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就如同人一般,都会生老病死,可王朝灭亡后,后世人总把责任推到女人身上,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西周的褒姒。真是这些女子以一己之力灭亡一个朝代吗?那身为帝王又做了些什么?是否做到上敬祖宗社稷、下顺百姓臣民,西周的灭亡真是仅仅一个烽火戏诸侯促成的吗?

周宣王46年,宣王崩。在顾命臣子尹若甫、召虎的辅佐下,太子姬宫湦在宣王灵前继位,是为周幽王。也是夫妻情深,姜后在宣王去世后,也是伤心不已,不久就跟随先王去了,周幽王也不是什么好继承人,在宣王丧亡之时,还沉溺酒色,跟奸臣为伍。姜后死后,幽王彻底无所顾忌,沉溺于享乐之中。其中自己的老丈人申侯多次劝说幽王,幽王都无所作为。只能回到自己的封国,也是西周的气数已尽,尹若甫、召虎等大臣寿终正寝。

周幽王又另选虢公、祭公和尹若甫之子尹球,三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以奉承君王为主业。当时,在朝中只有司徒郑桓公是个贤臣,不过没有君主会喜欢这种臣子,而郑桓公也是周幽王叔父,是以后郑国的始祖,也用命捍卫了周王室,尽到自己的责任。话说,但凡王朝倾覆,上天必有预警。幽王二年,西周都城镐京和其附近泾、渭、洛三条河川发生地震,太史伯阳父跟赵叔说,周朝将要灭亡,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如果失去规律,就会发生大乱。发生地震的原因是阳气被阴气压制,如今三川地震,导致岐山震动,正是周朝的王气动荡。

知前朝之事,伊、洛水枯竭,夏朝灭亡。黄河枯竭,商朝灭亡,今天三川崩塌,河水枯竭。一般十是一个轮回,不去十年周朝就会灭亡。赵叔带知道后,认为自己身处高位,要向大王进谏,让大王迷途知返。可他们的谈话被虢父听到,率先报告周幽王,说他们是传播谣言,对大王不利。所以在赵叔带向幽王进谏的时候,幽王充耳不闻。在此危难之际,幽王仍不思遍访贤才,而是从全国境内搜罗美女,以供自己享乐。赵叔带不忍亲自看到周朝灭亡,于是拖家带口逃到晋国,为以后赵国的始祖。

而褒国的国君褒珦来到京城向幽王朝贡,听说赵叔带离开京城的事,就进入宫中向幽王进谏,今王驱逐贤臣,忽视上天预警,不是什么长久之事。幽王听见一个臣子竟然敢指责天子,就把褒珦下了大狱。褒珦的儿子洪德听说自己被囚禁,只能想办法救自己的父亲,听说幽王喜欢美女,就在全国境内网罗美女,只求能救父亲一命。而宣王时期那个老宫人生下的女孩,被宣王诛杀的买弓箭的女子丈夫所救。而他们也跑到了褒国,到周幽王时期,当面的女子已经长大成人,不过12、3岁的年华,便有倾国倾城之色,唇红齿白、身资曼妙。洪德来到民间,一眼就看到这么一个容貌出众的浣纱女。就出重金将褒姒买下,在家中教会宫中礼仪,驾着马车去到京城。

洪德来到京城后,先去见了號公,说:“我知道父亲罪该万死,可身为儿子我不能眼见父亲死于前,今我找一绝世美女,希望可以救一下我父亲”。幽王听说后,立刻宣褒姒进殿,褒姒进入幽王视线,幽王大喜,但见女子可谓绝色,天下女子都不及她一人。于是将褒姒留在宫中,下旨释放褒珦,甚至未见王后,就迫不及待的跟褒姒行鱼水之欢,一连数日都不见其人。差不多3个月之后,有人将褒姒的事告诉了申后,申后找到幽王,这是拿来的粗鄙之人,来这里祸乱后宫。正要动手之际,幽王忙将褒姒护在身后,说:“此乃我新纳的美人,虽没有位分,可也不用朝见”。王后自是十分生气,有无可奈何,只能悻悻而去。

王后回到宫中,将幽王如何宠爱褒姒之事告诉太子,太子自是十分生气。就对母亲说:“明日是正月初一,幽王必然临朝,母后可以让宫人在那位宫外采摘花朵,等那位出来,再给点教训”。王后责怪儿子考虑不周全,就让儿子离去。等到明日,太子果去褒姒宫外,惊动了褒姒,太子看见这么一个绝色美人,也没有什么想法,就想为母亲讨个公道,太子举动被幽王所见,幽王大怒。可也知道这是王后的举动,与天子无关。可为了自己的威严,也只能梁太子贬到申国,希望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太子离开京城后,申后悲痛不已,可也无可奈何。此后时间里,幽王极其宠爱褒姒,褒姒生下一子,为姬伯服。褒姒生子之后,幽王有废长立幼之念。可无奈礼法限制,不能由幽王主动提出。所以虢父、尹球就跟褒姒商量,大王有更立太子之意,如果我们在朝中跟大王施压,娘娘在后宫中跟大王吹枕边风,王位必定落在伯服手上。褒姒大喜,承诺如果姬伯服成为王,天下就与二位爱卿共治。而深宫中的申后明白太子远离京都,太子之位或许不保。

