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最前
作为一个曾经相关的从业者,我一直保持着对社会话题中涉及到危机公关的内容的关注。并且也时常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以局内人的思维去作一些评论和解读。大多时候的目的,都是假定如果我身处当事机构的境地,会如何作出判断和行动,也希望以此来为可能会涉及到此类问题的机构提供一些思路。
关于拼多多在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所遇到的舆论危机,我本不想作出案例式的评价,因为其中涉及到一位年轻人的生命。任何的商业价值或经验,都不能凌驾于生命的尊严之上。即便是这种讨论,能够给社会带来一些启示,也只应该以严肃的反思方式,而不是一种在公关手段上复盘的技术层面去探讨。
但拼多多在每一个能犯错的节点上,都选择了那个最容易却也是最无效的方法。以至于喧嚣的舆论,裹挟着复杂的网络民意,像一场沙尘暴,席卷了涉事的多方,这也同样给逝去的生命,及其还深陷悲痛中的家人带来了意外的不尊重。毕竟对伤痛的反复提及,只能让身处伤痛中的人一次又一次的重复那种体验。
至此,我也认为,应该说点什么,但必须在一些前提之下:
首先,就是保持对逝去生命的尊重,也就是思考的出发点要更偏向于生命的价值;
其次,也要保持一种冷静的克制,也就是不去在道德层面谴责拼多多;
最后,也不是要将这件事作为一个案例,去给更多的“拼多多们”提供参考。
在这种限制性的思路之下,我才有一点资格对此事发表一些个人的评论。也正是在这个限制之中,我也发现了从来不曾有过的视角。以往的舆论危机,中心往往都是危机的承受方,比如这次的拼多多。我也会顺着这种关注,来去探索对于危机的承受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更好的处理这个危机。
但当一场危机涉及到这个世界上优先级最高的生命价值的时候,我突然明白,危机的背后,一定是多方的互动,涉世者并不只有危机的承受方。舆论的漩涡也许在承受方之上,但同样受到牵连拉扯的还有涉事的其他关联方。一场舆论危机的解决,一定是在保证真实的受害者的利益基础之上,以及让真实受害者避免在舆论中受到二次伤害才算是真正的解决。
带着这样的思路,我会展开以下谨慎的探讨。
二、事件回顾:消失的28秒
事发:2021年1月4日,知乎平台出现了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网传拼多多员工加班后猝死一事?拼多多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4日8时19分49秒,知乎平台用户“拼多多”创建回答“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4日8时20分17秒,知乎平台用户“拼多多”自行删除了上述回答。
虽然这个回答只存在了28秒,但却被很多人发现,一时间该内容截图流传于各种社交平台。
拼多多首次回应:拼多多于1月4日下午通过媒体发布了相关说明
【关于拼多多同事张*霏意外离世的说明】
张*霏,女,1998年生,花儿一样的年纪。2019年7月入职拼多多。北京时间12月29日凌晨1:30,在与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晕厥倒地。同事立即呼叫120送往乌鲁木齐本地医院,经近6个小时急救依然无效,不幸离世。
公司同事一直陪伴家属,遵父母意愿,张*霏于1月3日火化,公司也不对外发公告。征得张*霏父母同意,父亲的朋友圈截图附后。在此也恳请各位关心张*霏的朋友和公众,不要相信各种网传截图和所谓的“拼多多回应”。
张*霏生前的内部账号上写着“为多多守边疆”,每念及此,我们心如刀绞……
张*霏,我们爱你,深深的想念你。
附1:张*霏父亲朋友圈截图(为表尊重,在此不粘贴朋友圈截图)
“感谢大家对*霏的关心。我们已经带着*霏平安回到了家乡。最后一程,我们希望能安静地陪她走完。恳请大家不要让*霏卷入舆论是非中。*霏公司的同事们一直陪着我们,协助我们处理事情,也感谢*霏的公司和一直陪伴的同事们。”
附2:1月4日上午网传截图所说的“拼多多官方回应”不实
