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师玉柱
整理/温暖的时光
1979年初春时节,边城乌鲁木齐依旧寒气袭人。几天前的一场雪似化非化,使这个城市变得湿滑不堪。
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当时分属一普、一物、地质大队等单位的几名司机赵增义、王志寿、李三则、邢金亮、包维中和师玉生接到一项任务:到乌鲁木齐火车西站附近的新疆第三石油勘探指挥部仓库里,接收分配给各单位的北京212八座越野车。
几位司机们如约按时集中来到这个临时露天仓库。这里人来人往,一派繁忙景象。
从青海运来的原有设备和新调运来的各类新材料、新设备,全数在此集中然后调拨分发。
我们要接走的那6辆新八座车,一字排开,整齐地摆放在空地上。我们把各自接到手的车仔细检查了一遍,商定返回喀什的时间后,分头做返程准备。
每个接车人都明白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来时,领导就明确告知,各单位人员设备已经集中到位,即将全面开始投入生产。
此次所接的小车,就是为开展工作、指挥生产所用,一定要确保安全,万无一失地将车开回单位。
从乌鲁木齐到咱们前线大本营所在地的喀什骑三团约1400公里。三十多年前,乌鲁木齐到喀什的公路绝对没有今天这么好。
这条交通要道,当年几乎全程是砂石路。无风时,若有队车驶过,那就是谁走后面谁倒霉。
每辆车扬起的灰尘长龙般久久不落,行驶在后面的司机睁不开眼、看不清路、喘不过气。
路况普遍很差,大坑套小坑的“搓板路”,颠得司机和乘客全身乱颤,腮帮子抖得如同打摆子,牙齿上下碰撞,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路况最差的就数托克逊到库米什的那段甘沟路。上坡50公里,下坡51公里,全是七弯八绕的傍山路,每次路过此路段,几乎都有故障车和事故车停在路上等待救援。
托克逊又是全新疆风沙最大的地区之一。每年开春三到五月间,十级以上的大风隔三岔五地光顾一次。
我当兵时常开车去大河沿为部队拉运物资,多次亲眼看到许多路过此处的车辆遇上大风,挡风玻璃被飞砂走石打碎不说,迎风一面的车身漆像是被砂轮打磨过似的,全是白花花的金属本色,油漆一点都没有了。
风沙不是天天有,这一路上怕的是那漫长的“搓板路”。一天车开下来,身体再好的人也会被颠得腰酸背疼腿抽筋两臂麻不头发晕。
这1000多公里的砂石路上,除了甘沟、榆树沟,难走的还有焉耆和新和、阿克苏的泛浆路和巴楚三岔口东西向长距离的“搓板路”。
那时行驶这条路的汽车,最大的消耗品除了车用燃油,再就是颠断的弹簧钢板。
一块儿接车的李三则师傅身材不高,性情随和。他有较重的腰痛病。开车跑这样的路,真有点苦了他。
好在我们是跑队车,不允许超车,新车发动机又在磨合期,限速器没有拆,也跑不快。
尽管这样,糟糕的路况还是让我们吃尽了苦头。车跑的快了,连续的颠簸让我们看东西都有了重影,车跑不起来就颠得更厉害,整辆车简直就是在“上窜下跳”。
为安全起见,每跑几十公里,我们就要停下来,前车等后车,大家汇合了,检查车况,休息一会再出发。
每当此时,李三则就会赶快到路基下找块平地,趴在地上叫人帮他踩背,以缓解腰痛。李师傅最喜欢让外号叫“丫头”的包维中为他踩背。
小伙子包维中为人和善,说话办事有点女性化,大家都喜欢和他开玩笑。他给李三则踩背时脚法轻柔,用力恰到好处,且从不使坏。
因为他知道李师傅真有腰痛病,怕自己不小心把人家踩坏了,那可就是把聋子治成了瞎子,负不起这个责任。
再说,人家这么相信咱们,怎好意思使坏。我们这几个人里最活跃的当数邢金亮。他和李三则是同单位师兄弟,又都是河北老乡,平日里关系融洽,说说笑笑,无话不谈,他最愿意为老李踩背。
因为他知道老李脾气好,踩轻踩重也不发火。他把这当成开心取乐的趣事。所以,有几次他看到李三则刚趴下,便第一个冲上前去,嘻嘻哈哈说笑间,那只大脚可就上去了。
只一脚,就把个老李踩得中间凹下两头翘起,接下来不是剧烈咳嗽就是胯间怪声连发,一腔痛郁之气,硬生生从两头挤了出来。
老邢并不罢休,脚下还要带点颤抖动作,一下又一下让他连续发声。我们几个见此情景,一个个笑得前仰后合。
不一会,李三则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双手叉腰,扭腰甩胯活动几下。腰被老邢踩得那么疼,还陪着笑连说“真舒服”。
平时少言寡语,笑模笑样的王志寿师傅转过脸悄声说,屁都叫人家踩出来了,可不是“真舒服”。大家闻言,个个笑得东倒西歪。途中的辛劳便在这笑声中烟消云散。
千里行车,有苦有乐。我们克服许多困难,互相关照、安全驾驶,经过几天奔波,终将6辆崭新的八座越野车开到大本营,回到各自单位,从此投人了在南疆开展油气普查勘探的工作。
写作此文时,我随手翻查了一下当年接车回来后出车执勤的几笔“流水账”:1979年5月1日,到喀什机场接送4001井队的几名职工。
5月2日,接后勤科崔玉君到喀什油库和市物资局办事;5月3日,接劳资科窦汝玉去喀什恰斯人民公社办理临时工招用手续。
5月4日……就是这些日常琐碎的各项工作,一件件办妥,才保证了一个单位的正常运转。作为一名司机,保证行车安全,做好分内工作,也就为企业的兴旺发展作出了我们的应有贡献。多少年行车路上的各种艰难遭遇,如今成了我们对青春岁月的美好回忆。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书目:《火红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