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鲜于璜碑》书法艺术风格及释文

老王文化 2025-03-26 04:17:09

《鲜于璜碑》,全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是我国东汉时期的重要碑刻之一,无书刻者姓名。该碑为鲜于璜的孙子在其去世四十年后的东汉桓帝延熹八年 (公元165年)十一月所立,一九七三年五月出土于天津市武清县高村公社兰城大队(今天津市武清区高村镇兰城村)东南约1公里处的“苏家坟”。是建国以来出土后形制最完整、存字最多的汉碑,也是被书法界认为自明代出土《张迁碑》以来,唯一可与其相媲美的汉碑。

现藏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

一、关于《鲜于璜碑》

两汉时期,民族统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作为华夏民族“核心文化”的汉文化,凝聚着华夏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加之,汉朝幅员辽阔、制度完备,汉族人口众多且分布广泛,周边各少数民族文化受汉文化的影响和同化,逐渐被汉文化所融合。

《鲜于璜碑》原碑

该碑包括碑座与碑身二部分。碑座为长方覆斗形,长 1.2米,宽0.73米,高0.25米。座上有长方形榫槽。碑身为圭形,上锐下方,高2.42米,宽0.81~0.83米,厚0.12米。碑身两面刻文,碑阳17行,满行35字,计508字;碑阴15行,满行25字,计319字。总计 827字。绝大部分字迹保存完好。

汉文化除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厚重壮阔外,还往往表现为精密、瑰丽、华饰等,集雄强和华丽为一体。汉代的审美文化在壮美与瑰丽的基调之上,呈现出多元的审美倾向。汉代碑刻也不例外,其审美风格,现实与浪漫并存,质朴与华丽和合,凝重与飞动兼容。

《鲜于璜碑》原碑(局部1)

到了东汉晚期,随着官方碑刻制度的建立与隶书本体语言的高度成熟,刻碑之风盛行。刘勰《文心雕龙·诔碑》云:“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朱剑心《金石学·说石》说:“其时门生故吏,为其府主刻石颂德,遍于郡邑,风气极盛。”《鲜于璜碑》风格雄强朴厚,且不失灵动自然,正是这一时风的产物。

《鲜于璜碑》原碑(局部2)

《鲜于璜碑》原碑(局部3)

《鲜于璜碑》原碑(局部4)

碑首阳面中部为“凸”字形碑额,阳文篆书碑名。碑额两侧刻青龙、白虎图案。额下为一直径11.3厘米的圆穿。碑首阴面刻朱雀。这种以“四灵”图案作为碑额装饰的现象,在汉碑中较为罕见。

《鲜于璜碑》碑阳整拓

《鲜于璜碑》碑文主要叙述鲜于璜的祖先世系及其生平仕历。鲜于璜初举上郡孝廉后,曾为度辽右部司马、赣榆令、太尉西曹、安边节使等,官终雁门太守。卒年81岁。碑阴铭文颂扬了死者的功德,并记录了鲜于一家的世系。碑阴记载的世系与碑阳有所不同,可能二者并非同一人撰写。

《鲜于璜碑》碑阴整拓

《鲜于璜碑》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出土的,时间上晚于明代就已出土的东汉《张迁碑》,但立碑时间却早于《张迁碑》。因此,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鲜于璜碑》不及《张迁碑》。

《鲜于璜碑》篆额放大

二、《鲜于璜碑》释文

——碑阳释文:

(君)讳璜,字伯谦。其先祖出于殷箕子之苗裔,汉胶东相之醇曜,而谒者君之曾,孝廉君之孙,从事君之元嗣也。君天姿明达,彻䁵有芳。在母不瘽,在师不烦。岐龀谣是,含好䓦常。治礼十戴,闺族孝友。温故知机,辉光笃实。升而上闻,上郡王府君察孝,除郎中,迁度辽右部司马。慰绥朔狄,边宇艾安。迁赣揄令,经国帅下,政以礼成。民诵其惠,吏怀其威。丧父去官,服终礼阕。复应三公之招,辟太尉府,除西曹属。葴谟屡献,使事日言。王人嘉德,台司侧席。蠢尔荤育,万邦作寇。冀土荒馑,道殣相望。帝咨君谋,以延平中拜安边节使,衔命二州。受荚秉宪,弹贬贪枉。清风流射,有邵伯述职之称。圣上珍操,玺符追假。永初元年,拜雁门太守。折节清行,恭俭束脩。政崇无为,声教禁化,猷风之中。时依郡乌桓,狂狡畔戾。君执以威权,征其后伏。永初之际,有勋力于汉室。令德高誉,遗爱日新。内和九亲,外睦远邻。免浣息隶,为成其门。周无振匮,亦古晏臧之次矣。当遂功祚,究爵永年。意乎不造,早世而终。以延光四年六月壬戌,卒于家。盖铭勒之云,所以彰洪烈,纂乃祖,继旧先,非夫盛德,恶可已哉。于是君之孙鲂、仓、九等,乃相与刊山取石,表谥定号,垂之亿载,以示昆苗。其颂曰:于铄我祖,膺是懿德。永惟孝思,亦世弘业。昭哉孝嗣,光流万国。秩秩其威,娥娥厥额。此宜蹈鼎,善世令王。如何夙陨,丁此咎。国无人兮王庭空,土罔宗兮微言丧,王机怅兮嘉谋荒。旌洪德兮表元功,阐君灵兮示后萌,神有识兮营坛场。延熹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己酉造。

