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弃子”到1600亿巨头掌舵人,这个湖南人凭什么?

小彭的灿烂 2025-02-21 07:18:36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随着小米汽车的“火爆”,他们的一举一动也都备受瞩目,特别是当雷军自豪地介绍小米超级电机V6s、V8s时,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可没想到,面对舆论漩涡,汇川技术迅速出面澄清:小米超级电机V6s是双方联合研发,而V8s则是小米全自研。

这一回应,不仅化解了小米的信任危机,也让汇川技术这个名字,深深烙印在了关注者的心中。

或许在这之前,很多人对汇川技术还颇为陌生,但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企业,历经二十余载的风雨洗礼,还遭遇被华为卖掉,如今已成长为市值超1600亿的行业巨擘。

而这一切辉煌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一位来自湖南的低调实干家。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位背后的关键人物又是谁呢?

【结缘华为,却突遭“被卖”命运】

在中国科技创业史上,华为常被称为“黄埔军校”——无数前员工离开后,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者,但鲜少有人像朱兴明这样,以“被卖掉”的戏剧性开局……

1993年,硕士毕业的朱兴明被分配到深圳一家专注于电机电控技术的小公司,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

当时国内变频器市场几乎被西门子、三菱等外资品牌垄断,这些国外产品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品牌优势,牢牢占据着市场份额。

而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上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这让朱兴明深感不甘,也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打破国外垄断、发展国产变频器的种子。

1997年,华为在电信设备领域正蓬勃发展,并且有意进军电机电控领域,成立了相关分公司。

华为的创新精神和广阔前景吸引了朱兴明,他毅然加入华为电气部门,希望能在这个更大的平台上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莫测,2001年,互联网行业遭遇寒冬,华为也未能幸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在CDMA与小灵通业务的双重挑战下,华为的主营业务增长乏力,公司业绩下滑。

为了集中资源,聚焦核心业务,提升竞争力,任正非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转让或剥离所有与核心业务、主流设备不相干的产品线,其中就包括朱兴明所在的华为电气。

经过一系列的股权结构调整和谈判,2001年,华为以7.5亿美元的价格将华为电气卖给了美国工业巨头艾默生。

这一决策让朱兴明和团队从“华为人”一夜变成“外企高管”,虽然年薪百万,却陷入身份认同的迷茫,这让朱兴明一时难以接受,原本在华为有着清晰职业规划和发展前景的他,瞬间失去了方向……

【毅然创业,踏上逆袭征程】

在艾默生的日子里,朱兴明尽管拿着高薪,身处高位,但他始终无法忘怀在华为时未能实现的理想“打破国外变频器的垄断,让中国的工业自动化掌握在自己手中”。

2003年,36岁的朱兴明毅然决然地辞去艾默生的高管职务,带着在华为和艾默生积攒的经验、人脉以及技术知识,踏上了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创业之路。

离开艾默生后,朱兴明回到深圳,与16位同样怀揣梦想的华为老同事,用积蓄租下深圳一间办公室,共同创立了汇川技术。

这16人的初创团队,虽然规模不大,却有着深厚的“华为血统”,他们不仅带来了扎实的技术功底,更传承了华为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为汇川技术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创业初期,国内工控领域被西门子、三菱等外资品牌垄断。

朱兴明深知,正面硬刚无异于以卵击石,他选择了一条迂回路线,从电梯行业切入。

当时,中国房地产爆发,电梯需求激增,但核心控制系统依赖进口,安装复杂、成本高昂。

在朱兴明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众志成城,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终于在2005年成功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ICE3000电梯一体化控制器。

这款产品创新性地将控制主板与高性能变频器高度融合,不仅成本比国外同类产品降低了30%,而且现场安装周期缩短了一半,极大地提升了电梯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凭借这一“降维打击”,汇川迅速拿下国内电梯厂商订单,到了2008年成为行业龙头,毛利率高达64.6%。

汇川技术的电梯一体化控制器业务已稳居国产品牌第一,成为了公司的核心业务和重要利润来源,也为公司未来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准布局,迈向行业巅峰】

在成功推出NICE3000电梯一体化控制器并打开市场后,朱兴明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他深谙华为“长期主义”的精髓

2010年,汇川技术推出了NICE3000+电梯一体化控制器,这款产品在NICE3000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控制算法,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增加了一系列智能化功能。

凭借着产品创新和优质服务,汇川技术在电梯行业迅速崛起。

到2010年,汇川技术的电梯一体化控制器市场份额已超过30%,成为国内电梯行业的领军企业。

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畅销,还远销海外,出口到东南亚、欧洲、南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电梯控制系统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到2015年,汇川技术在通用自动化领域的收入已超过10亿元,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3年,汇川技术又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当时,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市场前景广阔。

朱兴明认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汇川技术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提前布局。

于是,汇川技术成立了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部门,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如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等。

通过与比亚迪、吉利、长城等汽车厂商的合作,汇川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逐渐走上了正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彼时,新能源赛道尚处早期,汇川连续三年亏损,股东质疑声四起。

但朱兴明坚信:“只有大行业才能成就大企业。”

他亲自带队攻坚,三年后,汇川的电控系统性能比肩国际巨头,拿下小鹏、理想、小米等客户订单。

到2023年,汇川技术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收入已接近100亿元,成为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

【藏不住的野心】

2023年,新能源业务营收突破94亿,增速超80%,成为公司增长引擎。

汇川的团队从成立之初便烙印着“华为基因”,19名创始成员中,16人来自华为。

他们继承了华为的狼性文化:快速响应、高效执行、对技术近乎苛刻的追求。

朱兴明更将华为的员工持股制度移植到汇川,让核心团队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

即便在疫情冲击下,汇川仍逆势扩张海外市场,2023年国际营收占比达6%,并在全球设立15家子公司。

如今的汇川,业务横跨工业自动化、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三大领域,市值超1600亿,稳居全球工控前十。

但朱兴明的野心不止于此,他计划通过 “行业线出海”战略,将中国制造的技术标准推向全球,并布局工业机器人、CNC等新兴领域……

【结语】

朱兴明从被华为“卖掉”的迷茫,到毅然创业的果敢,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坚持做正确的事。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

无论是个人的职业发展,还是企业的成长壮大,坚持做正确的事,都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门。

愿我们都能从朱兴明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坚定信念,砥砺前行,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参考资料:

苏商会在2024-06-05关于《被华为卖掉后,他干出一个“小华为”》的报道

源媒汇在2024-05-23关于《华为“门徒”汇川,悄悄为小米输送弹药》的报道

0 阅读:169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