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肉的嘌呤含量还高!痛风患者少吃的三种蔬菜,一定要了解

翰藻评健康 2024-12-28 21:44:52

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痛风患者而言,这句话更是有着切身的体会,这种疾病让患者在饮食上不得不格外小心。你知道吗?有些蔬菜的嘌呤含量甚至超过了肉类,对痛风患者来说可谓是“隐形的威胁”。

一、注意这三种蔬菜比肉的嘌呤含量还高!

在我们日常饮食当中,我们会认为肉类是嘌呤的重要来源,实际上一些蔬菜嘌呤含量远超一些肉类,这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是“隐藏的地雷”,我们应该及时去排除这些隐患。

第一种:芦笋

这种蔬菜的纤维含量非常高,对于降脂减肥有非常好的积极效应,含有的粗纤维对于改善肠道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含有的其他营养素对于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积极效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嘌呤含量也比较高,每100克当中含有的嘌呤含量可达到500毫克,这个数值超过许多肉类。

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芦笋会成为高嘌呤食物,其实这与它的生长环境和生物特性有关,这种蔬菜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该蔬菜的根部能够在土壤中充分吸收养分,这种养分还会被储存在根部,在这一过程中能储存大量嘌呤物质,这些养分会不断地供给芦笋茎部和顶部,这使得芦笋整个可食用部分都含有比较高的嘌呤物质。

如果摄入过多,那么可能导致机体尿酸水平升高,诱发一些痛风症状发生,建议相关疾病人群在饮食上减少或限制芦笋的摄入量,或者搭配其他低嘌呤的蔬菜摄入,来中和总体嘌呤摄入量。

第二种:豌豆苗

这种蔬菜的口感非常鲜嫩,而且吃法也非常丰富,许多人都非常喜欢这种蔬菜,它本身的营养价值也非常显著。

但其中的嘌呤含量也比较高,与芦笋的嘌呤含量不相上下,每100克当中含量可达500毫克左右,与豌豆苗类似的豆芽类蔬菜含有的嘌呤也比较高。

豌豆苗之所以嘌呤含量比较高,与它的发芽过程产生的生化反应有一定关系,它在生长发育和代谢活动中会合成和分解嘌呤物质,而这种嘌呤物质在发芽过程中不会被完全分解,而是随着芽菜的生长出现积累现象,嘌呤含量比较高的部位主要集中在根部,对于喜欢吃豌豆苗的人群来说,可以将根部去除,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它的嘌呤含量,最主要的是需要控制摄入量。

第三种:紫菜

这种蔬菜是一种水生植物,它具有非常独特的口感,而且富含纤维素和微量元素非常丰富,可以有效促进我们的肠道功能运作,其含有的碘元素还能有效保护甲状腺健康,对机体有许多方面的好处。但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嘌呤含量也比较高。

每100克所含的嘌呤量可达到150~500毫克,不同种类的紫菜,其嘌呤含量可能存在显著差异,生长在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海域中的紫菜,其嘌呤含量可能相对较高。

烘干的方式对嘌呤含量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出现过度烘干的现象,会导致紫菜当中的嘌呤物质出现浓缩现象,这就是其含量出现了升高。一般经过标准烘干的紫菜,每100克干紫菜,可含有415毫克嘌呤。

这种蔬菜之所以嘌呤含量那么高,与它的生长环境有关。它主要生长在海水当中,海水当中含有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非常丰富,当然也含有嘌呤这种生物活性物质,它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地吸收海水当中的养分,在这个过程中无法避免地吸收了嘌呤这种物质。

嘌呤这种物质在紫菜生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生化反应,紫菜会出现合成和分解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导致嘌呤在紫菜体内进行了积累,所以导致这种蔬菜的嘌呤含量比较高。

我们建议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应该控制紫菜的摄入量,尽量避免或减少紫菜摄入,如果需要摄入时,可以与其他低嘌呤食物进行搭配。

痛风疾病是由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一旦发作可以表现为关节头痛红肿等症状,随着机体尿酸含量的升高,这些症状会越来越严重,这些症状很可能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急性症状发生。

所以这类人群要积极控制嘌呤摄入量,同时结合其他医疗治疗方法来控制和缓解痛风症状。

我们在控制嘌呤摄入量,可能会出现一些饮食方面的误区。

二、痛风饮食调整时,注意避免这些误区

对于痛风饮食调整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许多患者都知道需要忌口,在饮食方面尽量减少嘌呤的摄入,但也有可能会因为某方面的误区,导致误食了高嘌呤的食物。

误区一:动物蛋白等于高嘌呤食物

这是多数患者都会出现的误区,认为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就含有比较高的嘌呤,认为所有的“荤菜”都含有高嘌呤,导致许多患者都很少摄入动物蛋白,这种饮食方法严重影响了膳食平衡,可能导致身体所摄入的营养不足。

当然部分动物蛋白食物确实含有比较高的嘌呤,这些动物蛋白食物我们需要注意一下,尽量不要吃海鲜类和动物内脏这两种动物蛋白食物,常见的动物肝脏,沙丁鱼鳕鱼等都含有比较高的嘌呤含量,如果摄入过多很可能导致相关症状发作。

