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军良:课堂要强化刻意练习

魅力学校 2024-10-04 20:40:02

作者:曾军良

科学家考察发现:同样的练习时间内,普通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早已掌握的动作,顶尖运动员则更多练习各种高难度的有挑战的动作,这其中就有一种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科学练习,是为了提高能力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孩子的成长不能盲目相信“时间的力量”,比坚持和努力更重要的,是找对路子和方法。刻意练习的重点是“刻意”练习,而不是刻意“练习”。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绝非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动作,它们大多具有某种“结构”,这个结构就是套路。刻意练习的目的,是将套路“内化”到大脑中,换言之,“技能”是长在大脑中的。课堂要强化刻意练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一万小时法则”,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Malcolm Gladwell)在《异类》一书中的核心观点:普通人要想成为一个领域的高手,需要10000小时的训练。“一万小时法则”因此广为流传。它也因此成为很多父母“鸡娃”的有力依据——成绩不如人?那是功夫不到家。只要在学习上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就没有理由不如人。“一万小时法则”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变量,那就是练习的效果和效率如何。拿小提琴演奏来说,有的人尽管练习时间足够长,却仍无法成为大师级演奏者;相反,那些练习时间虽然不如前者,但有一位好老师能在练琴过程中给予适时指导的人,往往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今天的教育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刻意练习”的原则同样重要。任何一个孩子,想要取得某项成绩并不能仅仅靠“苦学”,在孩子的身边,需要有一位足够优秀的指导者角色。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聚焦于能力,而非知识,以终为始制定目标,真正提高孩子的学习效能。为什么有些“小学霸”后来就不行了?人脱离舒适区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甚至是一种修炼。太早进入了“舒适区”,环境和自身不自觉地使他们沉浸在舒适区中,阻碍了他们学习新技能,逐渐丧失了竞争力。

练习方法比练习时间更重要。

未来的孩子,如何为社会的快速变迁做好准备?除了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外,别无选择。因此,训练孩子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将变得至关重要。毫不夸张地说,对于脑力工作者来说,水平高低在于掌握套路的多少。掌握了这些套路,就掌握了某个知识或技能,就形成了大脑的神经元连接,反过来又会强化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韦曼,曾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发起一项“科学教育计划”,探索用一种更好的方法来教授物理学科,而不是采用传统的45分钟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让老师用一种受到“刻意练习” 原则指导的方法来教学生。每次上课之前,学生被要求读一段从物理学课本中摘下来的内容,有三四页纸长,然而再完成一个简单的在线判断题测试,看看他们对这部分内容掌握了多少。这样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中会讲到的物理学概念先有所熟悉。接下来,老师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提出一个“课堂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探讨每个问题的答案。老师则是最终的阐释者,并负责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任何问题。这样的讨论使得学生可以充分思考一些概念,寻找概念之间的联系,探究范围也往往会超出特定的课堂问题。上课期间,老师会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回答学生的问题,倾听学生的讨论,并且辨别学生在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这样一种“翻转课堂”,因为学生能收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及时反馈,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明显更高。即使是知识内容的掌握,也比传统教学法下学生高出2.5倍。艾利克森表示,通过“刻意练习”的原则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幅度改进各个领域和学科中的教学效能。如果只是教学生一些事实、概念和法则,它们会作为单独的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中。假如学生想用它们做某些事情,比如解决一个问题,那么注意力与短时记忆的局限便会显现出来。学生在寻找解决方案的时候,还得记住这些不同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信息。这也是为什么,在传统教育中,除了科学教师之外,大多数人都无法正确地解释是什么引起了四季更替,即使这些知识早在小学科学课上出现过。

刻意练习意味着采用行业杰出人物的成功经验,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明确目标、有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有及时反馈,并持续突破舒适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是让练习者形成有效的心理表征,并通过这些心理表征来提高学习效率。刻意练习的方法是否科学有效,这是刻意练习能出效果的关键因素。第一届奥运会上马拉松冠军的成绩是将近3小时,但是今天马拉松的最好成绩已经达到2小时零35秒,提高了将近1小时,这就是采用了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的结果。当然,我们知道,在体育、乐器、或者一些技能类项目上,是有大家公认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的,但是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是否存在公认的最好的学习方法呢?即使都是学霸,彼此的学习方法也可能大相径庭,那我们如何辨别什么是好的学习方法呢?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终为始制定分阶段小目标,聚焦于能力,而非知识,去真正提高孩子的学习效能,这已经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新时代、新百年,已经不存在“上学、找份工作,然后退休”这种固定的人生模式。40年前存在的许多工作,在今天要么不复存在,要么已经改头换面。现在的年轻人普遍要换好几次工作,也没人知道将来的工作会是什么样。唯独只有学会学习、储蓄能量、增长智慧,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

刻意练习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有人说,学习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但简单机械的大量重复不仅于学习无益,还可能导致学习者生厌。机械的重复,往往意味着我们在熟悉的环境中,用固有的方式一遍遍地执行某项任务,虽然能在短期内提升熟练度,但往往止步于技能的浅层应用,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刻意练习并非简单地堆砌时间或次数。它则强调在每一次练习中注入思考、调整和优化,使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深生机。

设立定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及发展结果的期待,是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学业质量确立的基本方向和依据。学习目标的素养导向,有利于转变那种将知识、技能的获得等同于学生发展的目标取向,引领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从核心素养视角来促进和观察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特定的目标。具体目标越是明确,越能有效引导孩子的练习。

