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帮宁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洪锦炘,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中共无锡市委原书记。
1940年8月,洪锦炘出生于浙江乐清,1964年9月参加工作,后进入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专业学习。1964年9月进入无锡机床厂,历任质管科技术员、技术组组长、工程师、副科长、副厂长、厂长。1984年10月,调任无锡市经委,历任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和主任、党组书记。1986年9月,出任无锡市副市长,后历任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副书记、市长,其间推动锡柴加入一汽集团,曾带队赴一汽集团考察洽谈。1993年7月,任无锡市委书记,1996年1月兼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1998年2月,任江苏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无锡市委书记。2000年8月,任江苏省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06年1月18日,辞去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
无锡柴油机厂(锡柴)是无锡一家大型重点企业,到1993年,该厂已有50年的历史,为我国工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
1992年起,该厂与一汽集团实行资产一体化经营,直至全面加入一汽集团,进入一汽集团的核心层,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事关锡柴的前途命运,事关锡柴4000多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事关地方的发展稳定,也事关汽车产业的振兴,必须在认真论证的基础上作出决策,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
这件大事前前后后经历了一年多,其间我担任无锡代市长、市长、市委书记,义不容辞负责这项意义非凡的国企改革,因此亲身经历、参与和见证了锡柴加入一汽集团的全过程。现在,回顾那风起云涌的改革岁月,回顾那场改革举措实施的前前后后,我内心仍不平静,难以忘怀。
20世纪90年代初,国有企业是无锡城市经济的主体,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人民就业的主要单位。当年,无锡共有349家国有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160家,国企职工25万多人,总资产562亿元。这些企业对当时的无锡而言,地位十分重要,在全国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改革开放头几年,无锡国企一度面临较大的困难,企业欠账多,包袱重,产品不适应市场等,根本原因是机制不活,体制不新,自身束缚多。唯一的出路是狠下决心,锐意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闯出一条新路。
无锡改革起步较早,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大胆探索和实践。针对国企不同规模和类型,无锡因企制宜,分别采取股份制改革、市场化运作、兼并联合、外资嫁接、退二进三、产权制度改革等多种形式,让企业放开搞活,大多数国企成效明显,表现在企业阔步走向市场,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率都得到了提升。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也有一部分企业步子落后,徘徊不进,困难重重,需要下更大决心采取更强举措,大力推进改革。
鉴于当时无锡柴油机厂在国家、地方及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无锡市委市政府把推进锡柴的改革和发展作为搞活搞好国企的重中之重。
始建于1943年的锡柴,是新中国成立后无锡第一家国有企业,多年来为地方经济作出重大贡献,不仅生产产品,而且输出人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体制、机制、观念、决策等多方面的原因,锡柴丧失了几次发展机遇,导致发展步履蹒跚,柴油机产量一直在4000台左右徘徊。到1991年,工厂跌入低谷,首次出现较大亏损。
面对困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机械工业局和企业领导班子也积极探索走出困境的路子。先是支持锡柴与著名跨国公司康明斯合资生产C系列柴油机,该项目曾被列为机电部和江苏省重点项目。1992年4月,锡柴组团前往康明斯总部谈判,但由于同行竞争,谈判陷入僵局,最后没有成功。
为了加强锡柴领导班子建设,1991年11月,市里对锡柴班子作了调整和加强。新班子到任后,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积极寻找新的发展契机,探索发展新路,特别是多次主动与一汽集团领导层接触,探索与一汽的各种联合方式。
市委市政府对锡柴加入一汽集团的改革思路非常支持,决定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由我(时任代市长)和市委副书记缪根宝率代表团赴一汽集团考察洽谈。代表团成员有财政局局长张士怀、税务局局长杨惠菊、机械局局长陈巨昌、锡柴厂厂长蒋彬洪和党委书记顾浓涛等。
去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商讨确立联合方案、统一各方面的思想认识。
我们认为,一汽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制造企业,特别是正在推广卡车柴油化,为此在积极寻找联合对象作为一汽的柴油机专业配套厂,而锡柴6110柴油机是最早与一汽配套的,工厂技术力量强,生产经验丰富,基础工作扎实,同时无锡又有为柴油机配套的油泵油嘴、增压器等知名厂家。锡柴加入一汽,将大大加快其卡车柴油化进程,提升一汽的整体实力。
