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刚:精准四周批高效运营分享,万头母猪场转批次化生产实践之路

猪好多 2024-12-21 14:11:59

“四周批的产房周转效率最高,在实现全进全出的基础上,一年13批让管理变得更高效,并且母猪产量最高,在育肥端的管理也很高效。”

2024年11月28-29日,“2024母猪产业大会暨第二届规模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产业峰会”在南昌盛大召开,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 良圻原种猪场种猪销售技术服务经理凌刚在峰会上做了《万头母猪场转批次化生产实践之路》的主题报告。

凌刚:万头母猪场转批次化生产实践之路

凌刚经理首先在报告中分享了公司践行批次化生产的历程和选择批次化模式的考虑因素,并指出——公司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四周批的产房周转效率最高,在实现全进全出的基础上,一年13批让管理变得更高效,并且母猪产量最高,在育肥端的管理也很高效。

基于此,凌刚经理通过“万头母猪连续生产场转四周批”的案例,详细分享了应该如何设计、建立、运行和维护四周批生产模式。

首先在批次设计方面,分别要根据妊娠舍定位栏数量、产床数量确定批次配种头数;要按照批次配种时间设计好各区的批次配种间隔;同时选留足够的后备,并做好后备培育工作,确保下一批次配种时有足够的后备入群,以及确认各区批次的高峰时间,做好人员调配安排。

其次,根据设计建立好批次生产模式,并严格按照批次计划表执行各项操作精准运行——要求配种应在3天内完成,时间跨度不可太长;断奶亦必须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遇到下雨等天气也要做到母子分离,确保母猪及时断奶并能够按计划参与配种;要提前做好配种计划,按批次计划达成配种数;并在每个批次结束后组织团队进行批次小结,对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不断优化改进。

据此,凌刚经理强调,完成批次转换后,做生产计划将会变得非常方便,关键是要维持好批次,妊娠栏位至少要配备产床数的5倍,精准计算好每一轮的参配母猪数,避免批次数和产量波动过大。

对于批次化生产中常遇见的难点和要点,凌刚经理也从四个维度系统的分享了解决方案。

首先在团队组建方面,凌刚经理表示批量查情配种、上产、接产、仔猪护理、断奶、冲栏高度集中且部分重叠,两个环节之间的员工很难互助,极大程度的考验生产管理者的组织能力和员工素质,因此要配备有经验的查情配种员、接产员,专业的冲栏员等等。

而在同期发情方面,建议在饲喂烯丙孕素前要使用葡萄糖或者苹果醋对母猪进行调教3~5天,喂药人员也要经过专门培训,最好能固定一个认真细心的员工专门负责,定时、定量、定点的饲喂烯丙孕素。在配种环节则可以灵活使用简式定时输精方法和精准定时输精方法,主要是根据现场查情情况,做到“查-定-配”。

紧接着,凌刚经理具体分享了“烯丙孕素、血促性素、GnRH、前列腺素”等激素在批次化生产中的效果和运用方案,以及在正确使用激素产品的基础上分享了“精准定时输精方案”和“简式定时输精方案”,并从查情、猪精准备、配种操作、接产、产后恢复巡查、预防母猪哺乳期发情、转群消毒等方面,针对配种管理、产房管理进行了全面讲解。

此外,在团队管理层面一定要找准矛盾焦点,尤其是当事情高度集中,短期需大量人手的时候,可能就需要外部力量支援或增加本场员工人数,例如在接产时产房环节需两倍人手支援。

最后,凌刚经理表示,公司自运行批次化生产以来,从指标和成本上来看,四周批次生产有效提高了猪群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综合成本,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

优点主要在于:

①批次化生产效率高,猪群批次少,方便生产管理,有助于提高猪场生产水平;

②产量高,可提高猪场产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③产房可以做到全进全出,可切断疾病在产房批次间的传播,有利于疾病防控;

④仔猪均匀度高,同一断奶日龄,方便育肥环节饲养管理;

⑤批次断奶猪育肥环节生产指标更好,增重成本有优势;

⑥工作计划性强,方便做生产计划;方便安排猪场员工休息安排。

挑战主要在于:

①配种、断奶、冲栏、分娩等工作集中,短期内工作量大,需要增加人手,考验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

②猪精短期需求量大,对公猪站的生产能力要求高,对选种选配工作有影响;

③哺乳期较短,对母猪护理的要求比较高,断奶均重偏低(尤其夏季);

④对育肥环节饲养管理要求较高;

⑤产房空栏时间短(3-4天),考验洗消能力;

⑥激素的依赖性和副作用。

基于此,凌刚表示公司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批次生产流程,优化人员架构,加强哺乳期管理促进母猪产后恢复以提高断配率,逐渐减少血促、促排等激素的使用,进一步改善生产指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 阅读:0

猪好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