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2月17日,一场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当镜头扫过会场第一排时,一个戴眼镜、穿西装的年轻面孔引发全网热议——35岁的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与81岁的任正非、60岁的马云并肩而坐,成为全场最年轻的发言代表。这位曾被英语老师评价“有点笨”的90后,如何从“偏科生”蜕变为中国硬科技的新一代领军者?答案藏在机器人产业的浪潮中610。

王兴兴的创业故事始于上海大学实验室。2016年,他研发出首款消费级四足机器人XDog,凭借“电机直驱+模块化设计”技术路线,绕开波士顿动力液压系统的专利壁垒,将成本压缩至国际同类产品的1/10。2023年,宇树科技全球四足机器人销量占比达69.75%,成为行业绝对霸主6。
2. 人形机器人“掀桌子”定价2024年,宇树推出首款人形机器人G1,起售价仅9.9万元,比特斯拉擎天柱(预计售价20万美元)便宜90%。这款机器人配备高精度3D激光、SLAM导航系统和AI运动控制技术,可完成舞蹈、搬运等复杂任务,被业界称为“技术革命与成本革命的双重颠覆”67。
3. 春晚舞台引爆全民关注2025年央视春晚,宇树机器人身着红背心跳秧歌的画面刷屏社交网络。节目中展示的H1型号,搭载多智能体协同系统,实现30台机器人同步舞蹈零误差,技术实力令马斯克团队惊叹6。

宇树科技尚未上市,但其老股交易已炙手可热。2025年2月,大几千万的老股份额3天内被抢购一空,投前估值飙升至80亿元,传言上市后或达800亿元。A股“宇树概念股”集体暴涨,长盛轴承股价7个月翻7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合作伙伴市值联动攀升6。
2. 大厂跟风入局蚂蚁集团紧急启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开出年薪112万元招聘算法工程师;宁德时代、比亚迪加速布局机器人动力电池赛道。王兴兴的突破,激活了整条产业链6。

宇树摒弃波士顿动力的液压技术,选择更轻量化、低成本的电机直驱方案。这种类似英伟达GPU替代CPU算力的颠覆性选择,使其绕开国际巨头专利封锁,快速占领市场6。
2. 生态构建:开放平台吸引开发者借鉴英伟达CUDA生态模式,宇树推出开源机器人操作系统Unitree SDK,吸引全球开发者共建应用生态。目前已有超5000名开发者参与,开发出巡检、救援、娱乐等20余种场景解决方案6。
3. 跨界融合:5G+云重塑基础设施与深信服合作打造“机器人+5G+云”智能体系,探索工业巡检、智慧农业等场景落地。这种底层架构的布局,暗合华为“5G to B”战略,预示新一轮基础设施革命6。

王兴兴的成功绝非偶然,其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三大核心优势:
全产业链支撑: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工程师红利:1547万工程师储备量全球第一,宇树研发团队平均年龄28岁,人力成本仅为美国同行的1/5;场景试验田:超300万制造业企业、2000万物流从业者构成全球最大应用市场,加速技术迭代6。正如任正非在座谈会上所言:“中国科技企业正在从‘跟随者’变为‘定义者’。”10

王兴兴预言,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迈入“新量级”——工业场景中,机器人可承担分拣、焊接等基础工作;服务业将出现餐厅传菜机器人、酒店接待机器人等应用。尽管家用市场因安全性要求仍需等待,但“机器人进万家”已非遥不可及7。

当90后王兴兴与60后任正非、马云同席论道,中国商业史正翻开新篇章。从互联网到硬科技,从模式创新到底层突破,新一代企业家用技术重新定义全球产业规则。正如网友所言:“宇树的机器人扭的不是秧歌,而是中国智造的命运齿轮。”
互动话题:你认为人形机器人何时能进入普通家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