对于一些猪肉牛羊肉一般的肉类食物,它们的确含有一定嘌呤,但以上述两种动物蛋白食物相比含量比较低,我们可以适当摄入,但是一定要控制好摄入量。

牛奶蛋类等动物蛋白我们可以放心摄入,它们不仅含有优质的蛋白质,嘌呤含量也比较低,既能帮助我们营养机体,又不会导致痛风指标升高。

误区二:只喝汤不吃肉,嘌呤不会升高

我国的饮食文化当中认为汤品是比较滋补养生的饮食,但对于痛风患者来说,一些肉汤或者菌菇类汤可能会使我们的痛风指标升高。

部分痛风患者认为只喝汤不吃肉,不会使嘌呤指标升高,实际上只喝汤比只吃肉嘌呤含量升高的可能性更大。

嘌呤这种生物活性物质,它是比较容易溶于水,我们在烹饪的过程中大部分嘌呤都会融入汤内,所以一些肉汤和菌菇类汤,它们的嘌呤含量是比较高的,如果我们摄入这类汤品过多,很可能诱发相关疾病发作。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建议减少肉汤和菌菇汤摄入,或者在烹饪前将这些食物进行焯水,也可以去除一定量嘌呤。

误区三:只控制嘌呤,不用控制总热量

部分痛风患者在饮食调整过程中,只关注于嘌呤的总摄入量,认为只要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就不会导致疾病发作了,实际上痛风与长期高热量饮食也有密切相关的联系。

我国2019年版的痛风诊治指南当中就明确指出了,痛风和高热量饮食呈正相关,而且肥胖因素也会影响尿酸水平。

所以痛风人群不能着眼于嘌呤摄入量,还要积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只有全方位地调整饮食才能稳步高效地控制尿酸水平,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痛风发作。

误区四:茶水咖啡具有排尿酸作用

有些人认为茶水和咖啡有助于尿酸排出体外,所以部分痛风患者会大量摄入这类饮品,实际上这类饮品对我们的神经有比较大的刺激性作用,如果摄入过多也会增加痛风发作风险。

因为这类饮品会使我们的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可能会导致晚上睡不着,这严重干扰了我们的作息,作息紊乱又会影响代谢系统,而痛风又是代谢紊乱的表现之一,所以摄入这类饮品可能会刺激代谢系统损伤,对于控制痛风发作有负面影响。

我们建议减少这类饮品的摄入,多喝一些白开水来促进尿液排出,这样可以促进尿酸排出体外,痛风患者每天要饮用两升左右饮用水,如果出现了肾脏结石的问题,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如果伴随着其他肾脏问题,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饮水量,以免摄水量过多造成肾脏负担。对于痛风患者,我们除了要了解这些误区外,还要积极地监测疾病变化。

三、建议痛风患者及时监测这些指标

需要监测一个关键指标血尿酸,正常情况下,男性该指标水平不超过420 μmol/L,女性不能超过360 μmol/L,已经绝经的女性和男性标准一致。

这个指标能够直观地观察机体尿酸代谢问题,如果这项指标异常升高,则意味着尿酸盐在关节和软组织内可能会发生沉积现象。这项指标还是我们监测药物疗效和尿酸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根据这项指标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来保证治疗效果和效率。

我们还需要监测肾功能,尿酸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尿酸水平会对肾脏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如果该水平长期处于较高状态下,那么对肾脏的负担也比较大,肾脏长期处于负荷状态,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我们通过监测尿肌酐和尿素氮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和过滤功能,如果功能已经出现了损伤现象,则意味着机体内的尿酸无法正常排出体外,这种情况可能会加重病情,对此需要进行医疗干预。

我们还需要监测血常规,监测质量指标,主要是观察机体的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机体是否发生了炎症反应,还能有效反映炎症的严重程度。

痛风盐在机体内发生沉降后,会对关节或周围组织进行腐蚀,机体对于这种物质会进行干预,免疫系统发作就会造成组织周围出现炎症反应。

了解这一指标能够及时发现感染迹象并采取措施。

我们还需要监测C反应蛋白和血沉,这些指标可以有效反映疾病活动性,如果处于疾病发作期这项指标会出现升高现象,血沉也会出现加快现象,此时我们就能看出病情是否在发作期。

根据这一指标对于病情活跃的患者进行治疗力度加强,可以有效缓解一些急性症状发生,有效预防一些不必要的损伤。

痛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重视饮食调整,对一些比肉嘌呤含量还高的蔬菜一定要限制摄入,上面提到的这三种蔬菜,我们都需要积极控制摄入量,除此之外一定要避开饮食调整的误区,积极地监测痛风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文献参考:

[1]《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这些食物一定要少吃!》。健康时报.2022-10-17.

[2]《尿酸高是吃出来的?很多人都误解了!可能是这些地方出了问题…》。科普中国.2022-01-10.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