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8000人,左宗棠如何击败30余万太平军,夺取浙江?

喝下历史的鸡汤 2024-12-27 18:22:51

1862年2月,左宗棠被任命为浙江巡抚,一跃为朝廷的封疆大吏。

然而,当时,浙江大部分地区被太平军所控制,太平军在此驻扎了超过30万大军,实力雄厚。

相比之下,当时的左宗棠,手上只有8000人。虽然浙江省内仍有2万多其他清军,但多是不堪用的残兵败将,又分在各处,不添乱就好了,实在帮不上忙。

按照一般的想法,这个实力对比实在太悬殊了,左宗棠绝没有独力夺取浙江的可能,最多是稍微牵制一下浙江太平军,给攻打天京的湘军打打下手。

然而,仅仅2年后,1864年3月,左宗棠就攻取杭州,夺下了浙江。

左宗棠,是怎么做到的呢?

悬殊的实力对比

左宗棠入浙之初,双方的实力是极为悬殊的。

就地盘而言:清军在浙江控制的地区,唯“衢、温两郡城及定海、石浦、龙泉、庆元、泰顺而已”,而其余广大地区,皆已被太平军所控制。

就兵力而言:双方的对比则更为悬殊。

左宗棠本部只有8000人,即便算上当地清军原有的残兵及尚未抵达的部队,总共也不过4万出头。

相比之下,太平军兵力达到33万余。是浙江清军的8倍。

当然,太平军派系众多,许多部队指挥不便,但即便如此,光侍王李世贤本部的侍殿将士也有20万,是左宗棠本部的10余倍!

就指挥能力而言:左宗棠自然是早已充分证明了自己的旷世奇才,但对面的李世贤也不是吃素的,他也是从底层一路成长起来的名将,而且刚刚赢得了横扫全浙的辉煌胜利,威望如日中天。

就态势而言:诚然,此时,太平天国全局已经陷入被动。但是,仅就浙江而言,当时中外联军和江苏李鸿章皆未壮大,太平军只需以非侍殿将士应付即可,他仍能自如地集中起20万侍殿将士决胜;相比之下,左宗棠的出发地江西,当时还活跃着杨辅清、黄文金等太平军部队,随时可能威胁左宗棠的后路。

何况···此时,左宗棠是进攻方呀!“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而你左宗棠如今却要以十分之一的力量去进攻···

左宗棠要取浙江,实在是太难了。

针对性的扩军之法:通过裁军来充实军力

兵力不足,自然要先想方设法扩一扩军。

虽然再怎么扩也不可能扩成太平军那样的规模,但多一些军马,实力总是要强一些的。

左宗棠的扩军方式,则是与众不同的:通过裁军来扩军。

当时,左宗棠要扩军,难度是非常大的。

想要精兵强将,左宗棠当时唯有找曾国藩去要。

然而,虽然左宗棠当时在战略上受曾国藩指挥,但是,曾国藩的重点是天京战场,湘军在天京战场同样是以寡击众,兵力不足,不可能再给你左宗棠什么支援了。

然而,精兵强将你不能给我,你不要的人总能给我一点吧!

因此,湘军李元度的部队,也就归了左宗棠。

同时,左宗棠好歹是朝廷任命的浙江巡抚,当地残余的绿营之类的,总归左宗棠指挥吧!

因此,一些能收拢的绿营,也被左宗棠收拢了起来。

然而,左宗棠一面收拢部队,一面又裁撤部队。

他大力裁减与改造绿营等异己力量,“就存兵力严为挑汰,束以管制”,将异己力量整合为左系湘军简直。比如,李元度的15营就被裁为5营,归左宗棠直接指挥。

同时,左宗棠又将亲信骨干安置到要害职位,进一步扩充实力。

如此,左系湘军由8000人增至2.1万人,羽翼渐丰。

这番调整,看起来似乎平平无奇,但却体现出左公非凡的才能。

那个年月,兵荒马乱的,要扩军不难,难得是扩出一支精兵来!

