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听人劝吃饱饭,有人听人劝死翘翘

一诺说古 2025-04-10 06:44:32

俗话说听人劝吃饱饭,历史上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但是还有一句话是听人劝死翘翘,而且这样的情形也比比皆是。

太诡异了,同样是听人劝,为什么有的人能吃饱饭,有的人却死翘翘。

刘邦和朱元璋是听人劝吃饱饭的两个典型代表,他们自身的学识和能力很普通,但是他们都能够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从而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三国时期的阿斗,以他的智慧可能鉴别能力都不够,他很不理解为什么曹魏不打我们而我们总要打曹魏,但是他相信诸葛亮,相信诸葛亮的人品和能力,所以他还是听从诸葛亮的劝告,从而稳坐江山几十年。

四川盆地

幸运的是阿斗遇到的是才德兼备的诸葛亮,如果他遇到的是赵高这样的小人,肯定下场就和秦二世一样死于非命。

听人劝死翘翘的例子也很多。秦二世盲目听从赵高,结果被赵高逼迫自杀。

西汉末年的更始帝刘玄听了小人朱鲔等的谗言,杀害了刘秀长兄刘縯,结果到手的江山被别人抢去,他自己也死于非命。

五胡乱华

大家还记得五胡十六国的第一国是怎么来的吗?

公元300年,西晋益州刺史赵廞被西晋朝廷逼迫反叛,李特兄弟协助其攻占成都,大功告成,但赵廞听信谗言猜忌李氏,杀害了李特之弟李庠,然后李特反攻成都,诛杀赵廞。这就是成汉政权的原始股。

听人劝吃饱饭和听人劝死翘翘的例子都很多,本文不一一列举。本文说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听人劝吃饱饭的原因容易理解。每个人的见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只有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就是兼听则明的道理。

但是,同样的听人劝,还有一个鉴别的问题。历史经验证明,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听或不听,而在于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既要开放纳谏,又要保持独立判断。

听人劝要辩证的分析,要有识人的能力,小人的话不能听,庸才的话不能听,否则就会是听人劝死翘翘的结果。

通常听人劝死翘翘的原因主要是劝的人是小人,小人往往不从大局着想,只考虑个人利益,而被劝的人没有鉴别能力,从而听信谗言,做出错误的选择。

指鹿为马

还有一种情况是劝的人能力或者见识所限,也许是出于好心,提出了错误的建议,就是通常所说的好心办了坏事。这种危害也很大,所以提高鉴别能力很重要。

现在有些法律顾问和财务顾问纵容甚至建议老板打没有必要的官司或者偷税漏税,表面上是替老板打算,实则害死了不少老板。这可以说是好心办了坏事的例子。

听人劝不只是听或者不听的问题,还存在怎样听的问题,其实就是决策问题。

以抗美援朝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决策为例很容易理解。

抗美援朝时,反对的声音很大,伟人分析反对的原因无非就是怕失败,但是不打就是失败,打还有取胜的可能。

彭总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失败了不怕,大不了就算解放战争多打几年。

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反对的呼声更大,反对的来头也更大,当然提出反对意见的人也是出于公心,也是出于对国家负责的态度。

邓公分析反对的原因主要是担心苏联出兵,那么我们就采取措施让苏联出不了兵。首先采取速战速决的打法,一个月结束战争,让苏联来不及出兵;二是提前在北部部署强大的军事力量,苏联如果想出兵也会三思而行;三是争取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声援,对苏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总之,听人劝吃饱饭和听人劝死翘翘都有道理,关键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兼听则明;另外要亲贤臣远小人,小人表面上替你着想,实则只考虑他的个人利益;还要注意不要被庸才左右,每个人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短板,要小心掉坑;最后就是要会听,要能分析话里有话,要举一反三。

正确的选择就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如果您觉得本人文章值得一读,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成为粉丝即可看到本人的往期文章,如果能将本文转发到您的微信朋友圈或微信群就是对本人的最大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写作的动力。感谢您的支持!

0 阅读:4

一诺说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