,傅斯年特别高兴,让妻子准备酒菜。那天厨房里只有半缸米、一把空心菜。俞大綵舔着脸向邻居借了100块钱,才做出一桌酒菜。傅斯年知道后面露羞愧道:“跟着我这么穷书生委屈你了,以后我多写稿子,绝不再让你和别人借钱”。傅斯年性格刚直、嫉恶如仇,有着文人特有的孤傲和不屈的风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傅斯年曾两次上书弹劾行政院长孔祥熙,上峰虽不理睬,但后来还是让他抓住了孔祥熙贪污的劣迹,在国民参政大会上炮轰孔祥熙并最终把他轰下台。孔祥熙的继任者宋子文也难逃此数。傅斯年一篇《这个样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朝野震动,宋子文也只好下台。傅斯年作为一个国民参政员赶走了两任皇亲国戚的行政院长,这在历史上也是并不多见的。

孔祥熙像
四、故友重聚,窑洞夜谈
1945年5月,在欧洲战场上,盟军打垮了不可一世的德国法西斯,占领了德国,取得决定性胜利,与德国狼狈为奸的日本帝国主义也走上了穷途末路。与此同时,即将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中华大地上,国共两党就建立联合政府争执不下,各不相让,大有剑拔弩张之势。当此之时,一些民主人士认为,抗战胜利后应由在各方共同执政,成立由各党派共同参与的联合政府。于是,他们以“中间人”的身份在在国共两党之间积极奔走,斡旋调停。1945年6月2日,黄炎培、褚辅成、冷遹、王云五、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七位国民参政员,联名致电中共中央毛主席、周恩来,提出组团访问延安,“希望继续商谈,以使抗战胜利早日到来”。

延安宝塔山
6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复电在重庆的中共负责人王若飞,让其转告七位参议员,欢迎他们到延安一叙。7月1日,黄炎培、褚辅成、左舜生、章伯钧、傅斯年、冷遹一行六人,乘专机到达延安。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亲自到机场迎接。在这六位参政员中,毛主席与傅斯年是故友重逢。因为早在1918年青年毛主席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图书管理员时,就与时为北大学生的傅斯年结识。27年前,在北大图书馆没有耐心听青年毛主席“讲话"的傅斯年,来到延安,却受到了已成为中共领袖的毛主席的热情接待。1945年7月2日下午,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设宴招待傅斯年等六位参政员。宴会上毛主席、周恩来分别作了欢迎辞和祝酒辞。毛主席风趣地对傅斯年说:“我们老相识了,在北京大学时我就认得你,你那时名气大得很,被称做孔子以后第一人哩!”

毛泽东主席像
傅斯年连忙说:“毛先生过誉。那是同学们的戏谑之词,何足道哉!”7月4日晚,毛主席特邀傅斯年到他办公的窑洞里单独晤谈。二人回首往事,纵论天下形势,相谈甚欢。毛主席肯定和称赞傅斯年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傅斯年谦虚而得体地回答道:“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你们”当然是指此时争天下的毛主席和蒋介石。临别之际,傅斯年请毛主席给他题字相赠。7月5日,毛主席致信傅斯年说:“孟真先生:遵嘱写了数字,不像样子,聊作纪念。今日闻陈胜、吴广之说,未免过谦,故述唐人诗以广之。”毛主席书赠傅斯年的条幅全文是:“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唐人咏史一首书 呈孟真先生 毛泽东”。

毛主席书法
五、代理校长,郁闷赴台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任命驻美大使胡适为北大校长。在胡适回国之前,北大校长由傅斯年代理。他对曾经在抗日期间担任过伪职的教员耿耿于怀,决心清除立场不坚定的“伪教职员”。他给夫人俞大彩写信说:"大批伪教职员进来,这是暑假后北大开办的大障碍,但我决心扫荡之,决不为北大留此劣根"。"实在说在这样局面下,胡先生办远不如我,我在这几个月给他打平天下,他好办下去"。他率先将枪口对准的就是鲁迅的弟弟周作人。此后,周作人与傅斯年结怨,并多次诋毁傅斯年。不过,傅斯年从不后悔自己的决定。

周作人像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初,蒋介石就与陈布雷商量,要在北方人士中补充一个国府委员。陈布雷对蒋介石说,北方不容易找到合适人选。蒋介石提议说:"找傅孟真最相宜。"陈布雷了解傅斯年的志向与秉性,对蒋介石说:"他怕不干吧?"蒋介石大概不相信有人不愿当官,他很有信心地说:"大家劝他。"结果,任凭说客说破了天,傅斯年坚决不肯加入政府。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傅斯年当选为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同年,与81位名流一起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迹象已现。1月,傅斯年随历史语言研究所迁至台北,并兼台湾大学校长,成为新中国成立前去台湾仅有的10位中研院院士之一。蒋介石到台湾后,把傅斯年当作"座上宾",时常邀请他到总统府吃饭,商议国事。

蒋介石像
1950年12月19日深夜,一生清正廉洁的傅斯年在书房埋头赶稿,夫人俞大綵坐在对面缝补他的破袜子,一边催促他早点睡觉。他对妻子说“即便你不对我哭穷,我也知道你的难处,稿费到手后赶快买几尺粗布,一捆棉花,为我做一条棉裤,我的腿怕冷”俞大綵听了一阵心酸,傅斯年看妻子的神色,又说“嫁给我,苦了你了,我死后没有给你们留下半文钱,委屈你们母 子了”。没想到,这句话却成了傅斯年的遗言。第二天,身体肥胖且患有高血压傅斯年在台湾省议会答复教育行政质询时过度激动,讲完话时,大约是下午6时10分,傅斯年满含怨气地慢步走下讲坛。就在即将回到座位时,他突然脸色苍白,步履踉跄,他只说了一句"不好!"便倒下昏厥过去。想不到傅斯年"突患脑溢血逝世于议场",享年55岁。

傅斯年与妻兄俞大维合影
傅斯年先生疼爱学生是众所周知的。1949年4月,当时有要员要强行入台大抓捕学生,傅竟敢当即火冒三丈,拍着桌子对其怒吼:“若有学生流血,我要与你拼命!”他爱护学生之心,深沉又热烈。傅斯年去世后,学生们痛哭哀悼,是青年们发乎内心的真情。当时新闻广播曾说"傅斯年先生弃世",被其学生听成了"傅斯年先生气死"。于是台湾大学学生聚众要求惩办凶手,直到当时台湾国民政府官员出面解释清楚,学生才退去。傅斯年安葬于台大校园内希腊式纪念亭傅园。为了纪念第四任校长傅斯年先生,校方特意铸造的"傅钟"成为台湾大学的象征。每节上下课会钟响21声,因傅斯年曾说过:"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台大校园内希腊式纪念亭——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