那个年月,打仗已经打了这么多年了,集起一支精兵或许也不是特别难,但是,左宗棠是把早已被称为“不堪用”的绿营和“治军无方”的李元度等“弱兵”整合成精兵!

那个年月,能做到这些的,舍左宗棠外,确实还未见到第二个人!

接下来,左宗棠就要带领他这支新扩之军,要开打了!

李世贤的纠结

敌众我寡,左宗棠要出手,就要打到对手的痛处。

实力雄厚的李世贤,能有什么痛处呢?

李世贤的“痛处”,来自他的纠结。

当时,湘军已经逐步逼近天京,洪秀全接连催促李秀成、李世贤率军救援天京。

当然,李世贤视浙江为自己的地盘,自然不愿意去救天京。

这里,自然有一个矛盾。

其实,这个矛盾点,本不是不可解的。

当时,天京的湘军其营未固,力量空虚;江苏的李鸿章气势未成;浙江的左宗棠也十分薄弱。

这个时候,如果太平军仍然能保持集中的决策机制,无论先集中力量救天京,还是先解决江苏李鸿章,或是先解决浙江左宗棠,甚至集中往安徽盘活尚孤守庐州的陈玉成,机会都不小。

然而,问题是:此时的太平天国,决策机制已经混乱了,上下之间无法进行正常、理性的战略讨论了。

李世贤不愿离开浙江,但又不敢公然跟天王的催促唱反调。

所以,李世贤既不率大军离开浙江,又不敢在浙江大规模用兵(你有能力在浙江大举用兵,怎么不去救天京呢?这是公然与天王唱反调),大军集于金华,不敢大举运动。

如此,当时的浙江战场,出现了离奇的一幕:30余万太平军对抗2万多左宗棠军,居然采取了守势···

而这,就使兵力薄弱的左宗棠,反而掌握了主动!

唯一的问题是:左宗棠,该如何出手?

以严州为突破口,争夺主动

即便如此,左宗棠要选择出手的方式,也是不容易的。

李世贤纠结是纠结,但人家毕竟是刀山火海里杀出来的名将,他虽不敢大举进攻,但却部署了一个足以拖住左宗棠的防御体系。

当时,衢州府城,是左宗棠在浙江的主要据点。

李世贤遂派兵在衢州府的其他地区,控制坚城,建立了坚固防御。

在李世贤看来,左宗棠要攻略浙江,首先必然是要肃清衢州府。

而太平军在衢州府各地坚城林立,加之可以从金华调兵来援,足以防御。

如此,你左宗棠就会被封锁在衢州府城,不得向浙江腹地进取了!

如果是一般的将领,可能至少要在衢州府慢慢磨了。

然而,用兵大胆,善于出奇的左宗棠,却看出了争取主动的方法。

左宗棠给朝廷上奏:衢州坚城林立,又容易被严州、金华之敌抄袭后路,很难展开;金华则是敌重兵所在;唯有严州可攻。

左宗棠认为:攻严州,“傍徽郡”,从安徽攻过去,后路相对安全;而且,严州又是敌人的薄弱环节。

看出严州是其薄弱环节,看起来不算本事,但这里面却并不简单。

从实力的角度出发,从安徽攻严州,后路同样是十分危险的。

徽州当时活跃着杨辅清、黄文金的部队,其兵力也是数十万!况且,由徽州入严州,山路崎岖,很容易被敌人封住后路!

同时,严州西为金华,北为杭州。尤其是杭州之敌,兵力同样不少,既能驰援严州,也能绕道切断左宗棠后路!

然而,左宗棠之所以认为取道严州比较容易,是因为他看出了太平军的内部矛盾。

如果天京城里这个时候坐着的是杨秀清,那左宗棠是绝不敢如此做的,然而,此时,天京城里此时只有一个不断催人来救天京的洪秀全,太平军没有集中指挥!

