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经》第八章,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思想理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水的品质象征
1.滋润万物而不争:水滋养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高下、争利益,总是默默奉献。这启示人们应像水一样,无私地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不图回报,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2.处下、谦卑:水总是往低处流,处于众人所厌恶的低洼之地,毫无怨言。它代表着一种谦卑的姿态,提醒人们要保持谦逊,不骄傲自满,不高高在上,能够放低自己的身段,尊重他人。
3.随物赋形,善变能容: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根据容器或环境的不同而改变形态。它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也能包容万物。这告诉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灵活变通,适应变化,同时要有宽广的胸怀,包容不同的人和事,不固执己见。
4.坚韧、持之以恒:水滴石穿,水以其坚韧不拔的毅力,持续不断地努力,最终能穿透坚硬的石头。这体现了一种坚持和执着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轻易放弃。
二.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1.修养心性:学习水的品德,有助于人们净化自己的心灵,去除浮躁、功利之心,达到一种平和、淡泊的精神境界。
2.提升道德:以水为榜样,做到不争、处下、包容等,有助于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
三.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1.人际关系:在与人相处时,像水一样谦卑、包容,能够减少冲突和矛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社会治理:从宏观层面看,“上善若水”的理念对于社会治理也有一定的启示。统治者或管理者若能像水一样,以柔和、包容的方式治理国家,关注民生,不与民争利,那么社会将更加和谐稳定。
人的品格应该像水一般,做事情行云流水,静止如水。人的最高境界要像水一样,能屈能伸。

欧阳询字
“ 上善若水 ”
寓意着成功人生的七种境界。
▼
百折不饶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
越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
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

王羲之字
和气生财
水化成气,气看无形,
若气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
便会变得力大无穷,动力无比。

▲钟繇字
包容万物
水净化万物,无论世间万物多脏,
它都敞开胸怀无怨无悔地接纳,
然后慢慢净化自己。

智永法师字
以柔克刚
水看似无力,自高处往下流淌,
若遇阻挡之物,耐心无限,
若遇菱角磐石,即可把菱角磨园,
亦可水滴石穿。

褚遂良字
能屈能伸
水能上能下,上化为云雾,
下化作雨露,汇涓涓细流聚多成河,
从高处往低处流,高至云端,低入大海。

米芾字
周济天下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它从不参与争斗,也不为利益虚名,
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不向万物索取。

赵孟頫字
功成身退
雾似飘渺,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
聚可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
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
功成身退,这是成功的最高境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