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中国“胸有成竹”:你们的“黑铁时代”,我的起跑期

白丁财说 2022-03-25 17:31:43

现如今,几家地产龙头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甚至于,连“宇宙第一房企”都打起了信心保卫战。

难怪,万科郁亮会将当下房地产行业所处的时代,定义为“黑铁时代”。

不过,在绿城中国眼里,当下正是逆势扩张、冲击龙头席位的绝佳时机。

张亚东明确表示,2022年到2025年三年是绿城的起跑期。

曾几何时,绿城中国也曾将万科有关房地产时代的表述,视为行业风向的重要参考。

如今,张亚东忽视“黑铁时代”的警示,誓要搏个龙头席位。

“白银时代”的谨慎,“黑铁时代”的逆行

2017年8月,时任绿城中国行政总裁的曹舟南,在公司的年中业绩发布上称,“去年我说过,抛开有质量的增长去追求规模,规模越大死得越快。所以,此时此刻,我坐在这里是非常淡定的”。

彼时,在“规模为王”的环境下,绿城中国的销售额明显掉队了。对此,曹舟南不以为然,并强调称,未来两年是房地产行业“最复杂、难受时期”。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绿城中国盈利表现的向好。彼时,其毛利率达到27.5%,相较上年同期25.3%有所提升,部分一二线城市的项目,毛利率高达30%以上。

巧合的是,几天前的万科业绩会上,郁亮坦言,地产市场进入“白银时代”后,万科如履薄冰。

与其观点相似,对于当时的房地产行业,曹舟南频频用“兵临城下”来形容。

由此看来,关于规模与利润的抉择,曹舟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规模暂缓、利润优先。

然而,这一切,随着张亚东的入主而彻底改变了。

2018年,张亚东空降绿城中国,担任总裁。自此,绿城中国正式启动高周转扩张模式。

为了扩充土储,绿城中国不断加大土地投资力度。2019年,张亚东更是请绿城老将郭佳峰出山,主管投拓事务。

规模扩张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而在2021年3月的年度业绩会上,张亚东抛出新的增长目标:到2025年,绿城中国自投项目的合同销售额达到4500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为15%。

为了成功完成这一目标,整个2021年,绿城中国耗资近千亿元权益拿地,技惊四座。

进入2022年以来,绿城中国的拿地热情依旧不减。1-2月,绿城中国以208亿元的权益拿地金额,位居房企拿地排行榜首位。

就在2月中旬,万科郁亮在集团年会上,将当下房地产行业所处的时代定义为“黑铁时代”,并提到2022年是万科“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一年,“要么死,要么活”。

然而,万科的此次“警示”,不再引起绿城中国的“共鸣”。

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张亚东称,2022到2025年三年是起跑期。而对于未来发展策略,张亚东称,“绿城前三年怎么做的,今年怎么做,后三年还要怎么做”。

前三年是大举拿地、高周转扩张,那么后三年绿城中国也必将延续这一势头。

这是别人的“黑铁时代”,不是绿城中国的“黑铁时代”。

玩转利润、融资和“三道红线”

不过,在追逐规模扩张的途中,绿城中国并不是全然没有后顾之忧。

比如利润、融资和“三道红线”等,绿城中国必须兼顾。

首先谈利润。

在2021年6月的股东会上,张亚东曾承诺,绿城中国不仅要在销售、投资方面增长,利润增速也要远远高于同行。

不过,从年报数据来看,2021年绿城中国的毛利率降至18.1%,较上年同期下降了5.6个百分点。

上一次绿城中国的毛利率低于20%,还是在2017年。

毛利率如此低,还是因为绿城中国屡屡高价拿地,削弱了项目的利润空间。

不过,绿城中国自有打算。无论毛利率有多低,只要营收的盘子足够大,利润指标就不是问题。

年报显示,2021年绿城中国的营收增长了50%,受此影响,其毛利、净利润、归母净利润都跟着水涨船高。

归根结底,绿城中国这是在利用规模扩张来保障利润增长。

此外,绿城中国还不断缩减永续债规模。毕竟,永续债利息过高,会严重侵蚀其利润空间。

时至今日,绿城中国的永续债规模,已经从去年年中的180多亿元,缩减至几十亿元,效果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规模扩张,还是缩减永续债规模,都是要靠资金撑腰的。

光靠绿城中国的自身造血,显然是不够的。

融资,成了资金的重要来源。

毕竟,扩张拿地的资金,一部分得靠融资;置换永续债的钱,同样来自融资。

年报显示,2021年绿城中国的融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07.4亿元,而经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都是负的。

进入2022年以来,绿城中国继续密集发债融资。

1月,绿城中国发行信用债26亿元、境外债25.3亿元,合计51.3亿元,融资规模行业最大。

2月,绿城中国拟注册发行两期中票,规模分别为20亿元,15亿元。

当前,房地产行业的融资环境仍然紧张,但绿城中国却能顺利发债融资,全靠中交集团的背书。

不仅发债顺利,绿城中国的融资成本还不断下降。

去年期末,绿城中国的融资成本已经下降至4.5%,处于行业低位。

既然能借到更为便宜的钱,那么永续债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乎,绿城中国不断推进永续债的置换工作。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频繁融资,绿城中国的负债总额势必将持续上升。

而且,绿城中国的“三道红线”还踩中一道红线,2023年是达标的最后期限。

少数股东权益派上了大用处。

要知道,不管负债如何增加,只要所有者权益这个分母足够大,这就不算什么大事。

数据显示,2021年绿城中国的少数股东权益规模接近翻倍,大幅增至622.08亿元,占所有者权益比例已经高达58%。

也就是说,在“三道红线”达标这件事情上,绿城中国完全可以凭借增加少数股东权益来操作。

综上所述,绿城中国的利润可以靠规模扩张、规模可以靠融资拿地、“三道红线”又可以靠少数股东权益操作。

办法总是有的。

只不过,在当下的“黑铁时代”,绿城中国真就“胸有成竹”了?

0 阅读:159

白丁财说

简介:专注地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