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虎丘五贤堂前有一副楹联:
“天下苍生待雨霖,古来贤守是诗人。”
这是为了纪念唐宋官于苏州、关心百姓的五位贤官,他们共同的另一个身份是诗人,其中一人,叫韦应物。
韦应物是个传奇。他的前半生是纨绔,后半生是立性高洁、闲适寡欲的诗人。
半世的纨绔
韦应物出生在唐代顶级豪门——京兆府韦氏家族的逍遥公一房。有谚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说的便是韦氏、杜氏,这是唐代最显赫的世家大族。
韦应物的曾祖父韦待价曾任武则天时期文昌右相,他的父亲韦銮虽只是小小的宣州司马参军,但家族始终是顶级官宦世家。
世家子弟,多是纨绔子弟,平日斗鸡走狗,也不读书,靠着门荫入仕。
韦应物的前半生,未能免俗。
公元752年,韦应物十五岁,因为外表英俊、身体强壮,入朝做了唐玄宗的近侍三卫郎,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与君十五侍皇闱,晓拂炉烟上赤墀。花开汉苑经过处,雪下骊山沐浴时。——韦应物《燕李录事》
他原本是一个游手好闲、霸道蛮横的问题少年,白天酗酒寻乐,晚上纵情声色,调戏民女,邻里乡亲不敢管,官府也拿他没有办法。当上皇帝保镖后更加有恃无恐,还窝藏杀人犯,还不以为然,沾沾自喜,在飞扬跋扈中虚度了18年荒唐岁月。
公元756年,安禄山率领叛军攻进长安,年老的唐明皇害怕了,仓狂出逃,侍卫韦应物没有跟上皇帝,被舍弃了。
叛军杀进长安,叛军见一个杀一个,四处抢劫财物,韦家这样的大家族,自然也没有逃得过被叛军清洗的厄运。
为了生存,韦氏家族的人,开始逃向南方。颠沛流离中,纨绔子弟韦应物才发现,皇城外老百姓们的日子朝不保夕,痛苦不堪。
他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人生的伴侣
也是在公元756年,刚刚及冠的韦应物结婚了,妻子元苹是北魏皇室的后裔,温柔贤淑,知书达理。
安史之乱打破了纨绔韦应物的一切,他根本不知该如何扛起家中的大梁,是这位新婚妻子给他指明了方向,韦应物开始自省,将所有时间都用在洒扫、读书上。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韦应物通过考试,任职洛阳丞。
洛阳曾是繁华的东都,安史之乱后,一片残垣断壁,满目疮痍。韦应物感时伤怀,在《金谷园歌》中写道:
石氏灭,金谷园中水流绝。当时豪右争骄侈,锦为步障四十里。东风吹花雪满川,紫气凝阁朝景妍。洛阳陌上人回首,丝竹飘飖入青天。晋武平吴恣欢燕,馀风靡靡朝廷变。嗣世衰微谁肯忧,二十四友日日空追游。追游讵可足,共惜年华促。祸端一发埋恨长,百草无情春自绿。——韦应物《金谷园歌》
短短几年,韦应物从一个没有文化的侍卫,变成了诗词圈中小有名气的诗人。
大历九年(774年),38岁的韦应物做了京兆府功曹,工作稳定,生活条件有了改善。妻子元苹跟随他东奔西走十多年,抚育儿女,过得十分辛苦,本以为这下全家可以安稳好好过日子了,不料两年后,36岁的她却突然离世,孩子都还年幼,韦应物如丧魂魄。
他为妻子写下了十九首悼亡诗,清人乔亿在《剑溪说诗右编》中说:“古今悼亡之作,惟韦公应物十数篇,澹缓凄楚,真切动人,不必语语沉痛,而幽忧郁湮之气,直灌输其中,诚绝调也”。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韦应物《送终》
染白一为黑,焚木尽成灰。念我室中人,逝世永不回。结发三十载,宾敬如始来。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韦应物《伤逝》
字字血泪,情真意切。
韦应物知道,正是妻子的努力,使得自己这个纨绔子弟浪子回头,成为诗人和爱民的官员。
为官的时光
他曾在滁州为官。
彼时,身为父母官的韦应物经常一个人行走在田间地头,看着农民的艰辛,深感自己作为官员,有愧于自己拿的俸禄。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韦应物《观田家》
滁州是个好地方,两百多年以后,欧阳修因遭贬谪也来到了这里。欧阳修忙完政事,就和随从们上琅琊山游玩,“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而韦应物更喜欢一个人独处,这里没有尘世的喧嚣,只有悠远、宁静和淡然。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他也曾在苏州为官。
52岁时,韦应物被任命为苏州刺史,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官职,也是他呆得最久的一个地方,故而后世称韦应物为“韦苏州”。
晚年,其诗恬淡高远,云淡风轻,有隐逸之风。
始见吴郡大,十里郁苍苍。山川表明丽,湖海吞大荒。合沓臻水陆,骈阗会四方。俗繁节又暄,雨顺物亦康。禽鸟各翔泳,草木遍芬芳。——韦应物《登重玄寺阁》
离职苏州后,韦应物竟因无钱回乡,只能寓居永定寺,耕地教课,直到在苏州去世。
贞元十二年(796年),韦应物去世后五年,他的灵柩终于运回到家乡,与夫人合葬于少陵原祖茔。
年少时,他是“霸王式”的纨绔,而立后,"把笔学题诗",最后的落幕,却是一个贤良的地方官,还是山水田园派的"大咖",这一生,前半生虽然荒唐,后半生的句号,却着实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