——碑阴释文:

唯君行操,体则乾。至孝通洞,克勤和颜。烝烝栗栗,可移于官。郡将察上,宿卫报关。出典边戎,民用永安。遂迁宰国,五教在仁,啬民用彰,家用平康。父君不,弃官奉丧。辟踊哭泣,见星而行。子无随殁,圣人折中。五五之月,令丞解丧。州辟典部,入领治中。万里同风,艾用照明。大尉聘取,上辅机衡。遂登汉室,出司边方。单于怖畏,四夷稽颡。皇上颂德,群黎慕涎。䇲书追下,银龟史符。到官视事,七年有余。民殷和睦,朝无顾忧。勋绩著闻,百辽咏虞。以病去官,廿有余。年逾九九,永归幽庐。皇上憀栗,痛惜欷歔。生民之本,孰不遭诸。歍呼哀哉,奈何悲夫!君三子:大子讳宽,字颜公,举有道,辟大尉府掾;中子讳,字景公,郡五官掾,功曹,守令,幽州别驾;小子讳晏,字鲁公,举孝廉,谒者,雁门长史,九原令。胶东君讳弘,字元誉。中子讳操,字仲经,郡孝,灌谒者。子讳琦,字玮公,举孝廉。子讳式,字子仪,故督邮,早卒。督邮子讳雄,字文山,州从事。子,即君是也。

三、《鲜于璜碑》书法艺术风格

笔法上,《鲜于璜碑》以方笔为主,方中有圆,以方直多变取胜,笔画深沉、稳重。行笔强调涩行,即行笔时不漂不滑,且慢且涩,又涩而直。横折处呈方折,棱角分明。特别是横画起笔与竖画收笔,几乎笔笔方正,横竖点画多取平直,有的略带歪斜,拙重中寓灵秀,朴厚中见睿智。行笔中有提按、有顿挫,点画蕴藉朴厚,有入木三分之力。

具体表现为:①横画。主横的写法是切锋入纸,竖下翻笔使笔锋铺开向右涩行,积点为线,步步为营。基本取平势或略有波折,至末端重按出雁尾。雁尾随势而定,多变化,时大时小,时平时翘,而雁尾的下缘较平,上缘向上翘起,古拙而不落俗套。次要的横画在运笔到位后戛然而止,使横画末端出现方整的状态。②竖画。竖一般短而粗,如石柱力鼎千钧,顶天立地。顶天的竖(位于字的上部,如“去”字上部)上宽而下窄,立地的竖(位于字的下部,如“景”字下部)上窄而下宽,既富于变化,又给人以力量和稳重的感觉。③点画。点画棱角分明,多呈正三角形或长三角形,点虽小,但力度大,如高山之坠石,点的形状随字而异,千姿百态,各得其所。④撇画、捺画。撇画的写法是向左取分式中锋逆行,为了和捺对称或强调分势,一般向左行笔较远,收笔时向上翻笔。捺画的起笔、行笔与波画的写法基本相同。只是笔势下垂稍有波势,行笔过程中,笔锋逐渐向外向上转,稍顿后挫提,写出捺脚。

结体上,《鲜于璜碑》因以方笔为主,线条直而方,少有纵逸之笔,竖画下垂较短,撇捺不外拓,基本在方格以内,有的撇捺收缩成两点,给人以朴厚的感觉。同时保留了一些篆书体式,且时有奇绝之笔,显得古而拙。尤其碑阴不为界格所囿,更为恣肆,而每个字或大或小,平稳中又带有自然的姿致。具体表现为:①结构端庄,字形肃穆。碑中撇画、捺画趋向短缩,撑格较满,有石雕之感;竖画短而粗,使字的重心下移,给人以稳重感。②正中寓欹,平中见奇。碑中字结体富于变化,端庄中寓灵动,平稳中见险奇,有苍茫之气。穿插避让,朝揖互让,情趣倍增。③暗含篆意,古趣盎然。碑中有不少字带有篆书的遗迹,如“至”字、“室”字等,笔画暗含古法,古趣自生。