知乎回应:”拼多多“系知乎注册用户,其身份真实无误。知乎有严格的身份认证流程和机制。4日8时19分49秒,”拼多多“创建回答”你们看看底层的人民,哪一个不是用命换钱,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你可以选择安逸的日子,但你就要选择安逸带来的后果,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4日8时20分17秒,“拼多多”自行删除了上述回答。
拼多多二次回应:1月4日晚,拼多多再发声明回应“网传截图”事件
【拼多多对跨年晚会供应商及账号管控不严的致歉声明】
网传截图显示,今早8时许,拼多多知乎官方账号突然发布一则疑似个人言论。经我们排查,该内容系拼多多营销合作供应商员工用个人手机发布,该言论不代表任何拼多多官方态度,拼多多官方对该言论表示强烈反对。
此事系拼多多对官方账号管控不严导致,我们向公众表示真诚歉意。
事件具体情况如下:
(1)该内容系拼多多品牌营销合作公司员工“李某某”编写发布。12月31日,该员工参与了拼多多跨年晚会的内容运营等合作营销任务,用手机登陆了拼多多的知乎官方账户,并保持了登陆状态。
(2)今早8时19分,李某某在地铁上翻看新闻,想要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于是用手机客户端进行了回复。回复后,李某某发现发布账户为此前登陆留存的机构账号,于是立即进行了删除处理。(从发布到删除,间隔不到30秒。)
(3)该内容旋即被网友截图传播,并被误认为是拼多多官方回复。对此,拼多多严正声明:李某某并非拼多多员工,也未获得任何授权,该行为系非合规授权使用拼多多官方账户发表个人言论,不代表拼多多官方态度。事发后,拼多多已经暂停与该供应商合作,修改密码回收账户,并将进一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拼多多坚决反对李某某所发布的言论。对于该言论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再次表示真诚的歉意,并将立刻对官方账户进行全面排查整改。
附:李某某发来的情况说明
三、滑坡式危机公关
在逻辑当中,用滑坡谬误来形容从一件事历经一些不严谨、不合理的步骤,推论到另一件事的方法。比如,人类对动物残忍,就表明了不尊重生命,不尊重生命就会暴力相加,暴力相加就会引发社会混战,从而导致文明崩溃。这样就从对动物残忍引出了文明必将崩溃这样一种逻辑,就好比一粒石子引发了一场滑坡。
在此,我借用这个逻辑概念,来形容拼多多在此次事件中的做法所引起的问题,在事件发展的多个环节中,拼多多并没有用一种严谨的方式来去对待,从而导致了整个舆论危机的滑坡,所以这就是一场典型的“滑坡式危机公关”。
四、事件影响
对于逝者及其家属:从正面来看,舆论的发酵,可能会为逝者的家属在可能会涉及到的与拼多多的纠纷中占据优势。但另一方面,逝者家属也承担着舆论对逝去亲人反复提及的痛苦,同时目前也有一些逝者生前的图片、影像资料被爆出,这是否符合逝者生前以及逝者家属对于个人尊严的判断标准,也有待商榷。
对于舆论大众:在对事件进行充分了解之后,舆论开始从对事件本身的热点关注基础上分散,衍生出不同的主题,诸如企业的加班文化、打工人的辛苦、年轻人的生命价值、人该如何过好一生等等。我们不能用“好”去评价一个逝去的生命换来的社会范围内的讨论,但这的确对社会舆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于涉事企业:对于拼多多来说,这个事件的影响并不是看起来那么单一。
从销售角度说:这件事情的舆论参与者,跟拼多多的真正的适用人群有一种偏差。比如我是这个舆论的参与者,我妈却是拼多多的用户。不论我发表什么样的言论,我妈都不在这次舆论的影响范围之内。所以对拼多多的实际业务影响有限。
从品牌角度说:当然品牌最主要的表现方面就是在实际业务中,但除此之外,还有员工关怀、社会责任、政府关系等等多方面内容。此次危机最先影响的就是人们对拼多多企业价值观、企业态度的怀疑;其次就是对其员工关怀的不信任;最后在政府层面,拼多多可能会留下一个不好的形象。
(据《北京青年报》,上海市长宁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表示,接到网络舆情后,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已对拼多多公司的劳动用工情况进行调查,会对该公司用人合同、用工时间等情况进行检查。)
五、模拟情境
如果说滑坡式危机公关,只是表象的话,那么背后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了呢?
