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有一个习俗,姑娘出嫁前都要“改髻”,表示变成媳妇已嫁人了

银子体育 2019-01-12 13:33:33

大家好,又到分享侗族风俗习俗的时间,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侗族出嫁前姑娘改标志的方式“改髻”。

侗家姑娘出嫁,都得把姑娘的标志取消,换上媳妇的装束。有的地方的姑娘是盘两个发髻的,作了媳妇就挽一个发髻了。

改髻的当晚,要举行下述仪式:村上的姑娘们聚来了,房族的嫂子婶子聚来了,给新娘送行,一起唱起“解髻歌”和“盘髻歌”。这一夜,新娘端坐在房中,让女伴们给她梳头打扮。侗家常言道:“男不离刀,女不离梳。”此刻,梳理云的是那朝夕相伴的银雕漆梳,梳理女儿千情万思的却是那带泪的歌声。在那“嫁着水獭满河窜,嫁着狐狸满山游”的包办婚姻时代里,男人的心,公婆的意,新媳妇是难以揣测的,来日吉凶未卜。当双髻被解开梳下来的时候,出嫁的女儿怎能不心酸地唱道:蝌蚪把大尾巴摔掉,为的是能自由自在地跳。金鸡把一身旧羽脱下,为的是穿一件新的花沃,女儿我把双髻解下,我怕捡得的是无尽的烦恼。自家的碗容易端,人家的饭难得舀,妈妈打我打不痛,人家打我头起包。

新媳妇的担心,引起了女伴们的怅惘,谁愿早早解下自己的双髻呢?自由自在姑娘家,十七八岁桃花开,女恋青春不愿老,桃花难,录树桠。当然此刻奶奶和妈妈们的好话安慰,却是火上浇油,更加引起了她们对妈妈的留恋,忘不了妈妈把一个脚趾如豆的小女孩盘成大姑娘的深恩啊:女儿服侍别人去,丢下娘亲不忍离,我娘病了谁递水,雁过屋头叫苦凄。

唱着唱着,当妈妈的也泪水汪汪。妈妈说:女人要吃饭,总得嫁人。在旧社会,妇女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极低,想到此,女孩子们心头的阴影更重了,歌声更凄惨了。唱呀唱呀,新媳妇唱她的忧郁,未婚姑娘唱她们的怅惘,“过来人”唱她们经受的辛酸,唱得忘了给新媳妇梳头。鸡叫了,催新娘登程了,作为新媳妇标志的发髻不得不盘了。只顾唱歌的女伴们手忙脚乱地给新媳妇打扮起来,头梳得亮亮的,髻子盘一次又一次,一直到中意为止。然后罩上黑亮的髻网,又卡了银拢子,插上翠头针和翡翠花。接亲人催得急了,娘伴挽起了新媳妇的衣篮,新媳妇越过了放着油灯的门上,留下了一首恳求的歌:女儿走,一步一远把娘丢,莫讲女去不回还,女儿的床板莫急收,妈妈你莫拆床板子,拆床板要伤透我心头。

当然这是很早以前的风俗了。今天,改髻还在进行,只不过没有过去的凄凉气氛了。请看!全村的姑娘聚来了,房族的嫂子婶子聚来了,她们爆发一串串开心的戏谑、嬉笑,都是自主的婚姻,谁还有一星半点哀愁呢?从她们飞舞的眉梢上,看到了对未来幸福的憧憬。

对于侗族姑娘们婚前的“改髻”,你是如何看的呢?

0 阅读:4

银子体育

简介:每天分享不一样的体育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