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一天,毛主席收到了一封来自湖南的信,信中的主要内容,是毛主席的一位故交想要谋求一个工作。
虽是人民领袖,但毛主席对自己老家的故交、亲人所提出的工作方面的要求,从来没有应允过,哪怕是自己的至亲也是如此。
当初,杨开慧烈士的胞兄杨开智,曾写信给毛主席想在北京谋求一份工作,本身杨开智属于烈属,加上他在农业方面有一技之长,因此,在当时国家正需要各类人才之际,给他安排一个职位也不算过分。
但毛主席对此要求不仅未应允,还亲笔给杨开智写了一封信,信中就说,“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
这么做,就是因为毛主席考虑到一个政党如果开了裙带之风,有了念旧谋利的先例,那么必然会动摇人民的信赖。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对于凡是想找自己开后门的故交和亲朋,毛主席是一律拒绝,并且他还教导儿子毛岸英,一定要杜绝这种现象发生。
但在1950年接到的这封信后,毛主席不仅没有拒绝,反而在回信中让来信之人持信直接去找时任湖南省长程潜,由程潜安排具体的工作事宜。
不仅如此,在来信之人前往北京向毛主席谋求职位时,毛主席更是毫不犹豫的给予了相关安排。
此人是谁?为何能让毛主席如此重视?这话头,得从毛主席当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那会说起。
01、1914年,年轻的毛主席开始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在这里,他不仅在学识上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和进步,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对他帮助很大的教员先生。
比如,我们熟悉的杨昌济先生,他是毛主席修身学的老师,后来还成了毛主席毛泽东的岳父。
杨昌济先生对毛主席影响很大,尤其是他高尚人格和坚定的信念,都在无形中为毛主席树立了一个榜样。
除了杨昌济先生,还有毛主席的国文老师袁吉六(袁仲谦),他在国学上的造诣极深,讲起课来引经据典随手拈来,受到了当时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多个学生的喜爱。
此外,还有徐特立、方维夏等,都是对毛主席影响很大的教员,而在这些人之中,有一位叫做刘策成的先生,不仅在课堂上教授了毛主席不少学识,还曾设法掩护和营救过毛主席。
刘策成,本名刘武,湖南新邵人,早年间,他曾潜心研究《庄子》,并从中深受影响,逐渐形成了“疾恶如仇”的品格。
当初甲午战争失败,有不少爱国之士清醒的认识到国家不足之处太多,而为了寻求救亡图存之道,他们纷纷前去日本,希望能找到救国之道,而刘策成便是其中之一。
在日本期间,刘策成结识了孙中山、黄兴以及同乡蔡锷,并积极参与了同盟会的创建,而在归国之后,刘策成出任家乡邵阳的中学校长,在任上,他出于强烈的爱国之心,干了一件大事。
当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并妄图复辟帝制,对此全国纷纷予以声讨,而刘策成同样也是对袁世凯的行径深感愤怒,在爱国思想的驱使下,刘策成与教员杨洞天积极谋划,同时秘密准备枪支,决心以武力做出反抗。
不过,就在刘策成一切基本准备就绪之际,袁世凯的亲信湖南督军汤芗铭发觉了他的计划,当即对刘策成实施了拘捕,并判处他为死刑,准备择日枪决。
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刘策成并没有后悔,他的偶像是谭嗣同,所以他也深知革命必然会有流血牺牲,也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
好在,当时刘策成的同乡蔡锷将军及时出手,加上多位朋友的相助,刘策成这才幸免于难,而在出狱之际,他收到了长沙数千民众的夹道欢迎,蔡锷将军也赞他为“身陷囹囫,而心系风云,时刻思念反帝斗争,有临死不屈之志,爱国热情溢于言表。”
之后,刘策成经方维夏的推荐,在1916年去往湖南第一师范教书,而在这里,他遇到了年轻的毛主席。
对于当时已经投身革命运动的毛主席来说,刘策成先生的大名他早有耳闻,因此对他的到来既欢迎又钦佩,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了解的深入,两人顿有相见恨晚之感,毛主席敬佩他敢于抗争的革命精神,刘策成则欣赏毛主席远大的抱负与理想。