章法及书写风格上,《鲜于璜碑》虽然不以秀逸取胜,但率真质朴之气更具风采。落笔稳健,如钢刀切玉,运笔劲折,斩钉截铁,与东汉其他碑刻相比另具一番气象。同时,《鲜于璜碑》是汉隶方笔系统的代表作,起笔方折宽厚,转角方圆兼备。行笔阔笔直书,笔势直拓奔放,力度感强,使线条极具抒情性。此外,其笔画质感老辣结实,内涵丰富,一点一画都是情感表达的载体,在笔画的构成上强调积点成线,每个点步步为营,都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具体表现为:①粗细相间,直曲结合。笔画的粗细对比非常强烈,且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粗的笔画显得粗犷有力,厚实奔放;细的笔画显得含蓄深沉,内敛雄浑。在整体上一般以较长的粗线条为主,较短的细线条为辅,然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笔画多平直朴实,沉着痛快,方折意味浓厚。不过,以平直笔画为主的情况下,也有圆转的笔调。如横画的一波三折以及运笔的切入、涩行、紧收的动作都十分典型和精到。②扁平匀称,错综揖让。在体态上多取横势,字形以扁平为主、以长和方为辅,风貌古朴。横向结字比较开张,纵向结字则较为收敛,而长和方的体态安排是根据笔画的繁简而摆布的,在整体布局上,起着协调变化的作用。每个字的各部位相互之间形成的关系都非常和谐,相互交错穿插,使每个部分都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载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变化极为丰富。③复杂的空间对比。由于笔画之间的穿插组合,使得碑中的空间分割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对比也就异常的强烈。如“鼎”字的左右对称,“为”字的上紧下松,“边”字的上松下紧,“桓”字的左疏右密,“勒”字的左密右疏等等,真正做到“密不容针,疏可走马”的矛盾调和,空间对比丰富多彩。有些结字呈上宽下略窄的格局,偏旁大小错落,以奇取胜,笔法在规矩中求多变,参差得势,通篇有大气凛然之致。

四、《鲜于璜碑》拓本

——碑阳

  

(君)讳璜,字伯谦,其先祖出于殷箕子之苗裔,汉胶东相之醇曜,

  

而謁者君之曾,孝廉君之孙,从事君之元嗣也,君天姿明达,彻

  

?有芳,在母不瘽,在师不烦,岐齔谣是,合好?常,治礼十戴,闺

  

族孝友,温故知机,辉光篤实,升而上闻,上郡王府,君察孝除,郎

  

中迁度。辽右部司马,慰绥朔狄,边宇艾安,迁赣揄令,经国帅下,

  

政以礼成,民诵其惠,吏怀其威,丧父去官,服终礼闋。复应三公

  

之招,辟大尉府,除西曹属,葴謨屡献,使事日言,王人嘉德,台司

  

侧席,蠢尔荤育,万邦作寇,冀土荒饉,道殣相望,帝咨君谋,以延

  

平中拜安边节使,衔命二州,受荚秉宪,弹贬贪枉,清风流射,有

  

邵伯述职之称,圣上珍操,玺符追假,永初元年,拜鴈门大守,折

  

节清行,恭俭束脩,政崇无為,声教禁化,猷风之?,时依郡乌桓

  

狂狡畔戾君,执以威权,征其后伏,永初之际,有勋力于汉室,令

  

德高誉,遗爱日新,内和九亲,外睦远邻,免浣息隶,為成其门,周

  

无振柜,亦古晏臧之次矣,当遂功祚,穷爵永年,意乎不造,早世

  

而终,以延光四年六月壬戍,卒于家,盖铭勒之云,所以彰洪烈

  

纂乃祖,继旧先,悲夫盛德,恶可已哉,於是君之孙魴仓九等,乃

  

  

相与刊山取石,表諡定号,垂之亿载,以示昆苗,其颂曰:

  

於鑠我祖,膺是懿德,永惟孝思,亦世弘业,昭哉孝嗣,光流万国

  

秩秩其威,娥娥厥额,此宜蹈鼎,善世令王,如何夙陨,丁此咎?

  

国无人兮王庭空,土罔宗兮微言丧,王机悵兮嘉谋荒,旌洪德

  

兮表元功,阐君灵兮示后萌,神有识兮营坛场

  

延熹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己酉造

——碑阴

  

唯□行操,体?则乾,至孝通洞,克勤和顏,烝烝慄慄,可移於官

  

郡□察上,宿卫报关,出典边戎,民用永安,遂迁宰国,五教在仁

  

嗇民□彰,家用平康,父君不?,弃官奉丧,辟踊哭泣,见星而行

  

子无随歿,圣人折中,五五之月,令丞解丧,州辟典部,入领治中

  

万里同风,艾用照明,大尉聘取,上辅机衡,遂登汉室,出司边方

  

单于怖畏,四夷稽顙,皇上颂德,群黎慕涎,荚书追下,银龟史符

  

到官视事,七年有餘,民殷和睦,朝无愿忧,勋绩著闻,百辽咏虞

  

以病去官,廿有餘,年踰九九,永归幽庐,皇上憀慄,痛惜欷墟,生

  

民之本,孰不遭诸,歍?哀哉,奈何悲夫。君三子,大子,讳

  

宽,字顏公,举有道,辟大尉府掾;中子,讳黼,字景公,郡五官掾,功

  

曹守令,幽州别驾;十子,讳晏,字鲁公,举孝廉;謁者,鴈门长史,九

  

  

原令胶东君,讳弘,字元誉;中子,讳操,字仲经,郡孝灌

  

謁者;子,讳琦,字玮公,举孝廉;子,讳式,字子仪。故督邮,早卒,督邮

  

子,讳雄,字文山,州从事。子,即君是也。

—END—

0 阅读:12

老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