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韶关市浈江区风采路66号的韶州府学宫,距离风采楼很近,那天游览完风采楼就顺着风采路来到了韶州府学宫。
我是第一次来这参观。这座明代建筑,被周围的现代高楼隐藏着,很容易被错过。
据记载,韶州府学宫,又称府文庙,始建于北宋景德三年(1006),当时的名称为“先圣庙”,这里供奉着孔子,是古代文人膜拜祭祀孔子之地。
北宋至和二年(1055),韶州知州胡牧选用此庙创办韶州府学,改建为学宫。从此这里就成为粤北官方的最高学府,是古代粤北文人心中的圣地。
自创办至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近800年间,韶州府学宫共培养出70余名进士,其中就有最为韶关人民熟知的北宋“庆历四谏”官之一,“直须风采动朝端”的名臣余靖,就是从这考取进士的。
明万历三十年(1602),韶关府学宫毁于火灾,南韶道张德明捐俸在原旧基上重建。此后,清康熙、雍正、道光、同治年间均有修缮。
那时完整的韶州府学宫,是占地近10000平方米的庙学一体建筑群,主要由棂星门、东西两庑、崇圣殿、名宦祠、乡贤祠、大成殿等建筑组成。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取消科举制后,韶州府学宫逐渐荒废,岁月沧桑,现仅存主殿大成殿,其他建筑均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韶州府学宫大成殿,古色古香,主体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殿顶是黄琉璃瓦的重檐歇山顶,很是醒目。
大成殿属夯土高台建筑,台基为“凸”字形,前为月台,后为殿基,砖或石条铺面。台基四周有花岗岩石板围栏,古朴庄严。
前面及左、右都有石阶出入,中间御道上的“鱼跃龙门”浮雕很是精美,喻意韶州府学宫的学子们鱼跃龙门,金榜题名。
大门正上方悬挂的“韶州府学宫”牌匾,殿顶黄色琉璃瓦下悬挂着“大成殿”竖牌匾,令人肃穆。
步入大殿,首先跳入眼帘的是孔子雕像,房梁高悬着“万世师表”牌匾。
抬头看到卯榫结构梁柱,这确定是明代遗留下来的。
现在殿内高大的连排书柜间隔成“万世师表”“学优则仕”“钟灵毓材”三个主题展区,分别向游客介绍孔子儒家学说的发展、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和韶州古代教育的概况。
韶州府学宫大成殿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是韶关市区内仅存的明代建筑。
韶州府学宫历经千年,见证了韶州千年文脉传承。
居然不知道有这历史文化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