可以说,刘策成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民主革命思想,在当时对毛主席有着深深的影响,也更坚定了他走上革命道路。
不过,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1918年毛主席毕业之后,他开始筹备新民学会的创建,之后又在1920年创立了湖南共产主义组织,而刘策成先生也离开了湖南第一师范,开始了他的从政之路,因此,师生二人暂时就此分别。
最开始,刘策成出任了浏阳、衡阳两地的县长,在任上,他秉承着自己“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性格,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当地民众为表达对他的爱戴,还曾在他离任之际,自发送来一把象征着民心的“万民伞”。
到了1923年,刘策成出任湖南省警察厅长一职,正是这个职位,让他在不久后,帮了毛主席一个大忙。
02、离开湖南第一师范之后,毛主席开办了自修大学,同时又领导了长沙、安源等地的工人运动,而这一切,引起了湖南军阀赵恒锡极大不满。
加上毛主席当时公开发表了一系列抨击赵恒锡的文章,更是让赵恒锡对毛主席恨得牙根儿痒。
在这种情况下,赵恒锡不仅下达了封闭自修大学和镇压工人运动的命令,更是安排人准备对毛主席展开通缉。
通缉拿人,自然是警察厅该干的事情,好巧不巧的是,当时担任湖南警察厅长的,正是刘策成先生。
得知赵恒锡要通缉自己十分看好的学生后,刘策成先生自然不会真的去拿人,但上面的命令也得应付,所以,如何在“糊弄”住上面的同时,还能保住学生,就成了一个摆在刘策成面前的问题。
深思熟虑之后,刘策成先生第一步,就是把这个事先揽到自己身上,以防止别人打乱自己的计划,因此,他主动找到赵恒锡,表示自己要亲自坐镇去抓毛泽东,而出于对刘策成的信任,赵恒锡自然是一万个愿意。
之后,刘策成先生把自己的亲信叫来,安排他赶紧去秘密通知毛主席,让他先行离开,而在接到报信后,毛主席二话不说,随即离开了在长沙的居住之处。
确认毛主席已经安全离开后,刘策成先生便带着一帮警察,“气势汹汹”的去“抓”毛泽东,并且刻意在长沙街头耀武扬威,目的就是让所有人知道,自己来抓人了。
当然,由于提前已经安排,这趟“抓捕”肯定是一无所获,但由于声势很大,让赵恒锡也找不出什么疑点,只道是计划不慎。
之后,刘策成又多次如法炮制,帮助毛主席脱险,而次数多了,自然也引起了赵恒锡的怀疑,不得已之下,刘策先先生只得辞去了警察厅长的职务。
刘策成先生辞职之际,国内形势正是风起云涌,而这就让他与毛主席没有了见面机会,但对于毛主席他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同时也开始潜心研究《庄子》,写出了不少著作。
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而毛主席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刘策成逢人便说,“不出吾之所料,毛泽东少年大志,青年大才,今天果然成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言外之意,刘策成先生对能有毛主席这个学生,感到深深的自豪。
而在欣喜之余,刘策成先生也有了出来做点事情的想法,他这些年闲居在家,对《庄子》研究颇多,而新中国刚刚成立,正是需要文史工作人才的时候,所以他很想把自己的研究贡献出来,为新中国在文史工作上添砖加瓦。
思前想后,刘策成决定,冒昧的向毛主席写一封信,谋求一个文史方面的工作。
1950年,在几经斟酌后,刘策成先生写了一封寄给毛主席的信,即我们前文提到的那封,信中,他十分诚恳的说了自己这些年的研究和成就,同时提出,想在文史方面谋求个一个相关工作。
坦白来说,当时刘策成先生对于这封信所抱的信心并不大,毕竟他也知道毛主席身为人民领袖,处在国家初创之际,各种事务千头万绪,未必就会注意到自己的这点小事。
但让他意外的是,很快他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
对于刘策成先生提出的工作要求,毛主席并没有拒绝,反而亲自做出了安排,在信中提出让刘策成拿着信去找湖南省长程潜,由程潜安排他的具体工作。