对锡柴则好处更多。首先,是解决产品市场这一关键问题,从而确立锡柴生产的产品主要方向是车用柴油机,主要市场是为一汽配套,这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生产规模。
其次,作为汽车核心部件的柴油机,必定要按一汽要求提高质量和性能,这将提升锡柴的技术、管理、经营等整体水平,还会带动无锡众多汽车配件企业的发展。这项重大改革,有利于振兴我国汽车工业,有利于无锡经济发展壮大,有利于锡柴自身做大做强,更有利于维护企业4500多名职工的切身利益,是锡柴重振雄风的正确之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出发,认真办成办好这项改革举措,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但毕竟是一场重大的改革,涉及面广,不确定因素也存在,加上计划经济体制时的一些传统观念,少数同志和干部存在一些疑虑,有一些不同意见,这也很正常。我们做了大量的沟通和解惑工作,得到了他们的理解。
时任市委书记刘济民坚定支持这项重大改革方案,召开常委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同时,我们专门向曾任锡柴厂厂长、时任江苏省长的陈焕友汇报请示,他明确表示,只要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生活改善,被兼并也是值得的。这更加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与此同时,蒋彬洪厂长等多次去一汽联系沟通,了解对方意图。在此基础上,我们作了充分商讨,拟了几套方案,应对一汽可能提出的问题,准备好有关政府代表团与一汽集团的洽谈事宜。
1992年12月中旬,我和缪根宝率政府代表团前往长春一汽集团总部,受到一汽集团总经理耿昭杰等领导的热烈欢迎,还带我们参观和考察了一汽研发、生产、试车等流程,让我们深深感到一汽规模之大、职工之多、技术之先进、生产任务之饱满、质量要求之严格,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我国最大的汽车城。
开始进入谈判阶段时,双方都很友好、坦诚,但分歧也不少,毕竟一汽有多个选择合作对象,而我们选定一汽集团是唯一的。一汽对锡柴总体满意,对无锡的整体实力及配套能力也较为欣赏,特别对我们表现的诚意也是肯定的。但锡柴是个老厂,由于业绩多年徘徊,造成企业包袱重、人员多、柴油机质量不尽如人意。对这些,一汽有所顾虑,明确要求锡柴减员和剥离非主营资产。
我们表示理解,但说明了我们的困难特别是事关社会稳定,希望锡柴的人、财、物,产、供、销全部归入一汽,并向他们保证,有一汽的支持,锡柴一定会走出困境,企业有决心有能力按一汽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只要生产规模扩大,一定能解决好4500名职工岗位问题,毕竟锡柴职工的素质普遍较好。
为了消除他们的担忧,也为了帮助企业脱困,市政府提出,将给予加入一汽集团的锡柴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如1992年执行零基数利润包干和免交两金,5年内增值税减半征收,在水、电、能源、土地征用、劳动用工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给予保证和支持,对发展所需专项资金和流动资金给予贷款支持等。
而一汽方面也表现出积极态度,明确到“八五”期末,锡柴为一汽配套的车用柴油机要达到两万台以上,并支持锡柴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
在长春足足谈了一个星期,那时天天下大雪。虽然天气寒冷,但随着一天天谈判的进展,我们的心是热乎乎的。合作协议经过8次修改,最后形成了《无锡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关于无锡柴油机厂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实行资产经营一体化协议书》。1992年12月18日,我代表无锡市政府,耿昭杰代表一汽集团,蒋彬洪代表锡柴,共同在协议书上签字确认。
从此,锡柴改变隶属关系,由一汽实行资产经营一体化管理,锡柴改革迈出了重大的一步。一周的沟通和洽谈,不仅工作富有成效,而且双方的感情不断加深,记得在签约后共进晚餐时,双方完全像一家人。锡柴加入了一汽大家庭,我们就是一家人。
1993年1月12日,在锡柴举行授牌仪式,当一汽和无锡市领导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无锡柴油机厂”铜牌授予锡柴领导时,我记得在场职工报以持久而热烈的掌声。我很感动,这代表广大干部职工的殷切期盼,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也是我们对锡柴前途的关心。那个时刻,我完全相信,一汽锡柴一定能重振雄风,奔向辉煌!那次大会,陈焕友省长还发来贺电,刘济民书记和我都讲了话。
1993年2月4日,无锡江阴华西村为村民一次性向一汽订购250辆捷达轿车。记得在3月份,耿昭杰总经理亲临华西村,为首批100辆捷达轿车进入华西寻常百姓家的仪式剪彩。在现场他激动地说,一汽发展轿车大有市场。我们抓住这个机会,在华西村就锡柴与一汽进一步加强联合与耿总坦诚商谈,双方都认为有必要也有条件使锡柴尽快进入一汽集团的核心层。
1993年4月20日,我和副市长吴经起与一汽集团副总经理沈凤岐在无锡梁溪饭店,就深化联合事宜进行洽谈,沈总明确说自己是代表耿昭杰来谈的。洽谈过程很顺利,我们一致同意把锡柴建成一汽在华东地区的生产基地,锡柴原有的资产无偿划归一汽,全部债权、债务由一汽承担。划归后,锡柴更名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无锡柴油机厂”,作为一汽直属专业厂管理,并形成协议,由我和耿昭杰分别代表无锡市政府和一汽集团公司签字后生效。
此后,一汽立即着手对锡柴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等,进行全方位支持。8月,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锡柴全部资产划归一汽。就此,锡柴加入一汽集团的重大改革圆满完成。
