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减肥手环、神奇降压项链,电视购物消亡史:暴利、谎言和套路

围炉话今朝 2025-04-25 10:22:59

在数字媒体尚未完全普及的年代,电视购物曾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闯入大众视野。电视屏幕里,主持人激情澎湃的呐喊、令人心动的产品承诺,以及看似千载难逢的优惠,构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商业风景线。

它从诞生之初的新奇,到迅速崛起后的疯狂,再到最终被市场逐渐淘汰,其发展历程充满了戏剧性。这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兴衰史,更映照出商业发展规律、消费者心理以及社会文化变迁。今天,就让我们深入探寻电视购物的那些事儿,揭开它背后的故事。

电视购物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的美国。当时,一位美国大叔,在镜头前滔滔不绝地讲了27分钟,推销一款榨汁机。他巧妙地运用营销话术,将榨汁机与健康挂钩,还宣称随机自带的不锈钢容器是美国战舰上都在用的材质,用夸张的语言和充满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成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

这次尝试让美国人发现了电视购物的巨大潜力,其销售效率远超普通广告。而且当时电视台节目并非24小时不间断,闲置时段正好可以用来开展电视购物,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随着行业的发展,到了1990年代,电视购物在美国已经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全美的电视购物销售总额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以上。就连微软推出windows1.0时,微软总裁也亲自参与电视购物广告的拍摄,打出“不要一千,不要五百,只要九十九刀,windows系统带回家”的宣传语,可见电视购物在商业推广中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电视购物最早出现在台湾省。起初,销售的产品还算正常,但随着竞争加剧,开始出现大量销售减肥、塑形等具有高毛利的“玄学产品”,过度夸大产品功效,导致行业口碑崩塌,销售额大幅下降。于是,台商们将目光转向大陆市场。

1992年,珠江电视台播出了大陆首档电视购物节目,开启了大陆电视购物的时代。各大电视台看到了新的营收机会,因为当时电视台经营创收主要依赖普通广告,占比高达80%-90%,他们急需拓展新的盈利渠道。随后,全国涌现出一千多家电视购物公司,行业总收入达到200亿水平,电视购物迎来了早期的繁荣。

但是,大陆电视购物很快走上了与台湾相似的老路。广告位不饱和的电视台,尤其是一些地方小台,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产品审核宽松,只要给钱,几乎什么产品都能上。这种无底线的行为,最终导致了“OK镜事件”的爆发。

号称1-2周可以使600度以下近视恢复自然视力、无任何副作用的OK镜,通过电视购物大肆推销,每年有两万多人配镜。但实际上,这款产品在美国少有人使用,并且最终导致24%的佩戴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症状,包括严重的视觉障碍和失明。

这一事件让人们对电视购物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到2000年年底,电视购物公司大量倒闭,仅剩约300家,行业总收入从200亿缩水到40亿。

但人们似乎容易忘记伤痛。2003年,随着国家发布普及数字电视的发展规划,海外电视购物巨头看到商机,纷纷与大陆电视台合作。虽然大电视台与巨头资本联合推出的电视购物节目相对规范,但地方小台为了在新一轮热潮中获利,再次开启了疯狂模式。

各种虚假夸大的产品层出不穷,如戴上能减肥的耳环、能降血压的手链,贴脚上能吸脂的足贴,吃两颗就能长高的药片等,这些违背科学常识的产品在中小电视台轮番轰炸。电视购物公司为了推销产品,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找群演扮演消费者,编造使用产品后的神奇效果。

美容、增高、减肥类广告更是通过影视化妆技巧、PS等手段制造虚假效果;生发广告先拍正常群演作为生发后素材,再剃光其头发充当生发前素材。医药类电视购物则找老头老太太假装专家和秘方传人,这些“专家”名字频繁变换,四处吹嘘能根治各种疾病,建立起所谓的“中华神医宇宙”。

电视购物公司的暴利不仅来自产品销售,还在于对消费者信息的二次利用。当消费者打电话订购产品后,他们的个人信息会被保留。公司会以回访为名,判断消费者是否好骗,然后推销更“神奇”的产品。如果消费者不购买,他们就将消费者信息以3000块8万条的价格出售,导致大量个人信息泄露。

尽管国家对电视购物有一定监管,但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处罚以罚款为主,电视购物公司对此并不在意,甚至愿意承担电视台的罚款,继续疯狂敛财。

电视购物的乱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广电总局和工商行政总局出手整顿,发布通知要求暂停播出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五类电视购物节目。这一举措对电视购物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但也促使一些有远见的公司开始转型。

橡果国际就是其中的代表。早在之前的危机中,橡果国际就意识到黑五类产品不是长久之计,他们与杜国楹合作,推出英语学习机好记星。借助强大的电视资源,以及超长的广告时长、知名人士大山的代言,好记星获得了巨大成功,2004年全年销售额达5.5亿,2005年更是突破25亿。

随后,橡果国际又复活了背背佳,并推出金立语音王等国产手机,通过电视购物进行推广,在2007年成功赴美上市。

橡果国际的转型为其他电视购物玩家提供了思路,一些公司开始涉足珠宝首饰、3C产品等领域。但是,新领域同样出现了乱象。珠宝首饰类电视购物中,各种“高端百年奢侈品牌”涌现,以极低的成本、极高的价格销售所谓的限量款。3C产品领域,山寨机、山寨笔记本电脑横行,虚假宣传配置和功能,消费者购买后发现产品质量极差且难以售后。

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更严格的禁播令,对电视购物的产品品类和播放时段进行严格限制。与此同时,以淘宝为首的网购时代迅速崛起。网购凭借担保交易、完善的售后保障以及消除信息差等优势,逐渐取代了电视购物的市场地位。

到2011年左右,中国电视购物市场规模与网络购物市场规模差距巨大,电视购物行业逐渐走向衰落。曾经风光一时的电视购物频道和公司,有的转型,有的倒闭,如芒果台的快乐购转型为芒果超媒,主营自制综艺和影视;上海文广旗下的有有购物被象征性转卖;橡果国际也宣布私有化退市并出售背背佳品牌。

如今,电视购物的那一套营销手段被搬到了电商直播带货领域,虽然在法制健全和舆论压力下,行业规范程度有所提升,消费者售后保障也有所改善,但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等问题依然存在。电视购物的兴衰史,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更是商业发展中值得深思的案例,它提醒着企业和消费者,诚信和品质才是商业长久发展的基石。

文字来源:知危的视频内容



0 阅读:4

围炉话今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