对亲友提出的安排工作,毛主席一般多为拒绝,但为何对刘策成的要求却会答应和安排呢?其实也不复杂,第一,刘策成对毛主席当年有过恩情,而知恩图报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基本操守,第二,刘策成先生确实是有自己的强项,这点毛主席是十分清楚的。
鉴于此,毛主席才会答应刘策成的请求,而在回信里,毛主席还特意提到,“先生欲对人民事业有所贡献,极为钦佩”,这更说明,只要是利于人民的事情,毛主席向来是全力支持的。
收到毛主席的回信,让刘策成十分高兴,他没想到毛主席没有忘记自己这个老师,更没想到毛主席还在百忙之中,不仅给自己回了信,还做出了具体的安排。
03、带着这封信,刘策成先生去了湖南长沙,不过之后却出了一点小岔子,正是这个岔子,让刘策成先生有了后来的北京之行。
当时,湖南政府方面确实接待了刘策成先生,不过,由于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地方政府也有着千头万绪的工作需要处理,因此,在接待了刘策成先生之后,工作人员就告诉他,请他等待一些时日,一旦有具体的安排后,马上就会通知他。
于是,刘策成先生便开始了等待,但一直等了小半年都没有回信,这就让刘策成先生颇有些心急,毕竟当年的他已经年纪古稀,所以他迫切希望能早点投入到工作之中,而不是继续等待。
带着这份焦急,刘策成先生就决定,要去北京一趟,亲自见一见自己的学生毛主席。
他的想法很简单,自己要毛遂自荐,趁自己精神与身体尚且康健,早点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
1951年5月,刘策成先生抵达北京,安顿好住处之后,随即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告知自己已来北京,同时把自己工作尚未有着落的详情一一说明,言辞恳切的向毛主席提出求助之意。
接到刘策成先生的二次来信,让毛主席着实惊讶了一番。
自前些日子给刘策成先生回信之后,他原本以为工作事宜已经解决,心里还为恩师老而弥坚,在临近古稀之年还愿意为人民做贡献的精神而感到钦佩。
没想到这工作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还让老师亲自来到了北京,这下,毛主席心里歉意油然而生。
于是,毛主席赶紧让周总理安排好相关的接待工作,之后又觉得不放心,亲自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安排车辆,把刘策成先生接了过来。
阔别数十年后,师生二人再次得以重逢。
当时,毛主席特意交代,要为恩师接风洗尘,同时还为恩师重新安排了住处,所有费用从自己的稿费中扣除。
席间,师生二人频频举杯,毛主席为当年刘策成先生的大义而感谢,刘策成先生则为毛主席实现抱负,带领中国人民走上新生而致敬。
宴席最后,毛主席还做了一个十分暖心的安排,他叫来工作人员,让他们去购买了一些衣物,另外还拿出一份零用钱,一并交给了刘策成先生,以做近段在京生活之用。
这个细节,让刘策成先生既感动又感慨,他没想到,已身为人民领袖毛主席,仍对自己这个老师礼遇有加,而这一次,他深深的被毛主席这种品质而折服。
随后不久,刘策成先生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而在半个多月后,他正式接到了由周总理亲笔签署的特聘书:
特聘:
为中央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
此致
刘武(刘策成原名)先生
总理:周恩来
六月一日
至此,刘策成先生想在文史工作方面有所贡献的想法得以实现,他怀着一份感恩之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至1953年,凝聚他半生心血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正式出版,而此书也被列为国家图书馆列为馆藏。
最后:
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而刘策成与毛主席这对儿师徒,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毛主席是站在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立场上,对恩师进行了帮助,而刘策成先生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一部大作,为研究史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