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有哪些道德规范?

棋观文文 2024-03-06 09:40:51
什么是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即儒学、儒教、孔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以忠孝仁义等为核心价值观的道德规范,既是个人为人处世的道德修养智慧,也是政权治国理政的政治学说。不管是哪种政治学说,也不管是哪种宗教理论,归根结底,都是政府治心、百姓修心的工具。严格来说,儒家学说不是宗教。儒家传统道德规范可以概括为三纲、五常、四维、八德、五伦、十义、三从、四德。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君为臣纲”是社会关系的秩序,“夫为妻纲”是男女家庭关系的秩序,“父为子纲”是父子血缘关系的秩序。“三纲”确立了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包括君权本位、男权本位和长者本位,与科学、理性、民主、自由的现代精神相左。理性就是运用理智控制行为的能力。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自由就是在法律不禁止、道德不违背和信仰不反对的前提下,可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的权利。自由以自我约束为前提,越自律就越自由。五常: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四维:礼、义、廉、耻。礼:《左传》说:“礼者,理也”,即文明礼貌,知书达理,互相尊重,彼此谦让,表现为尊亲、敬长、敦戚、睦邻。义:公道正义,讲诚信,重友情,大义秉公,光明磊落,作风正派,见义勇为,不搞阴谋诡计。廉:清廉高尚,无私无欲,不贪不占,洁身自好,奉公为民。耻: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对于坏事有厌恶之心,羞于去做,有是非观念。管仲比孔子还早出生171年,他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是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管子》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又讲“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 ,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忠:忠于君王,忠于事业,忠于职守,忠于民族,忠于国家。孝:孝敬父母,孝敬老人。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在中国古代,不供养父母、祖父母就是不孝,是一种严重的罪行。仁:以宽厚仁爱之心待人。爱:在家敬兄爱弟;在事业上,要尊重领导,体恤下属;在社会上要敬信朋友。信:讲信用,不虚伪。义: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和:和谐、协调,万事和为贵。平:和平、太平、公平、均平。五伦:忠、孝、悌、忍、善,分别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臣子要忠于职守,君王要以礼相待;父亲要慈祥,子女要孝顺;兄长要照顾弟弟,弟弟要敬重兄长;夫妻之间要忍让;朋友之间要讲信义。孝顺,孝是指尽心奉养父母,顺是指顺从父母的意志,尽孝容易尽顺难。孟子认为,五伦就是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即: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夫妻之间要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理和行为准则。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的君来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每个人必须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可乱来。违反了五常五伦,就是广义上的乱伦,在古代属于很重的罪名;在法律或风俗习惯不允许的情况下,近亲属之间发生性行为或结婚,如父亲与女儿之间、母亲与儿子之间、兄弟与姐妹之间、公公与儿媳之间、岳母与女婿之间,则是通常意义上的狭义的乱伦。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三从四德: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三从”要求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反驳长辈训导;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想法扶养孩子长大成人,并尊重孩子的个人意志。这里的“从”不但有“服从”、“跟从”之意,还有岗位分工的“从事”之义。“四德”要求女子:德、容、言、功。女子最重要的是品德,能正身立本;“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功”,即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儒家的德就是君子之德。《大学》云:“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长树先长根,立人先立德;根乃树之基,德乃人之本。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卷一《周纪》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道德对于个人、社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整个国家、民族、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克己守礼,注重君子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提倡教化和仁政,反对暴政,轻徭薄赋,力图重建礼乐秩序,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孔子认为人性本善,主张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守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恕,宽恕、容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认为己所欲,亦不可施于人。富贵不能淫的淫,不是淫乱、荒淫的意思,而是迷惑的意思。万恶淫为首,这里的淫字也不是淫乱、荒淫的意思,而是过多、过分的意思,与浸淫的淫是一个意思。淫乱的淫的本来字是婬,后来淫字通婬字,才造成了现在的误解。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前显贵,人后受罪。想要成就大事,必先吃得大苦。所有的收获都有“代价”;所有的煎熬,都有“补偿”。荀子虽是儒家,却是一个被赶出孔庙的另类儒家,认为人性本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荀子还是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宇宙运行有其客观规律,人可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荀子·荣辱》讲: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都是其门下高足,认为人性本恶,所以要严刑峻法。

1 阅读:5

棋观文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