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雪,30岁,出生在江南一个普通的小县城。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省会城市,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一家私企做人事主管。
和老公陈浩是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的,他比我大两岁,是本地人,家里开着一家小型建材店,收入尚可。我们结婚四年,大女儿两岁,二胎儿子刚刚满月。
婚前,我们曾明确约定过,如果要二胎,孩子就随我姓。这个约定是我坚持的,也是陈浩当时主动答应的。
他说,姓什么不重要,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就好。然而,现实往往和承诺相差甚远,尤其是当这个孩子是“孙子”的时候,问题就浮出了水面。
我和陈浩的婚姻一开始是幸福的。我们两人都不是那种特别浪漫的人,但彼此理解、包容,日子过得平静而踏实。婚后第一年,我怀孕生下了大女儿,取名陈一诺。
那时候,公婆虽然表现得有些失望,但因为是第一个孩子,大家还是很高兴的。公婆特意准备了一个红包,包了两千块钱,表示对孙女的欢迎。
然而,自从女儿满周岁后,公婆就开始频繁地催促我们生二胎。尤其是婆婆,她几乎每次来家里都会旁敲侧击地问:“什么时候再生一个?家里要有个男孩传宗接代才完整啊!”
我听着心里很不舒服,觉得这个“传宗接代”的观念未免太老旧了,但表面上还是尽量维持和气,说:“再等等吧,现在养孩子挺累的。”
其实,我和陈浩早就商量过,如果二胎是男孩,就随我姓林。这是我的底线,也是我对自己父母的一个交代。
我的父母只有我一个女儿,小时候他们吃了很多苦才把我拉扯大。我一直觉得,作为女儿,我有责任让家族的姓氏延续下去。陈浩当时非常爽快地答应了,还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姓什么都一样,孩子还是我们的孩子。”
但怀上二胎后,我发现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了。
去年春天,我怀上了二胎。孕检时得知是男孩,陈浩高兴得不得了,逢人就说自己要当儿子的爸爸了。
我虽然也开心,但心里隐隐有些不安。果不其然,婆婆知道后,立刻变得热情异常,不仅经常送汤送补品,还提出要等孩子出生后搬来和我们一起住。
我拒绝了,理由是家里地方小,但我心里清楚,她是想趁机干涉我对孩子的命名权。
孩子出生那天,全家人都在医院。陈浩忙前忙后,公婆则守在门外,满脸期待。
当护士抱出孩子时,婆婆激动得差点哭出来,一边念叨着“孙子、孙子”,一边塞了一个厚厚的红包到我手里,说:“这是我们老陈家的福气!雪雪,这个红包你一定要收下,里头有三万块钱,是给孩子的见面礼。”
我打开一看,果然是三万块钱的现金。当时我愣了一下,随后婉拒道:“妈,这个钱太多了,孩子还小,用不上,您拿回去吧。”
婆婆却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雪雪,这钱不是白给的。以后孩子长大了,得跟他爸爸姓陈。你放心,这只是个心意,等孩子办满月酒,我们还会再给的。”
她的话像一盆冷水,把我所有的喜悦都浇灭了。我平静地说:“妈,您可能忘了,我和陈浩婚前就说过,二胎随我姓林,这是我们夫妻共同的决定,还是希望您能尊重。”
婆婆的脸色瞬间变了,收回红包时嘴里嘟囔了一句:“随你姓?那我们老陈家还要不要脸了!”
从医院回家后,家里的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婆婆几乎每天都给陈浩打电话,劝他“好好管管老婆”,还说什么“姓林这事,咱家绝对不能答应”。
陈浩一开始还站在我这边,劝婆婆不要太固执,但随着婆婆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也开始有些动摇了。
有一次,他试探着对我说:“雪雪,要不咱们再商量商量?孩子跟你姓,我爸妈这关确实不好过。”
我冷笑了一声:“商量?当初婚前你说得那么好听,现在又来跟我谈商量?陈浩,你得记住,这个孩子是我怀胎十月生下来的,我父母也有权利享受儿孙绕膝的幸福,凭什么姓陈就是天经地义,姓林就成了丢人现眼?”
陈浩听了我的话,一时语塞,但他没有再坚持。
然而,事情并没有因此平息。
孩子办满月酒那天,公婆在酒席上当着亲戚朋友的面,直接宣布孩子的名字叫“陈铭轩”。我当场愣住了,忍不住低声问陈浩:“这事你事先知道吗?”他低头不语,显然是默认了。
我强压下怒火,没有在席间发作。但回到家后,我彻底爆发了:“陈浩,你什么意思?你明知道我们说好的孩子随我姓,为什么还让我难堪?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陈浩辩解道:“我妈非要这样,我也拗不过她。再说了,一个姓氏而已,至于闹成这样吗?”
“一个姓氏而已?”我苦笑着看着他,“陈浩,如果姓氏真的无所谓,那你为什么就不能坚持我们的约定?还是说,你根本没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争吵最终以冷战告终。第二天,婆婆又找上门来,直接对我说:“雪雪,我知道你现在气头上,但这事你得听长辈的。要是你执意要孩子随你姓,那就离婚吧,我们陈家不要不孝的儿媳妇!”
这句话彻底击垮了我。我抱着儿子,泪流满面地说:“妈,姓林的孩子就不是陈家的血脉了吗?如果真要因为这个离婚,那我成全你们。”
两个孩子的哭声唤醒了我的理智。我开始认真思考这段婚姻的未来。陈浩的不作为,公婆的强势,以及我内心的不甘,让我明白,这段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
两个月后,我带着两个孩子搬出了家。大女儿一诺和二儿子铭轩都归我抚养,虽然离婚协议里写着孩子的姓氏不变,但我心里清楚,这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我会用余生去证明,姓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在一个充满爱和尊重的环境中成长。
一家四口最终变成了三口,但我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或许,这才是我和孩子们的真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