所以,杨辅清、黄文金,虽然绝对有能力切断左军后路,但是···左宗棠的目标是李世贤,杨辅清、黄文金在没有得到高层指示的情况下,才不会来与左军精锐死战,损耗自己,为他李世贤打下手的。

同时,杭州府虽然属于浙江,但是,当时由李秀成所部控制,虽然李秀成与李世贤是兄弟,但人家又要打上海,也要打李鸿章,实在不力气还要救天京,也不会去救严州。

如此,左宗棠敏锐洞察了太平军的内部格局,确立以严州为突破口,开始争夺主动!

初战得胜,掌握主动

左宗棠要攻严州,但其目的并不是打下严州后再图下一步进取。

攻严州,重点不是真的打下严州,而是夺取战略主动。

1、初战得胜,打下第一座城池。

左宗棠在婺源集结兵力后,迅速攻入浙江。

尽管太平军凭险而守,企图阻击左军,但其战力远非左军可比。

左宗棠指挥下,清军很快就攻占了开化,打下了第一座城池。

2、谁牵着谁的鼻子?再战衢州,掌握主动。

李世贤原本的设想是以衢州府内的据点消耗左宗棠,但左宗棠却出奇兵攻严州,出人意料。

然而,李世贤也不愿被左宗棠牵着鼻子走,他派出一部分军队进驻遂安,自率军直逼衢州府城。

左宗棠先击败遂安的太平军,然后,留兵把守遂安,自率主力驰援衢州府。

表面上看起来,是李世贤牵着左宗棠的鼻子走了,把左宗棠从严州方向调回来了。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相反!

倘若只是为了救衢州府城,左宗棠完全不必回来的。

左宗棠接手浙江之前,李秀成、李世贤几乎横扫全浙,不也是没有把衢州府城打下来吗?

衢州府城坚而险,此前,石达开率数十万大军打不下,后来,李世贤10余万大军又攻衢州府,只打了6天就知道打不下来,转兵而去。

战于衢州,才是左宗棠的实际目的。

衢州府不好打,不可能一鼓而下,同时,衢州府城三面环山,因此,李世贤如要攻略衢州府城,关键是要控制住三面山地的若干据点,才可能瓮中捉鳖。

然而,李世贤既要分兵把守各处要隘,就势必要分散兵力。

隘口作战,兵力展不开,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利于更精者而不是兵力更大者。

左系湘军兵力不如侍殿军队,但战斗力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如此,战局,变得对左宗棠有利了!

连破侍王,局势转好

当时,李世贤由金华、龙游、寿昌兵分三路,进至大洲、金旺一线,分兵据守招贤。

左宗棠到来后,先集中兵力击退招贤太平军。

李世贤督师屯于毛村,分兵迂回进攻峡口。

左宗棠立刻传檄广信防军增援,集中兵力在清湖与兵力集结未整的李世贤交战。太平军大败,李世贤本人都差点被俘。

随即,清军乘胜追击,在石门再破太平军。

李世贤无奈,只好放弃花园屯等地,回防龙游、寿昌、龙溪,退回了此前的太平军的控制区。

随后,李世贤不甘心,一面令严州太平军反扑左宗棠留在遂安的部分部队,一面在北路峡口连营30余座,并企分兵在其他地方筑垒,企图继续进逼衢州。

然而,留守遂安的左系的防御作战取胜,继续保持对严州威胁;同时,左宗棠又集中兵力,对连营30余座的太平军展开“外科手术”,各个击破。

经一连串的激战,李世贤对摧毁左系湘军失去了信心,遂转取守势。

如此,攻守易形了!

僵局中的缓慢进展

李世贤在龙游、寿昌、兰溪、汤溪一线严密设防,构成拱卫金华的屏障。

左宗棠企图“先拆藩篱,后克重镇”,率军进攻龙游、寿昌等地。

然而,太平军的兵力优势摆在那里,左宗棠虽然奋力进攻,但难以取得突破,顿兵40余日。

这时,天京催李世贤救援越催越紧,李世贤遂决心展开攻势,目的是要挫一挫左宗棠,然后再去天京。

然而,左宗棠攻不破太平军的防线,李世贤的反击也无法取胜!