实际上,1992年12月1日在长春第一次签署协议书后,锡柴就开始了脚踏实地的第二次创业。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头脑十分清醒:加入一汽这种企业转制形式,只是锡柴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最重要的还是要在一汽集团的领导和支持下,依靠全厂职工的力量,打响“狠抓质量创名牌、狠抓管理练内功、狠抓发展创后劲”的三大战役,特别是遵照耿昭杰的要求,把柴油机这个汽车的心脏部件质量搞上去。
蒋彬洪将此作为“生命工程”,组织了16次质量攻关,制定了严格的质量考核制度,效果明显。每次质量检查,均为一等品,受到一汽的好评和广大用户的赞誉。同时,生产线技术改造加速推进,生产组织更为严密,生产效率快速提高,使锡柴实现了超常规发展。
加入一汽的第一年,至1993年7月,锡柴的柴油机产量就突破了一万台,为上一年全年产量的1.3倍,利税达2530万元,是上年同期的5倍。
1994年4月28日,我带着市直各部门负责人参加该厂新试车工部竣工典礼,看到当年第一万台柴油机顺利下线,并已实现利税3060万元,同比增长4倍多,我当时很激动地给大家讲:锡柴这家老国企,实施重大改革后,短短一年多面貌巨变,焕发了青春活力,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这是个奇迹。并希望继续加大力度抓改造、抓质量、抓新品,一定要创全国柴油机一流水平,建设成全国车用柴油机生产基地。耿昭杰也发来贺电,赞扬锡柴车用柴油机已居国内领先水平,企业已走上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的轨道。
当年7月,一汽锡柴荣获“中国明星企业”称号,6110柴油机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996年4月23日,我率各部门负责人去锡柴参观学习重点项目成果,该厂高起点高速度高质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做法,受到大家一致好评。
加入一汽后,还有一个成果是锡柴人争取得来的,那就是改装车项目。锡柴人充满信心,超速度建设地处马山的改装车生产线。1996年4月16日,年产5000个底盘和5000辆改装车的两条生产线双投产,耿昭杰和已担任市委书记的我都参加了下线庆典。
此时的锡柴已形成车用柴油机(主体产品)、发电用柴油机、工程机械用柴油机和改装车的“三机一车”产品大格局,特别是为一汽配套的柴油机,占比从1993年的24%,上升到1996年的70%,成为一汽大家庭中发展最快的厂。
到1996年底,在无锡机械企业排名中,锡柴一跃成为行业排头兵,成为无锡市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面旗帜。到我离任市委书记的2000年,一汽锡柴年销柴油机达8.3万台,是加入一汽前1991年的17.6倍。改革创造奇迹,锡柴奔向辉煌。完全可以讲,锡柴是国企改革的典范,当年一些重要媒体报道宣传了锡柴改革的范例。
回忆起当年亲历和参与的那场锡柴重大改革,我的感触特别深刻,有几点启示至今铭记于心。
第一,一定要抓住每一次机遇,先人一拍,快人一步。锡柴加入一汽这件事,当时如稍有犹豫和迟缓,就会失去良机,企业将陷入更大的困境。
第二,一定要解放思想。看准了的事,要大胆闯大胆试,改革就是要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旧观念旧思维,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市场规律优化资源配置,以发挥更强的优势,达到最好的效果。第三,一定要从企业和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求得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广大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高,这是检验企业改革成败的关键。
记得耿昭杰退休后几次来无锡疗养,已退休的我都会去看他。几次见面,我们都感慨万分地说:我们和大家一起努力做成、做好了锡柴加入一汽这件大事,我们做对了,我们深感欣慰!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锡柴即将迎来建厂80周年。80年来,锡柴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勇于创业,敢于创新,善于创造,每一次创业都创出了惊人的奇迹,使企业登上一个大台阶。
现在,以锡柴为主体的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在钱恒荣为班长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多年来坚定不移地瞄准“民族品牌、高端动力”“做强做大中国汽车自主产业”的目标,不懈奋斗,砥砺前行,创出奥威等享誉国内外的名牌,彰显国企的责任担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突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数智化转型,打造出绿色、高效、智能的发动机总成。
这一发展阶段,无论是新品开发速度、企业发展质量、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还是企业员工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感、获得感,以及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美誉度,都是企业建厂以来最好最辉煌的时期,其年产发动机总成达35万台,品种涵盖用户需要的各种系列,功率覆盖110~750马力,发动机总成的性能、质量都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为我国汽车工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为无锡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热烈祝贺锡柴走过80年辉煌之路!衷心祝愿锡柴为实现“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目标再创新辉煌。
锡柴人
老书记了。
客观评价,洪沾了时代的光
喜欢就评论呦,让我们成为跟贴区无话不说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