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一位中国妇人来到美国比弗利山顶购置别墅,卖主见她虽白发苍苍,但谈吐优雅、气质不凡,心里顿时明白,这栋别墅有人接盘了。
要知道,比弗利山住宅区临近好莱坞,是美国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如今随便一套别墅也要3亿起步,不是大富大贵的人绝对买不起。
果然如卖主所料,妇人看完别墅布局后,心里十分满意,当即签订购房合同。
斥巨资买下一套后,妇人似乎意犹未尽,委托卖主再帮自己物色一套。
听到这一要求,即便见过大风大浪的卖主也不免吃了一惊,忍不住追问原因。
只见妇人面露回忆之色,半晌后才悠悠开口:
“这套送给故人,若有朝一日,他重获自由身,也能有个栖息之所。”
她口中的“故人”,便是被囚禁在台湾的张学良。
两人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她又为何要在美国为张学良置办豪宅?
这一切起于一段情缘。
错付的婚姻大家读到这应该都能猜到,那位贵妇人就是年过八十的于凤至。
当初,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曾资助过张作霖,两人成为多年好友,私交甚笃,时时往来。
一日,张作霖与好友相聚,偶然见于家长女举止温婉、落落大方,端得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
就想把自己大儿子说给于家,也算报答于文斗在自己落寞之时的资助之恩。
趁气氛正好,张作霖开口道:“我看令嫒与我家六子相配,你我两家若结秦晋之好,岂不是亲上加亲!”
于文斗听完觉得在理,欣然同意。
于凤至自幼听话懂事,对父亲的安排自然没有异议,但张学良知道父亲给自己定了婚约后,顿时心生不快。
一来,他不愿娶从未见过的女人为妻,二来,他刚堪15岁,还没体会过花花世界,不想早早被婚约束缚。
张作霖好说歹说,甚至放出“娶了她,你今后在外面如何我不管”的话来,张学良才不情不愿地同意了这门婚事。
但另一边,“张学良不愿娶于家小姐”的信儿传达了于凤至耳中,她自知不是自轻自贱的人。
因此,在张学良登门拜访时,写下一封回绝信,信上提诗:
古来秦晋事,门第头一桩,礼重价连城,难动民女心。
她本意是想表达张学良既然不愿娶,那自己也不会强人所难,但张学良看完信后,反倒被她的才学折服,一改轻漫态度,开始认真对待这段感情。
自此,两人感情升温,没多久就风风光光地举行了婚礼。
一个是督军贵子,一个是豪商千金, 这段姻亲一时间羡煞旁人。
然而,婚后琴瑟和鸣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学良的心逐渐不满于一家一室,开始在外面厮混。
于凤至对此心生不满,但两家长辈都劝她:
“汉卿这个年纪,正是玩心重的时候,你且不要管,别让外头那些人,夺了你少夫人的位置就好。”
因此,对于丈夫的背叛,于凤至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定下两条规矩:女人不能进张家,孩子不能入族谱。
有了于凤至的妥协,张学良在外面更是肆无忌惮。
后来,就与赵家四小姐赵一荻陷入热恋,甚至诞下一子。
情到深处时,张学良就想着给赵一荻提供一个栖身之处,于是恳求于凤至允许他把赵一荻带进家门。
面对丈夫的哀求,于凤至到底是没狠下心,同意让赵一荻进门。
于凤至咽下了这口气,但张家几个姨太却颇有微词。
自于凤至嫁入张家,家里上上下下被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的辛劳都被张家人看在眼里,因此不免对横插一脚的赵一荻冷眼相对。
对此,于凤至虽心有感激,但还是不忍为难赵氏母子,另外购置了一处房产,让赵一荻在那里安住,还对外宣称赵一荻只是丈夫的秘书,两人并无私情。
赵一荻对此十分动容,承诺道:“我愿一辈子做汉卿的秘书,绝不要一个名分。”
言至于此,不难看出,张学良对这个结发妻子似乎并没有多少情分在了。
但实际上,在此后的日子里,他曾为她几度落泪,甚至哽咽道:“我欠凤至一条命。”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事情还与那场轰动全国的西安事变有关。
以德报怨 再续情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事后两人都被蒋介石软禁。
彼时,于凤至正在英国陪同孩子留学,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当即给宋美龄致电,求她务必保住张学良性命。
但电报发出后却迟迟不见回信,于凤至唯恐丈夫遭遇不测,于是启程回国同宋美龄见面,两人相见后秉烛夜谈,畅聊许久。
宋美龄劝于凤至尽到情意就好,别让自己深陷囹圄,但于凤至不甚关心自己,只道:
“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不能放着汉卿不管,还请姐姐帮我。”
基于两人的情谊,以及宋张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前缘”,宋美龄答应了她的请求。
有了宋美龄的帮助,于凤至松了一口气,但没完全放下心来。
她又找到几位东北军的旧部,求他们向蒋介石施压。
事成之后,她还去翻找张学良与蒋介石往来的书信和电文,找到了南京对日本入侵东三省表明态度的铣电,以此做底牌。
关于铣电一文真伪,虽然张学良后来极力否认。“大姐不懂政治,没这事。”但在当时的确使得蒋没有对张学良轻举妄动。
有了这三重保险,再加上外界舆论的声讨,迫使蒋介石不敢将张学良除之而后快。
但这些也只能保证张学良不被秘密处死罢了,仍不能免除他被软禁的命运。
于凤至自知丈夫还要受苦多年,便决心留下陪他同甘共苦,张学良被押送到哪,她就陪着去哪。
