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因关注视频号青少年模式漏洞,多家媒体报道遭删除

舒圣祥律师 2021-05-25 16:52:54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在即,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问题再次引发关注,媒体也对此进行了实测,其中微信视频号被指存在形同虚设、名不副实的问题,但记者注意到,多个媒体报道在发表后即遭删除。

以某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日报为例。该媒体25日发表题为《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运行如何?有平台仍可看“擦边球”视频》的文章,截至26日中午12时,通过百度可以检索到的发表在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的相关文章均已遭删除,相关链接打开后显示“404”。

其实该文并无特别之处,只是将快手、抖音、B站、微信4个平台的青少年模式进行了对比。

百度快照提供的历史信息显示,尽管各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表现不一,但文章特别提到,微信视频号问题尤其严重,存在“擦边球”视频。文章称,在开启微信青少年模式的状态下,仍可以发现衣着暴露、软色情的视频内容,不少视频中还有“女子穿着丝袜秀腿,或穿着暴露扭臀等画面”。

图:百度快照检索到的被删除文章

实际上,这并非该媒体首次关注视频号的青少年模式问题。今年3月,该报就发文指出,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户仍能在视频号看到打着色情擦边球的视频内容。即使系统不再推荐此类视频,青少年也依然可以通过主动关注、好友点赞等形式接收到这些内容。

25日的报道还提及,微信的青少年模式下,用户也依然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功能,打开Q币充值、理财通等服务,也可以在热门网游《和平精英》中完成1元到648元不等的充值操作。

某西部省会日报也对青少年模式进行了跟踪调查,该报在《微信视频号再被爆涉黄,黑产链条隐秘,谁来保护中国青少年?》一文中提及,微信的青少年模式对视频内容无法做到有效筛选,在青少年模式下用户仍然可以看到低俗和软色情内容,且存在视频号向含有色情内容的公众号导流的问题。

同样遭遇删稿命运的还有某东北都市报,该报发表了《短视频“青少年模式”大调查:有主流平台依然浑水摸鱼》一文。截至26日中午,该报道在各网站上的链接均已无法打开。

2019年3月,在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下,短视频平台首次尝试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内置于短视频应用中,用户每日首次启动应用时,系统将进行弹窗提示,引导家长及青少年选择“青少年模式”。此后,“青少年模式”逐渐成为行业默认标准。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则进一步将相关要求确定为法律条文。

2020年11月,监管部门曾明确提出“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的风险”,但截至目前,腾讯和微信均未回应相关文章遭删除一事,也没有对视频号青少年模式的问题进行评论。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媒体关注后,有用户发现,微信已经开始悄悄灰度测试视频号的青少年模式了。

事实上,这与视频号的权限设置模式有关。与大多数视频App不同,视频号缺少独立的青少年模式,家长必须在微信系统的青少年模式中统一对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看一看、搜一搜、游戏等功能进行管理,设置入口更为隐蔽。

相比视频应用以弹窗提醒开启青少年模式的设定,视频号缺乏强提醒功能,用户使用视频号浏览短视频或观看直播时并不会接收到青少年模式提醒。

0 阅读:8

舒圣祥律师

简介:合肥律师。资深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