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末,山东常住人口跌破1亿大关,仅剩10080.17万人,连续两年人口负增长,成为经济四强省份中唯一人口减少的省份。
这一现象不仅令人震惊,更让人不禁发问:山东,这个曾经的生育大省、经济强省,究竟怎么了?

山东人口危机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
首先,产业结构传统,缺乏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新兴产业。
2023年,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仅5700多亿元,远低于广东、江苏和浙江。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数字经济、金融等高收入、高成长性的行业,而山东的石化、钢铁、冶金等传统产业,显然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其次,山东缺乏一个能够吸引全国人才和资源的超级大城市。
青岛和济南作为“双核”,2023年人口增量分别为2.94万人和2.2万人,GDP增幅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两地在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吸引力有限,主要依赖省内人口流入,未能担起吸引全国人才的重任。
此外,山东的人才吸引力不足,也是导致人口外流的重要原因。
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最高的三个行业分别是信息技术、金融和科研,而这些行业在山东的发展相对滞后。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收入高、成长性强的行业和城市,而山东在这方面的竞争力明显不足。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面对人口危机,山东可以从广东、江苏和浙江的经验中寻找破局之道。
广东凭借高自然增长率和“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2024年出生人口达到113万人,连续7年蝉联中国生育第一大省。同时,广东通过提供高薪酬和岗位,吸引大量高校毕业生。这种自然增长与抢人并重的策略,值得山东借鉴。
浙江通过发展互联网经济和数字经济,2024年净流入人口45.4万人,过去四年累计净流入203.3万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1060亿元,成为吸引年轻人的“引力场”。山东可以借鉴浙江的经验,通过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和高层次人才。
具体而言,山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培育超级大城市,明确青岛和济南的差异化定位,青岛聚焦海洋经济和智能制造,济南聚焦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业。通过“济青都市圈协同联动改革”,推动科创资源共享、产业体系共建、基础设施互联。
其次,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互联网、数字经济、金融等新兴产业的投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最后,提升人才吸引力,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就业环境。优化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宜居性,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和年轻人。
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山东的人口危机,不仅是数字的减少,更是产业结构、城市竞争力和人才吸引力的多重危机。在这场“抢人大战”中,山东需要正视问题,通过培育超级大城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才吸引力,重塑竞争力,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山东的人口危机将进一步加剧,影响其在经济四强省份中的地位。
人口过多的灾区鼓励生育,太抽象了,不是傻就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