这一陪便是3年,直到连年奔波压垮了她的身体,她被确诊为“乳腺癌”,必须立刻接受治疗。
当时,国内医疗水平相对落后,这种复杂的病症,只能去国外治疗。
出国就意味着与张学良分隔两地,但癌症急催人命,一分一秒都等不得,无奈之下,于凤至只能拖赵一荻照顾张学良,自己远渡重洋治病。
此时夫妻两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走竟是永别。
于凤至到达美国后,很快接受治疗,但癌细胞扩散的速度让人始料不及,即使切除双乳,也依旧没能阻止病情的恶化。
很快,于凤至青丝落尽,人也愈发消瘦,所有人都认为她已经走到了油灯枯尽的地步,连她自己也如此认为。
但奇迹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就在她准备放弃治疗的时候,病情突然有了好转,没多久竟痊愈出院了。
病好后,于凤至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国,而是选择留在美国赚钱。
于凤至与张学良皆出身豪门,按理说不该为钱发愁,但张学良被囚多年,自己看病费用昂贵,她与张学良的孩子也在国外,生活开销巨大。
如此种种,让于凤至不得不思考赚钱的问题。
而当时,国内正值战乱,经济凋敝。因此,于凤至决定在美国寻找赚钱的门路。
恰好一位友人在炒股方面颇有心得,便推荐于凤至也进股市试试水。
一开始,于凤至觉得有风险,不愿尝试,但在友人劝说和指导下,还是决定走这条路。
没想到,她凭借独到的眼光和胆大细心的性格,在股市混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甚至在美国商界也小负盛名,被赞誉为“华尔街股神”。
就在大家以为她会继续在股市深耕时,她却将目光转向了房地产,一口气买下洛杉矶多处土地。
没过几年,这些地产的价值就翻了几番,有时1平米就能卖到3万美元的价格,于凤至又一次展现出了她的经商才能。
商场得意,情场失意,就在她的生意日渐兴隆时,一纸离婚协议寄到了她面前。
造化弄人 缘分耗尽原来,于凤至多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被囚禁的张学良,时时通过律师、报纸等向蒋介石施压,要求解除对张学良的软禁。
蒋介石对此烦不胜烦,直到1964年,他想到了一个一劳永逸的办法,那就是让张、于两人离婚。
没了夫妻关系,于凤至自然也就没资格干涉张学良之事了。
这并非易事,于凤至对张学良一往情深,张学良对于凤至心怀感激,两人没道理会离婚。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张学良同意签下离婚协议书,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这其中,宋美龄扮演着重要角色。
她对丈夫蒋介石的提议十分赞同,于是暗地撮合张学良与赵一荻,还找报纸宣扬两人无畏险阻、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之后,她还引导张学良信仰耶稣,当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见张学良对上帝一类深信不疑时,又将他是基督教徒的事曝光给媒体。
但在基督教义中,一夫一妻是为正当,违反者将受到耶和华的惩罚。
显然,张学良与赵一荻、于凤至纠缠不清的关系有违教义。
因此,宋美龄劝道:
“赵四小姐和凤至,你只能择其一,否则就不能接受牧师的洗礼。”
张学良听后沉默多日,最终,他选择将一封劝离信寄给于凤至,并托人带话: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我请求她帮我下决心。”
收到信后,于凤至久久不能言语,眼泪夺眶而出,但她却没有选择挽留,只留下充满苦楚的一句话:
“只要能使你父亲(张学良)有安慰之欣悦,我任何事情都答应。”
3月,于凤至与张学良离婚,7月,赵一荻与张学良大婚,高朋满座、胜友如云。
与此同时,于凤至的回信也寄到了张学良手中,信上写道:
“你俩早就应该结成丝梦,我谨在异国他乡对你们的婚礼表示祝贺。”
其中道贺之情几分真,几分假,只能留给旁人猜测。
与张学良离婚后,于凤至再未嫁人,将自己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事业上,绝口不提情爱,倒像是斩断了对张学良的种种深情。
直到晚年,一直藏在心里的情谊才又丝丝缕缕地渗了出来,她在洛杉矶买下两栋别墅,一栋用于自己安度晚年,另一栋留给张学良、赵一荻。
于凤至一直期望能与张学良再见一面,但等到青丝落雪、身消形瘦也没能等到,倒是等来了一幅画。
那是1983年,张学良委托旧部带给于凤至的一副《墨荷图》。
这幅画看似普通,但却让于凤至看后久久不能回神,甚至落下泪来。
因为这幅画是50多年前,两人拜访画师张大千时留下的。
那时,两人尚未分离,恩爱如初。
这幅画的落款处,还印着于凤至、张学良以及他们的孩子的印章。
而如今已是物是人非,她与张学良40多年未曾见面,他们的4个孩子,一疯、一瘫、一死,只剩一个女儿健康成人。
1990年,于凤至在美国去世,临终前叮嘱女儿:
“虽不能同生,但死后同穴,在我墓旁留个位置给汉卿。”
一年后,张学良彻底恢复自由身,只身来到于凤至墓前。
当他看到墓碑上刻着的“张于凤至”四个字时,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哽咽道:
“凤至、凤至,是我负了你,是我来晚了。”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于凤至念了张学良几十年,但最后还是错过了,错过了最后一面,也错过了一辈子。
-END-
【文|干果】
【编辑|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