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台湾前,郑成功只有福建沿海弹丸之地,为何能坚持抗清14年?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11-06 17:12:48

1647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起兵,宣布抗清!

1661年四月,郑成功挥师收复台湾。

这14年间,郑成功虽然转战闽粤浙多地,但其实际控制区,始终只有福建沿海的弹丸之地。

而大清已经基本上统治了全国,看起来,郑成功根本就没有抵抗之力。

然而,郑成功不但坚持斗争了14年,而且,不断发展壮大,甚至发展到围攻南京,威胁大清统治的地步了!

即便在围攻南京失败,精锐尽失的情况下,郑成功依然能保全基地,并转而收复台湾!

郑成功是怎么做到的呢?

起兵之初:几乎没有机会

郑成功刚起兵时,看起来,他是无论如何没有机会发展起来的。

1、实力羸弱;

大家知道,郑成功的老爹郑芝龙是个大人物,既是头号大海盗,又是隆武朝的头号实力派,实力雄厚。

所以,郑成功原本既是顶级富二代,又算是顶级官二代,条件很好。

但是,郑成功创业时,却并不能继承父亲的实力。

继承什么继承?郑芝龙还活着呢?

郑芝龙的部下,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跟着郑芝龙降清,要么继续抗清。

对于降清者来说,人家都已经降清了,自然不可能跟你郑成功抗清!

对抗清者来说,郑芝龙虽然是老领导,但此时已经是可耻的叛徒了!你郑成功乃是叛徒之子,为何要跟你?

所以,1646年六月,郑成功与父亲决裂时,身边只带了90人!

90人,不要说抗清,就是打个大一点的群架也不够呀!

2、时机已晚。

而且,不管从哪个方面看,这个时候再举义,实在是太晚了!

此时,清军已经彻底击败了李自成、张献忠,又先后攻灭了南明弘光朝廷和南明隆武,已经统治了天下大部分地区。

虽然西南的永历帝仍然在抗清,但是,天下绝大部分地区已经为大清所统治了。

这个时候再举义,显然时机已过了!

然而,在这样的条件下,郑成功不但生存了下来,还壮大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充满创造力的创业思路:海上根据地

郑成功创造性地发现了一条前无古人的创业之路:立足福建、广东沿海!

咱们知道,几千年来,创业之路要么是立足关中,要么是河北,次一点的也是益州、扬州,还从来没有人企图以沿海为基地而图天下事的!

然而,郑成功对这此却思考很久了。

郑成功在劝阻父亲降清时,就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思路。

闽粤之地,不比北方得任意驰驱,若凭高恃险,设伏以御,虽有百万,恐一旦亦难飞过。收拾人心,以固其本;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然后选将练兵,号召天下,进取不难。

显然,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郑成功已找到了一条长期坚持的方法。

1、找到了一个能够抗击敌人的地方。

郑成功给父亲提建议时,企图以闽、粤为基地。

而父亲降清后,郑成功遂进一步缩小根据地范围:以金门、厦门为中心,以泉州、漳州为屏障。

也就是以福建沿海为基地。

福建的地理条件有两个特点:濒海、多山。

福建90%以上的地方是山地、丘陵,以骑射起家的清军机动十分困难。

而郑成功则能利用滨海的特点,发挥海上优势,“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牢牢掌握作战的主动权。

如此,地方虽小,敌人兵力虽大,但郑成功可以扬长避短,拥有自保的条件。

2、以海洋贸易来解决物资问题。

滨海多山,虽然便于自保,但是,以传统农耕的角度来看,也是物资紧张,根本无法养兵,不可能发展壮大。

但是,如果把目光投向海洋,那这里又是当时我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是个“发洋财”的地方。

何况,郑氏家族以海洋贸易和海盗起家,不但有大量的商船进行贸易,还控制了整个地区的贸易往来,任何商船都需要向郑氏缴纳税款!

在此,郑成功既可以从日本、吕宋等地换取军需、军械,又能充实军饷来源,不愁钱!

3、扩军有基础。

父亲郑芝龙乃是海盗起家,在福建沿海一带经营了23年!

如此,一来,父亲降清后,不愿降清的旧部自然也会散居海岛及沿海地区。

这些人虽然暂时没有跟随郑成功,但是,毕竟有人脉基础在,郑成功经营得好,是可以招附的。

二来,沿海地区仍有一些其他起义军、海盗等武装力量。

无论是郑氏的声望,还是郑成功从隆武以来所得到的头衔,都使郑成功有条件对这些力量进行联合、整顿!

4、时机。

此时起兵,确实是稍微晚了一点。

但是,此时起兵,仍然有机可趁!

郑成功的实力很弱小,而郑芝龙旧部及其他反清武装此时也是分散而弱小。

正因如此,大清此时并不把福建作为重点,而是集中精力对西南李定国用兵。

如此,郑成功也就有了宝贵的时间窗口来壮大自己!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创建、巩固自己的海上根据地!

