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行业“沦陷”,70后到00后集体陷入困局,出路在哪?

寻琴观看商业 2025-04-09 01:20:07

最近,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行业薪酬与人员编制变化的消息,那些曾经的高薪行业,如今似乎也在经历着一场“寒冬”。

金融、互联网、地产……这些曾经让人趋之若鹜的行业,如今都面临着怎样的变局?不同年代的人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又有着怎样的困局与破局之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

互联网,繁荣不再?

曾几何时,互联网行业是造富的神话之地。以阿里为例,据悉,阿里部分部门可能裁员10%,这在其集团历史上都较为少见。

而与阿里紧密相关的杭州未来科技城房价,更是像坐过山车一般。2019年时,房价大概3万左右,到2021年互联网泡沫巅峰时,最高涨到7万。当时阿里员工一边股票赚钱,一边房子升值,可谓风光无限。

然而现在,房价又回落到3万5,从最高点近乎腰斩。这一涨一跌,不仅反映了互联网行业的兴衰,更深刻影响了无数从业者的生活。许多在互联网大厂工作的人,明显感受到行业的降温,曾经的高福利也逐渐缩水。

打车报销没了、精致下午茶取消了、公费培训也成为过去式。甚至,一些公司的HR竟专门招聘有裁员经验的人,为公司制定裁员方案,这一怪现象,正是行业变迁下的无奈之举。

金融,光环渐暗?

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薪的代名词。像投行,外资投行入职起薪加上奖金,package能到100万,内资投行如中信中金,前几年底薪都能高达3万多4万。

然而,从去年开始,行业拐点的风声不断传来。今年,更是陆续有实锤。一级市场中,创业项目和能IPO的项目大幅减少。

上一个时代的模式创新机会大多已被挖掘殆尽,许多做VC的人拿着钱却找不到好项目,投出去的尽是坑;做IPO的人也没了往日的风光,听着前辈讲述十几年前做一个项目能在北京买两套房的辉煌,如今却面临无项目可做的困境。

而且,中美关系的变化也对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元基金因外资的犹疑,系统性下调对大中华区的配置,许多在美元基金工作的人忧心忡忡,转型到人民币基金又面临薪资降低和风格差异大的问题。

二级市场同样面临压力,监管层出于共同富裕的目标,对行业薪资进行调控。例如公募基金行业,一个刚毕业两年的学弟在头部公募基金,一年能拿80万薪酬,但公募基金这两年业绩不佳,净值大多在0.6-0.8之间,却仍能靠管理费赚得盆满钵满并给员工发高工资。

接下来,一系列政策可能出台,如公募基金管理费可能不能超过1%,券商研究所交易佣金可能从万八砍到万四,这将导致行业薪资面临30%-50%的调整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行业人员开始寻求灰色收入,如与资金合作推票拿退票费等,而少数真正有能力的人则选择像散户一样自己炒股赚钱。

房地产,寒冬凛冽

地产行业的变迁同样令人唏嘘。从一些地产公司年报披露的员工总数变化可见一斑,万科裁员率相对较低,为5.5%,但也在进行人员结构调整,招聘更年轻、成本更低的员工。

而像金科股份就惨得多,2021年有24000多名员工,到2022年底只剩6000多名,裁员率高达70%多。曾在头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回忆,当年公司薪资高,一年能涨三次薪水,大家干劲十足。

但从2019年开始,公司冻结薪资,一直到2023年,多数人工资都没有上涨。工作热情也因此大打折扣,大家不再像以前那样内卷,因为卷也没有加薪和升职的机会,年终奖更是没了盼头。

但也不能完全躺平,否则就可能面临被裁的风险。如今,很多人选择苟着不动,不敢轻易跳槽,因为跳槽后职位和薪资可能不升反降。

甚至有女同事选择在行业瓶颈期怀孕生孩子,与当年公司宣扬的“临产前两天还在开会、喝酒应酬”的畸形企业文化形成鲜明对比。

不同年代的困局与破局

在网络叙事中,70后似乎只有企业高管、送外卖或开滴滴、自己创业这三个主要选项。高管被裁后去送外卖的故事,一度成为流量密码。

但如今,开滴滴和送外卖也变得异常内卷。曾经开滴滴月入2万、外卖员月入过万的情况已不复存在。现在北京的滴滴司机,扣除花费后一个月到手只有四五千。

而且,算法的调整让司机们即使效率很高,也难以突破收入瓶颈,被困在一个有序但低收入的生活水平中。在企业中,70后如果在40岁时还未进入管理层,很可能面临被开掉的风险。

以某头部民营房企为例,2015年时城市公司总经理是1978年出生,37岁,而公司里40岁以上的人除少数部门负责人外,几乎不见踪影。所以,对于70后来说,如果没有走上管理岗位,可能会陷入更加尴尬和飘摇的境地。

80后,如今大多处于35岁左右的中年阶段,在网络语境下,是最容易被优化的群体。招聘时的35岁节点,让许多80后在求职时四处碰壁。

一些80后前期享受到了房地产红利或互联网红利,但如果这两年踩中行业下行的坑,如加杠杆买资产,一旦行业下行,就会面临巨额房贷压力,甚至房贷都还不起。

杭州未来科技城与阿里员工的例子就是典型,红利消退后,加杠杆带来的弊端尽显。所以,80后在这个阶段,只能先苟且着,努力应对行业变化带来的冲击。

95年左右出生的90后,成长于经济腾飞的时代,经历过奥运、世博等大事件,青年时代又赶上创新转型大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浓厚。当时他们给自己定下目标,认为去大公司工作代表失败。

然而,当他们工作几年准备大显身手时,却发现行业增速放缓,竞争愈发激烈,曾经的希望逐渐破碎。但90后也在积极寻找出路,比如寻找零成本起家的副业。

像做自媒体,通过写东西、在知乎写小说、帮朋友做直播运营、做猎头、成为所在领域的KOL等,这些副业不仅能带来收入,还能提升生活的开心程度,让自己在主业不如意时,有其他的支撑。

00后,被称为高开低走的一代。他们的成长期处于辉煌时期,但从上学到毕业,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如今递上来的简历,不乏名校毕业生竞争普通岗位的情况。

然而,00后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的爹妈提供了相对充足的支持,让他们有更多自由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他们不把赚钱和追求物质作为唯一的人生价值,比如在B站上,有在鹤岗工作的公务员分享村里生活,自得其乐。00后选择顺应生命的河流,不去做过多规划,而是根据自己的本心,做热爱且能带来正反馈的事情。

面对行业的风云变幻,无论是70后、80后,还是90后、00后,都在各自的困局中努力寻找破局之道。

70后、80后要锁住下限,降低杠杆、不乱投资、不乱跨行,积蓄能量,扎实基本功,保持希望,乐观面对生活;90后、00后则通过寻找零成本副业、不轻易跨行创业投资、顺应生命发展来应对挑战。

行业的变化虽然带来了诸多困难,但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只要我们积极应对,总能在困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窗。

文章来源:三点下班

0 阅读:0

寻琴观看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