如此,战事陷入了僵局。

当然,即便如此,局势依然在朝着有利于左宗棠的方向发展。

太平军打下浙江的时间还很短,在各地的统治尚不稳,尤其是各类团练蠢蠢欲动。

而李世贤为了加强正面与左宗棠作战的力量,不断从各地抽调兵力。

因此,太平军在处州、台州、温州等地的力量进一步薄弱,在当地的清军和团练的反击下,节节败退。

当然,总体来说,总的局势依然是僵持。

左宗棠虽然厉害,但总的实力差距摆在那里,兵力少而精的左军,与兵力强而不精的太平军,基本上旗鼓相当!

而浙江战场僵局的打破,还是有赖于整个太平天国战争全局的发展。

机会

此时,李秀成放下了江苏的事情,联合大军,开始救援天京的作战!

李秀成都去了,李世贤总不能再推脱了呀!

于是,李世贤遂亲率大军前去天京会战。

李世贤计划,40天内,必然返回,因此,要求留守部队务必坚持40天!

李世贤率军北援天京,自然带走了大量部队,如此,浙江战场的兵力大减。

然而,即便如此,太平军留守部队的兵力优势仍然远远多于左宗棠,本不至于40天也扛不住。

只是,李世贤在人事安排上出现了严重错误。

李世贤将离开期间的统帅之任,指定给了李尚扬。

李尚扬,是李世贤最信任的将领,但是,他年纪比较轻,资历不深,爵位也不高,难以服众。

同时,此时留守浙江的军队,许多是来自天地会、地方武装,或太平军其他派系的,关系复杂,各怀心思。

如此,留守浙江的太平军,不但兵力被大量抽走,而且···指挥也涣散了···

当然···还必须说一句:李世贤可不是只离开40天,他这一走,就再没有回来了···

凡此种种,皆给了左宗棠从根本上改变局势,取得胜利创造了机会!

而左宗棠,是不可能浪费这样的机会的!

把握良机,夺取浙西

当时的左宗棠可不知道李世贤什么时候会回来,时不我待,他立刻展开战略进攻。

1、开局不顺。

左宗棠遂集中兵力,进攻龙游等地,企图中央突破。

然而,太平军虽然抽走了许多兵力,实力上仍然很强,左宗棠连续进攻,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每次进攻,辄伤精锐···进逼愈猛,伤亡愈多”,代价也很惨重。

看来,要打开局面,还得出奇。

2、调整方略。

左宗棠调整了方略。

他发现:太平军虽然拼力死守,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各自为战,只是消极防御。

因此,左宗棠派兵截断了龙游等地太平军粮道,转为久困。

而在困龙游太平军的同时,左宗棠再次将进攻重点转入了严州方向!

严州的太平军空虚,左宗棠很快就取胜,斩断了太平军浙西防御体系的右翼。

随即,左宗棠回攻龙游。

3、诱降之法,“先擒王”。

此时,龙游太平军因为粮道受阻,已经大为削弱。

然而,即便如此,左宗棠的进攻,依然屡屡受挫。

但是,左宗棠敏锐地观察到:李世贤走后,李尚扬缺乏威信,许多太平军将领出现了动摇。

因此,左宗棠遂采取连续突击+诱降的战法。

具体做法是:将攻击重点瞄准诱降目标,然后诱降,在诱降成功后,打开口子,乘胜发展!

由于太平军此时缺乏统帅统一调度,因此,太平军受到重点攻击的一部,常常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在意志不坚定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被诱降!

如此,左宗棠连续诱降成功,连破数处。

而汤溪的太平军一些将领接受诱降后,与湘军里应外合,俘虏了李尚扬及其他7名太平军将领。

如此。太平军失去了统帅,土崩瓦解!

左宗棠遂乘胜紧急,连续拿下多地!

最后,金华守军失去斗志,弃城而去!

如此,左宗棠拿下了金华,全取浙西!

夺取杭州,功成!

