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租车巨头赫兹全球控股决定暂停今年的极星汽车采购计划。同时其也已经决定将收缩公司的电动车车队规模,并且出售包括特斯拉在内的2万辆电动车,转而采购燃油车。
无论是对于极星,还是对于其他电动车企业来说,赫兹租车这样的决定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赫兹为什么抛弃电动车?
对于移动出行公司来说,收益盈利能否最大化是其考核相关车型是否合适的唯一标准。
首先,电动车购车成本远远高于燃油车。即便是在国内拥有非常强的垂直整合能力的比亚迪,依然没有办法做到让电动车成本低于燃油车。
其次,电动车在使用上肯定不如燃油车便利。鉴于当下电池的性能,电动车一般充电时间都会比燃油车长不少。能够大幅降低充电时间的超充:一方面受到基础设施的限制,另外一方面过于频繁的超充也会影响电池寿命。
此外,电动车的二手车保值率明显不如燃油车。这会让移动出行公司通过二手车出售来收回一部分之前的投资成本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所以极星就比较担心,并且希望赫兹不要过分折价出售自己品牌的二手车,尽可能减少对新车市场的冲击。
当然,电动车也有自己的优势。电动车最大的优势在于使用成本上的优势,这体现在电费比加油要便宜,且电动车的维修保养支出比燃油车低不少。当然,电动车利用电动机固有的低转速高扭矩会带来更好的加速体验,因此很多20、30万的电动车可以轻松达到百万豪车的推背感。但是这些优势,很难转化为最终的收益。
毫无疑问,燃油车会是赫兹这样的公司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其实无论是对于国外还是国内的移动出行公司来说,如果没有政策的倾斜,电动车都从来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营运车辆对于营运时间有比较高的要求,同时营运车辆也希望能够尽可能压缩购车成本,这样才能换得收益的最大化。
但这两个方面恰恰都是电动车的短板。没有政府的高额补贴,或者立法的一刀切,电动车就从来不是移动出行公司比较好的选择。
极星陷入进一步的困境
赫兹暂停购买电动车,尤其是不履行之前和极星达成的采购订单,让极星这家公司受到重创。
当下,极星本就已经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局面中。在沃尔沃2023年的财报沟通会上,沃尔沃公开宣布将不会对极星再进行现金支持,并寻求向极星另外一个股东吉利来出售手头的极星股份。
随着相关信息的发布,沃尔沃股价大幅上涨。对于吉利和沃尔沃来说,确保沃尔沃股价尽快回归正常的估值水平,就不得不牺牲掉体量较小且远未能实现盈利的极星。从2024年开始,极星3和极星4两款车型都要相继上市。
新车型的上市和相关销售活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随着沃尔沃暂停了现金支持,极星的困境可想而知。
屋漏偏逢连夜雨。极星的问题,还远不止是沃尔沃的退出。之前,赫兹和极星达成的是5年内至多6.5万辆的电动车订单。2023年,极星全球销量不过只有5.46万辆。所以单纯从销量占比来看,赫兹订单的取消对于极星来说影响会非常重大。
不过对于极星来说,唯一的一个好消息便是赫兹不会以过低的价格来抛售二手的极星电动车。但一方面电动车二手车保值率本来就不高,而且极星和赫兹也没有约定过二手车的价格,所以如果赫兹想尽快收回一部分的前期购车投入,并重新购买燃油车来运营业务,其就会有意无意压低价格。这对于新车销售本就压力不小的极星来说,无疑将面临更大的冲击。
布局B端市场 国内车企要慎重
任何一枚硬币都有两面,向B端客户销售,难度明显要比C端客户小很多。但是纵观全球汽车品牌,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能够单纯依靠向B端客户出售汽车就能够获得生存的。
对于移动出行公司来说,在没有补贴或者路权这样的政策倾斜下,肯定会倾向于购买燃油车。而且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之前签订的采购合同都有不小跳票的可能。因为类似赫兹租车和极星的合同,都是开口合同。而像赫兹租车这样变更合同,会对极星整个零部件采购和工厂产能规划产生很大的影响。
更为关键的是,如果过于重视B端市场,很有可能对自己的品牌造成反噬。以广汽埃安为例,其打造的高端子品牌昊铂销量就逊色不少,并未能跻身国内主流电动车品牌行列。如何纠正消费者的固有印象,需要花费广汽埃安不少的力气。
所以对于极星来说,失去了更多赫兹租车的订单,虽然对短期的业务不见得是好事情,但是从品牌建设的长远来看,肯定不会是一件坏事。不过考虑到目前全球汽车市场的大环境,以及沃尔沃不再对极星进行现金支持,极星能够挺多久,还需要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
2024年对极星来说非常关键,极星3和极星4能否取得预计中的销量,并帮助极星产生一定的正向现金流,可能事关极星自己的前途命运。如果极星无法自救,考虑到吉利如今自己的一大摊子业务,恐怕吉利给到极星的支持不会像之前那么的慷慨。
所以说对于国内车企来说,布局B端市场一定要慎重。如何平衡好眼前的短期利益和未来的品牌价值,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