就跟太子写信,让太子向幽王认错,只要回到京城就有赢的机会。可是传信的人被褒姒抓到,褒姒将此事添油加醋跟幽王说了一下,太子对妾有杀意,大王在时可以保护臣妾,可大王百年之后,太子继位,妾跟伯服的性命必然不保。幽王准备在第二天朝会上提出更换太子之事,第二日的早朝上,幽王提出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得到了號父和尹球的支持,朝中三公有二支持更换太子,大臣们明白更换太子已经是铁板钉钉,就不在多说。早朝之后,幽王废申后立褒姒为后,将太子废为庶人,立姬伯服为太子。

褒姒为后,幽王整天跟褒姒作乐。而褒姒不爱笑,好像世上没有吸引他的地方。而洪德曾说,褒姒笑起来美艳万分,幽王就更想要知道褒姒笑起来如何。幽王问褒姒,王后为什么不爱笑,有什么条件尽可以提出。褒姒说,妾喜欢听绫罗绸缎撕裂的声音,于是幽王就命人将百匹绸缎撕裂,可褒姒还是不笑,让幽王很烦恼。于是就召告天下,如果谁能让褒姒笑起来,赏千金。號父献计,先王在时,西戎强大,于是先王在骊山设数座烽火台,而如今天下承平日久,如果能点燃烽火,合个诸侯必然率兵来到王城底下,又何愁王后不笑。幽王大喜,于是连夜到烽火台下,想要点燃烽火,以诸侯取乐。

当时郑桓公作为周王室司徒,不忍心见王上以大事而博美人一笑。劝谏说,先王修烽火是为了抵御外敌,而到王上手中成玩乐之物,诸侯到城下知王上因一个女人而戏弄诸侯,以后生事,诸侯可能也不会赶到。幽王认为郑桓公是危言耸听,就将郑桓公拉了下去,点燃烽火。烽火四起,诸侯认为周王室生事,于是抓紧召集兵马来到骊山之下,可得到的只是幽王玩笑让诸侯离去的命令。诸侯只能悻悻而去,而褒姒也在此时笑了起来,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幽王心满意如,于是将千金赐给號父。

申后之父申侯了解到幽王无估废后和太子,而立褒姒及其儿子为后为储。明白这不是好事,于是就上书幽王,今大王宠幸美人而置诸侯百姓于不顾,这是桀纣之事。幽王知道后大怒,號父说,申侯是申后父亲,没有太大的功劳,而是因为女儿成为了王后而成为侯爵。不如大王降侯爵为伯爵,兴兵讨之。申侯得知幽王兴兵攻打申国,申国弱小,不能跟政府军相比,进西戎强大,君上不如跟西戎主谈判,于是跟西戎主约定,破城之后,城中金银财宝任由君取。西戎主答应出兵,西戎跟申国合1万5千人来到京城下,幽王惶恐,点燃烽火希望诸侯可以救援,可诸侯不来。只能让虢公率领政府军出城迎敌,自己在城中募兵希望可以击败西戎。可號公本是小人,没有治军之策,出城以后被西戎军所杀。

西戎军趁机进入城中,幽王无奈带着褒姒、姬伯服向西城门而出。郑桓公断后,可郑公势单力薄,虽勇猛无比,可也不是众人的对手,西戎军很快追上幽王,见褒姒美艳万分,杀幽王和伯服,虏褒姒而去西周王朝也走向末路。

幽王死后,一顶王冠落地,虽有周平王东迁保留了周朝的火种,可再也没有号令诸侯的能力。而东周国也只有中等诸侯国的实力,诸侯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轰轰烈烈的春秋战国时期来到,天下再次走向分裂。周幽王如果知道自己的结局是否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会因为西周的灭亡而难过。西周的灭亡不是褒姒的过错,就算没有褒姒,周幽王还会宠爱另一个美人,褒姒只是一个推手,而西周的灭亡也不能完全怪周幽王,西周已经走上下坡路,周幽王只是一个倒霉人吧。随着诸侯的兼并,诸侯的强大,诸侯不听中央的调令是趋势,烽火戏诸侯只是诸侯反抗的一个契机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