这时,中外联军又攻陷了浙东地区。

浙东地区的作战,主要是中外联军执行的,并不是左宗棠本部所为,而且,浙东地区的太平军力量本就相对薄弱,那里的作战本身不具有决定性,所以,咱们就不赘述的。

接下来,左宗棠要夺取的,就是杭州了!

杭、嘉、湖地区,虽在浙江,但因为与李秀成的苏南根据地连成一片,因此,长期由李秀成所部把持。

当然,李秀成连守自己的苏州都没有精力,所以,这里的太平军主要由汪海洋指挥。

1、进攻受挫。

汪海洋看出守杭州的关键,在于守富阳。

富阳背江面山,右阻一溪,形势险固,又是拱卫杭州的南路屏障,自然是关键所在。

太平军在此大力修筑城垒,防御严密。

左宗棠来攻时,汪海洋迅速收缩兵力于富阳。

左宗棠在摧毁太平军水师后,立刻展开了对富阳的猛攻。

然而···忠王的部队装备比侍王好,有各类西洋火炮,防御严密。

因此,左军连战不利,攻势停顿了下来。

2、调整力量,一举破富阳。

左宗棠停顿后,不断集结力量,并做了针对性调整。

左宗棠确定:以富阳城北鸡笼据点为关键。

这里是太平军粮道枢纽,可与杭州沟通声援,确实是关键所在。

问题是:这里的地形险要,强攻甚难。

左宗棠在认真分析后,确立了以集中火力的方式来打开局面。

他再三请来了法国人带轮船洋炮抵达,加强火力和水面力量。

随即,轮船掩护突击队渡江迂回,调法国人率领的1500人由宝塔岭脚登岸。

随即,他们以洋炮猛攻,掩护突击队进攻!

经过一昼夜的疯狂轰击后,突击队冲击,鸡笼在内的城北全部营垒全部被攻破!

随即,左军与常捷军联手,攻破了富阳!

3、夺取杭州。

随即,左军直逼杭州。

而攻杭州的作战,开局同样很困难。

尽管得到了常捷军相助,但是,无论是余杭还是杭州,太平军皆进行了坚决抵抗,左军损失惨重,却不能得手!

无奈之下,左宗棠只好再次放缓了脚步。

随即,左宗棠再次拿出了自己的法宝:围困+诱降。

此时,太平天国的形势更加危急,太平军人心更加不稳。

因此,左宗棠先是采取围困之法,加剧太平军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诱降。

诱降的效果果然是斐然的。

陈炳文的族兄陈大桂企图投降,尽管被粉碎,但使太平军人心更加浮动。

左宗棠趁势再次猛攻。

尽管陈炳文等人骁勇异常,依然屡屡挫败左军,但是,外围各地就守不住了,一一被左军攻破。

太平军知孤城难守,趁夜突围而出。

如此,左宗棠夺取了杭州!

4、夺取湖州等地。

此后,左宗棠又发起了对太平军最后据点湖州的进攻。

这一次,左宗棠北联淮军、外引洋人,淮军、湘军、洋枪队,联合进攻。

如此,虽然战事持续了较长时间,甚至持续到湘军攻占天京之后,但总体上,此时大局已定,清军始终掌握绝对优势,不再赘述!

如此,左宗棠全取浙江,终成大功!

左宗棠全取浙江,胜负关键是初期在金华地区与李世贤的交战。

当时,左宗棠的力量处于绝对劣势。

尽管太平军的问题极多,但是,实力的悬殊摆在那里,左宗棠要打开局面是十分困难的。

然而,左宗棠敏锐洞察出太平军的问题,通过灵活的用兵,在兵力严重不敌的情况下反而早早掌握了战局主动!

随后,左宗棠又把握住了太平军的几乎每一个纰漏,或取围困之法,或取诱降之法,或在增强火力后强攻,或在先攻他处后回攻,手段丰富,表现出极为全面的才能!

太平天国失败了。

然而,左宗棠真正的巅峰之作,还远未到来!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