郑成功能在弹丸之地抵抗大清17年,关键就在于:他所选择的这个弹丸之地,地方虽小,但能够给他提供坚持抗清的相应条件!

经营雄才

郑成功举义时,身边不过90人,“兵将战舰百无一备”;抵达南澳后募兵,也只是“有众三百人”,占领的地方也只有面积只占厦门二十分之一的鼓浪屿小岛。

然而,5年后,到1652年,郑成功已经控制了闽、粤沿海,北起兴化湾,南至碣石湾,全长一千余里,岛屿一千余人;陆上漳州、泉州、潮州、惠州等地也常为其所控制,与海岛联成一片。

而在兵力方面,1652年时,郑成功已经有了精兵72镇,达20万之众!

这个过程中,郑成功展现出了全面的才干。

1、不一样的军队。

郑成功起义之初,兵力不多,即便放在“郑家军”中,实力也不及郑联、郑彩、郑鸿逵等人。

当时沿海地区的大小军阀不少,郑成功不算大的。

但是,从建军之日开始,郑成功的军队就展现出鹤立鸡群之处。

(1)、军队树立爱民思想,严禁扰民。

郑成功十分注意军民关系,他制定《出军严禁条令》,反复教育官兵,因此,郑成功军队的群众纪律一直非常好。

如此,郑成功的军队一直很得人心,百姓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郑成功,大批青年农民、渔民踊跃参军。

(2)、选将练兵,狠抓训练,军队战斗力极强。

郑成功治军,赏罚分明。即便是郑家亲戚违反纪律,也要受到严格惩罚;而只要表现优异,皆能得到提拔、奖励。

如此,军队令行禁止,军纪森严,战斗力强悍。

同时,郑成功指定“各镇合操法”、“水师水操法”等,按之操练并实行考试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在军队训练上,又因地制宜地做了创举:以水战为中心。

因此,郑成功不但建立了强大的水军,连陆军也配属船只并需训练熟悉海上作战。

如此,郑成功的战斗力极为强悍。连清军将领也叹服:战敌多矣,最难挫者莫如成功军!

军队既得人心,又战斗力强悍,因此,郑成功的军队已经表明:周边大小势力虽多,但郑成功军是唯一能干大事的军队!

如此:一来,大批青年加入郑成功的军队;二来,许多小的农民军和义师,在与郑成功并肩作战的过程中也加入了郑成功的军队。

如此,郑成功的军队规模也随之壮大了起来!

2、经营海内外贸易及军工。

原本,郑芝龙留下的商业基础,为郑家多股势力多瓜分。

郑成功实力强大起来后,吞并了郑联、郑彩、郑鸿逵的军队,独自接过了父亲留下的“商业帝国”。

于是,郑成功一面设立“在京师、苏、杭州、山东等处,经营财货”,一面组建商船队,开展对日本、吕宋及东南亚各处、西洋的贸易。

通过贸易所盈,郑成功又发展了自己的军工产业和造船业。

他在厦门设局,打造军器、藤牌、战箭、火筒等装备。

同时,他又在几处打造船只。这些船只一部分直接被装备到郑成功的军队,极大强化了郑成功的海洋作战能力,(郑成功所造的战船可容战士五百,远远胜过当时的清军),另一部分商船也在海上享有声名,“出口创汇”!

如此,郑成功以弹丸之地,能养十万之兵,而且还能交通内地、建立情报网络,“以有通洋之利也”!

3、建立高度集中统一的指挥体制。。

郑成功的军队,是整合大小势力而来的,因此,人数虽多了起来,但也很容易成为乌合之众。

郑成功的战略单位是军和镇(营),军的统帅是都督,地位高于镇将,但军与镇并没有建制上的隶属关系,统一由郑成功直接领导和指挥。只是在战斗编组时才临时产生配属关系。

同时,郑成功的各军、镇另设有政治性质的官员一人,进行监督;有选派文士担任各军、镇的监纪,进行纪律监督。

而各军、镇的后勤,也不归军、镇直接领导,而是由郑成功直接掌握。

如此,来源五花八门的郑成功军,形成了一个高度集中统一的指挥系统。

经过郑成功的精心经营,郑成功的实力迅速壮大了起来!

精巧用兵,以弱胜强

郑成功的崛起,自然引起了大清的重视。

因此,大清遂开始组织起对郑成功的进攻!

虽然郑成功壮大了起来,但是,清军的数量还是长期有优势的。

然而,郑成功的用兵之能是极为精巧的。

当敌人由多出进行向心进攻时,郑成功则利用福建多山的特点,集中兵力选择有利地形,伏击其主力一部,一举破敌人。

当敌人集中起来,由大道“平推”时,郑成功则依托城防工事和有利地形先进行防御,等到敌人攻坚的锐气受阻后,再利用复杂地形绕至相应位置,出其不意地出击,歼灭敌人。

而在敌我对比实在悬殊时,郑成功又会尽撤陆上之兵,返回海岛,迫使敌人在海上作战!