培育坚定的学习动机。首先是内在有着成功的渴望和自信。这一点应该是最重要的,但是这种成功的渴望与自信,有些是在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准备,在追求理想中激发出来的;有些是逼出来的,比如为了改变不好的生活现状;有些是兴趣使然或者就是偶然的一个机遇触发。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外在的社会动机给予的动力,比如父母、教师、同伴的认可与崇拜,对于学习者能够保持持久的动机都是至关重要的。学习者是否具有学习的坚定动机,这一点可以说决定了一个人最后可以达到的高度。刻意练习都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付出很大的心力与体力,如果没有坚定的动机很难坚持下来。

设计有目的的练习。刻意练习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发现或创建专业领域背后的模型;刻意练习第二步,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真相——从舒适区到学习区的迈进。最佳训练组合应该是学习内容中有15%的意外率,这样的学习效果最好。从心流体验来看,熟悉加意外,能激发好奇心。学习新知时,大约85%的旧知识加上15%的新知识,是学习者学习体验最好,学习速度最快的“学习甜蜜点”。

专业人士在基础训练时,练的又是什么呢?比如,举重运动会,他们在训练的时候,练什么呢?是每天不停的举举举吗?肯定不是。举重运动员大部分时间练习的内容主要包括‌核心力量训练、‌技术训练、‌体能训练、‌柔韧性和灵敏度训练等,通过抓举、高翻、前蹲、后蹲等练习不仅提高了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还增强了他们的体能和技能。高手在训练时,训练的都是基本功。不是在某件事情的过程当中做了就能获得基本功的,基本功本身是需要提炼出来专门练的。主要是通过“积小胜为大胜”,最终达到长期目标。比如,当一个学生在练琴时,如果目标仅仅是“每天练习半小时”,看似也很坚持,但是这却是散漫无目的的练习;如果目标是“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并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适时调整,不仅更容易取得进步,也更能激发孩子的挑战欲。

必须提供及时的反馈:教师要走进每一个孩子,读懂每一个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与学习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不论想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都需要反馈来帮助孩子辨别他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为什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因此,在启蒙阶段,孩子尤其需要一位已经达到一定水平的导师,适时给予精准的指导和反馈。随着时间推移,当练习和指导达到了一定的量,孩子会渐渐学会自我监测,自己发现错误,并做出相应调整。

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为促进学生的成长,要努力从舒适区走向学习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有挑战性的任务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例如,数学课上的复杂题目,编程课上的实际项目等。在练习过程中,如果我们仅仅是做那些已经感到很容易的事情,不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战,便永远无法进步。因此,真正有效的学习,一定是需要不断逼迫孩子走出舒适区,持续尝试那些刚好超出目前能力范围的学习内容,这注定是一个不断重塑自我的过程。那么,通过以上这些内容的刻意练习,我们的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事实证明,那些各个领域的高手,最大的变化是,建立起了高度专业化的心理结构。这种专心化的心理结构,能够帮助进行高难度的记忆、规律的识别、问题的解决等,以便在特定的专业领域中表现卓越。换句话说,在任何学习领域,“菜鸟”和高手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是否建立起关于这一领域的“心理结构”。

鼓励集中精力学习:相信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成绩好的孩子都很专注。虽然他们专注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同:如有的喜欢自己思考、看书、动手做;有的喜欢和别人一起讨论,争论碰撞中得到启悟。但不管怎样,他们都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团队间的激励、趣味问题的设计、课堂纪律的要求等,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等方式,帮助学生在每一小段时间内保持专注。

安排适当的复习课:复习是克服遗忘,巩固记忆的重要手段;复习是加深理解,消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复习是为新知识打基础的重要措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三个小组的同学熟记一篇诗歌,第一组间隔一天复习;第二组间隔三天复习;第三组间隔六天复习。要达到长时熟记的统一程度,第一组学生平均复习四次;第二组学生平均复习六次;第三组学生平均复习是七次。因此,要及时复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安排复习和练习时间,帮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属于自我思考的一部分,人类社会能够不断进步,永远离不开思考。反思让人更加警惕,严谨,聪慧,成熟,不断完善自己的不足。吾曰三省吾身”,因此引导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习惯,有利于学生自评总结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对自我的认识。查理芒格曾说:人类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在每天的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回顾一天的学习内容,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导师。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接受老师的个人指导,老师能够对他们进行单独评估,并确定下一步要的发展和提高方案,否则就会停滞不前。优秀的指导者角色,在孩子成长中非常重要。他们不仅深谙刻意练习的秘诀,能够提供非常宝贵的反馈,而且知道如何针对学习者的个人情况“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例如,优秀的教师不只是关心学生对某道题目的解答,还会观察某个学生是怎么得出这种解答方法的,以此来了解学生的现有掌握水平,并针对如何更有效地思考和解答提出建议。虽然学习的具体方法上可能各有不同,但大方向通常是共通的:参与式学习一定比单纯的讲授要好,构建知识框架(或者说建立心理表征)一定比死记硬背要好,情景中学习一定比独立学习要好。

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成为“教”的专家,更要成为“学”的专家;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让自己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刻意练习法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激发学习动能,设计挑战性任务,集中精力进行练习、获取及时反馈和不断改进,帮助学习者逐步提升技能和知识。我们要善于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创设课堂的“刻意练习”,持续给予学生鼓励与支持,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长成才。

作者:北实魅力教育集团总校长 曾军良

0 阅读:13

魅力学校

简介:发掘弘扬优质教育,助力教育腾飞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