那么接下来,我就借助一些个人的经验,来对问题进行一个探索。以下内容只不过是虚拟假设情境,仅用作问题的探讨,不带有任何的真实性的表述。
【2021年1月4日】
1、清晨,负责运营知乎账号的代理公司的监测信息中,出现了一条对企业的不利提问;
2、具体执行员工向上级汇报,上级与企业方进行沟通,确定先用一些外围账号作一些中性回答,进行舆论的疏导和稀释;
3、经过紧张措辞,确定了一条疏导的回答;
4、经过一早上的忙碌,执行员工已经上了地铁,而上级将确定的文字发给了他,让他找个外围账号发一下;
5、阴差阳错,或许是粗心,或许是一早上忙的头晕眼花,这个员工不小心用企业的官方账号进行了发布;
6、在这条回复发布的28秒之中,执行员工的领导用了5秒在另一端看到,马上拿起电话,用了6秒接通,用了8秒下了命令“删掉!”,执行员工用了3秒打开APP,又用了6秒删掉;
7、他们二人都寄希望于,这28秒里,世界进入了一种真空,没有人看见发生了什么;
8、可该来的还是会来。企业方的市场负责人在到达公司,刚泡好茶,刷朋友圈的时候,看见自己公司在知乎上的回应被某些媒体朋友截图转发了,于是抄起电话,打给了代理公司;
9、接下来,企业方和代理公司,启动了一个几乎没有设计和演练过的流程——危机应对;
10、企业方的市场人员和代理公司,商量出一套自以为可行的方法,也就是最容易的,看起来可以让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的方案。说明一些情况,再将信息归为不实;
11、企业方的市场人员将这个方案汇报给主管营销的副总,副总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最关键的是可以让自己的企业在整件事情中的责任降到最低;
12、忙碌了一中午,相关文档准备好了,企业方开始通过媒体发布声明;
13、没想到,整个方案中,那个略有甩锅意味的信息不实的说明,被知乎平台捕捉到。平台为了维护自身的名誉,决定硬刚一次,于是提供了证据,证明了信息的确发布过;
14、至此,事情终于闹到企业方的最高领导也介入,压着整个市场、公关部门以及代理商,在当天必须作出回应;
15、各个部门最后协同工作,但他们能回应的,也只有事实,所以压着代理公司,把那个执行员工的错误公之于众。
六、问题探索
如果我们把一场企业的舆论危机进行一个拆解,就会发现很多时候是企业陷入了一场与大众沟通的危机:大众舆论就某些问题向企业,企业无法作答,或回答的不够好,都会让危机持续的加剧。
回到拼多多的滑坡式危机,核心问题就是这个与大众的“对话”出了问题。一场对话无外乎两个部分:对话内容和对话者,这两个部分拼多多偏偏都没搞明白。
首先从对话内容角度:
在知乎回答删除但被截图转发之后,大众舆论提出的问题,无外乎有几个:
1、是否有员工去世的事情,事实是怎样的,拼多多是如何处理的?
2、知乎上的回答是否代表拼多多的态度?
3、如果不代表,拼拼多多的态度究竟是什么?
随后拼多多的声明回答了如下问题
1、关于员工的实际情况
2、知乎上的回答是假的
这时知乎加入了群聊,并指出拼多多的第二条回答是错的
这时,大众舆论已经知道了实情,所以他们想知道的是
1、知乎上的回答是否是拼多多的态度?
2、如果不是,拼多多的态度究竟是什么?
在最近的声明里,拼多多是这样回应大众舆论的
1、知乎上的回答是第三方个人行为,不代表拼多多的态度
2、拼多多已经处理了这个第三方个人
3、拼多多将会对官方账户进行整改
这样,问题就很清楚了。就像一个人说你吃饭了么,另一个人始终回答我刚上完厕所,怎么会不激怒提问者?公众对拼多多明确态度的诉求,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回应,这就是这场对话失败的关键问题之一。
但这个内容层面的关键问题,又被另一个问题决定着。那就是对话者的身份。在这场对话中,公众的形象是明确的,但拼多多却是一个模糊的形象,拼多多出现的沟通者有第三方的员工,也有自己的员工,但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拼多多对此事的态度,并不是他们能回答的。
在前文的情境模拟中,拼多多的最高决策者是缺席的,所以没有人能够承担责任,也没有人有勇气说出应该说的态度。只有在对话的最初,就让最高决策者介入,才能够真正的与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公众舆论的矛盾点给与正确的回应。
七、深入反思
也许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拼多多并不是不理解公众的意图,也不是没有最高决策者的参与,但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态度。
如果是这样,有一个法律上的参考,叫做有罪辩护,也就是面对一个怎么做都是错的选择当中,选择那些错的小一点的,自己可承受的选项。
舆论的焦点,并不在于拼多多内部账号发布流程的问题,而是在于拼多多如何看待员工过劳的现象。这种现象既然已经存在了,拼多多在态度中,首先就要进行一个“有罪认定”,也就是诚恳的说明的确存在此类现象,然后对现象进行归因,也就是“有罪辩护”,这里要避开法律层面的(比如不能触碰劳动法),还要避开深层次道德层面的(比如并不是对员工不关怀),可以推向企业文化层面(比如企业文化中的所谓狼性精神等)。
最后还要进行在舆论中的“有罪惩罚”,也就是在这样一些错误的问题下,企业应该如何去做,这里又包含了两个层次,一个是针对当前个案,一个是面向未来,针对普遍性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在此,回到文初提到的那些限制中的第一条,也就是尊重生命的原则。这里提出的反思,也是希望企业可以在一种真诚的前提下,让舆论的争议降到最低,这本身就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而并不是完全从企业的角度,帮助企业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企业如果能提出对个案以及未来的一些举措,这本身也就是对生命最好的尊重。
另外,拼多多的滑坡式危机公关,也给所有的企业敲响了警钟,拼多多不是第一个,之前也有马云和刘强东在劳资关系的问题上,深陷舆论漩涡。拼多多也不会是最后一个,经济越发展,这类问题对企业提出的考验也就越多。或许未来的企业,除了有诸多技术性的岗位之外,也许需要一些人去对企业文化进行从观念到方法的打磨,而这打磨的方向,首先就是要把人的生命,人的尊严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