如此,郑成功多次粉碎了大清的进攻,确保海上根据地的万无一失。

主动出击,攻守合一

同时,郑成功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对海上根据地,绝不只是单纯防御。

自1647年至1655年,清、郑之间进行了42次较大规模的作战,其中,有35次是郑成功主动出击!

这些作战,皆集中于滨海地区。虽然打下的地方时得时失,多无法长期占领,但是,这些作战,使敌人疲于奔命,往来奔赴,顾此失彼,无法组织对郑成功海上根据地的进攻!

如此,虽然郑成功长期占据的只有弹丸之地,但是,沿海的作战,郑成功是牢牢掌握了主动权的!

失误

随着郑成功实力的壮大,郑成功有了“进取天下”的条件和机会。

然而,郑成功在这个阶段却多次出现失误,导致功败垂成。

1、与李定国合作不积极,错失良机。

1652年时,郑成功在福建已经壮大了起来;而当时,李定国也“两蹶名王”,气势正盛。

如此两位抗清英雄紧密合作,则形势将十分有利!

然而,郑成功却在合作中表现得不甚积极。

1652年,李定国收复桂林后,写信约郑成功会师,但郑成功失期未至。

1654年,李定国进军广东,连破数城,包围了广州的门户新会!

打到广东沿海地区,李定国缺乏船只和水上作战经验的弱点就十分明显了,因此,李定国再约郑成功来会合。

然而,郑成功九月接到信,十一月才派兵出发,耽误了约期;而且,郑成功又没有亲自前来,派出的将领也畏缩不钱,贻误战机···结果,李定国战败!

此后,郑成功写信道歉,表示希望李定国重攻广东,联合对敌。

然而···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再有了!李定国经此一败,“西南之业衰矣”,哪里还有实力再来一次呢?

2、进取南京,犯下低级失误。

此后,郑成功决心主动发起大规模进攻,推动反清斗争形势的发展,力挽狂澜。

1659年,郑成功大举北上,连克数城,直攻南京。

此时,南京附近,大江南北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或降或克,势如破竹,南京指日可下!

然而,关键时刻,郑成功却犯下了一个极为低级的错误!

清江南总督朗廷佐表示:愿意投降,但请给一个月的时间!

显然,这是朗廷佐的缓兵之计呀!

然而,郑成功居然相信了这样的鬼话,顿兵城下无所作为,“日夜张乐歌舞”···

结果,清军各路援军抵达,郑成功战败!

大举北上,反清复明,终成黄粱一梦!

及时调整

南京战败后,郑成功直接退回了厦门。

随即,郑成功指挥厦门保卫战,击败了清军,稳住了自己的海上根据地。

此时,郑成功的实力仍然比较强盛,亦然有70余镇兵,24万人左右的军队。而且,其海上优势依然是明显的。

但是,郑成功却认识到:必须调整方略了!

此时,李定国已经主力丧尽,退到了中缅边境,大势已去。

大清只留下吴三桂继续在西南,主力悉数回调了。

如此,郑成功就要应对腾出手来全力对付自己的清军了!

这个实力,实在是过于悬殊了!

同时,郑成功与原先以“漳、泉为屏障”的设想也难以为继了。

郑成功在这一带,与大清拉锯了十几年,所占之处反复易手,反复拉锯,人民死伤惨重,生产严重破坏。郑成功既很难从此获得战略物资了,而且,随着清军投入的加大,郑成功也很难再经营这样的屏障了。

而金、厦二岛,地处近海,基本上没有什么战役纵深,没有什么回旋余地,如不能以漳、泉为屏障,势难持久,而且,海岛缺乏战略物资,特别缺少军粮和后备兵源,无法养活庞大的军队,根本无法坚持下去!

如此,郑成功决心未雨绸缪,调整战略方向。

郑成功将目光,转向了台湾岛!

接下来,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大作战了!

尽管抗清的理想未能实现,然而,郑成功能以沿海弹丸之地,坚持斗争十七年,在南京战败后,犹能大破清军于厦门,击败荷兰军队于台湾,收复台湾,建立不朽功勋,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郑成功在战略上的创举!

郑成功能够坚持斗争,能够发展壮大,经济上依靠海洋贸易,军事上依靠海洋之利,这些,既是郑成功的才能,更反映了海权的力量!

遗憾的是,海权意识强烈的郑成功终究无法反清成功,而大清也始终没有意识到海权的力量!

5 阅读:583
评论列表
  • 2024-11-18 12:43

    因为知道不成气候

  • 2024-11-18 12:15

    因为西南部还有一个永历小朝廷,清朝的主力部队都用来对付永历朝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