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医院,先要看看老百姓的口袋,才能确定生了什么病

半刻闲情 2024-08-31 15:48:48

为官一任,本应造福一方。

结果却是,满口仁义道德,一心敛财逐利。

隋朝的杨素在历史书上是一个大权臣,《杨素传》记载,这个人当时为了敛财,手段是“猥琐至极”。杨素还没上位时,在杨坚和百官面前提出“大修水利”的工程,讲得头头是道,让当时所有人都眼前一亮,觉得他是个为民为国的有才之士。

结果,大修水利只是一个名义,借着这个名义,杨素强征民夫、大量敛财,谁不听话谁敢多嘴就拖到暗地里活埋。老百姓没有从“造福天下”的工程里得到任何好处,反而因为被迫劳役,没有酬劳,导致病死、饿死者众多。

只有杨素一人得利,升官发财,变本加厉。

讲这段历史,主要是今天看到的一个新闻,与此几乎如出一撤:昆山虹桥医院被曝出内部聊天截图,高层工作人员竟然要求医生要想方设法“让患者消费到7000元”,并骂道:这个月谁再单体低于7000元,就都滚蛋别做了。

真是人无廉耻,百事可为。

正如《让子弹飞》里师爷的臭骂:简直就是土匪,土匪都不如,还说让人家百姓念你们好?就是一句话,恶心。

我一直认为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不同于寻常工种,他们悬壶济世,并不希望“客人很多”。却没想到,他们悬的竟是百姓的钱袋子。

更讽刺的是聊天记录截图曝光出来后,还发生了一些其他的小插曲。

一开始是发布上述内容的账号上,爆料内容神秘消失。

随后记者联系到该家医院,对方称不可能有这种事,在他们医院看病,消费都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结果由于记者继续收到爆料以及调查,该医院又回复称“发布要求患者不低于7000元的工作人员已经离职”,并表示该工作人员“陈某某”不是医生,只是在医院里工作而已。

一波三折,从一开始的删帖,到接着的否认,再到最后半遮半掩的承认,到底是在打谁的脸。

以前说是医者父母心,结果现在病患成了他们的财源。以前去医院是给病患瞧病,现在去医院是瞧病患的钱包。

还好现在没有悬丝诊脉的操作了,否则把丝线系到钱袋子上,怕是要让史书里所有的奇葩事件都黯然失色。

根据当地的官方通报内容来看,问题属实,调查组已经完成了调查取证,下一步就是对医院做出处罚。

如果说学校,是一个国家的未来。那么,医院,就是人类的未来。

可现在看到这种开医院一心只为了赚钱,甚至恨不得把手伸到前来看病的患者口袋里先看看“有多少钱”,再来谈对方得了什么病,问题有多严重,本末倒置到了疯狂的地步。

不仅像杨素那样失去了“底线”,也完全忽略了普通老百姓把钱存进口袋的不易。

昨天四川遂宁官方“辟谣”了一件事情,此前媒体报道称农村老人收玉米的时候,在地里头热死了。一度引起大量网友的共鸣与心痛,感叹民生之艰。

现在官方回应了,称老人已经80岁,也不完全是晒死、热死,有多种因素,不仅本身患有基础病,近期还感冒了。

可这能说明什么呢?这真的算作辟谣吗?

更多的普通人会感到难受,一个80岁的老人,本身患有基础病,近期还感冒,仍然要顶着38度的高温去玉米地里干农活。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或许,有些人眼里只看得到这种诗人对乡村的讴歌吧,殊不知,陆游用这样轻松写意的话,正是在反讽那些轻视农民困苦的人。

不是老百姓们不听劝,几次三番提醒了高温还要外出;也不是老百姓们如此热爱劳动,片刻不肯歇歇;更不是玉米地里挣钱简单,老人不肯浪费每一分每一秒……大家都很清楚其中缘由,虽然官方已经“解释”了,但解释恰恰是再一次对屈原那句话的陈述。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医院去翻这样的老百姓的口袋,你说有些人他还能算是个人吗?

其实很多群众口袋里那点钱,都是这样一分一分攒起来的。他们没有多余的房子出租,板车也跑不了网约车,倘若生一次病就要花光他们多年攒下来的全部存款,良心不会炸吗?

8月30日有条让我很是吃惊的消息,但从新闻的“热度”来看,似乎没什么人在意。根据媒体报道,一名男子上班104天,仅仅休息1天,突发疾病去世了。

我无法理解上104天班休1天是什么概念,是什么滋味,我没这么干过。想必你们也不知道个中辛酸。但身上若无千斤担,谁又愿意这样用生命、用健康来赌明天?

一些外国人说,中国人极其坚强,他们能用意志力战胜任何疼痛。这话其实褒贬双意,因为坚强代表一方面,另一方面无视身体上各种器官的警告,只能算一种悲哀。

去年看到过一位杭州骑手由于实在太劳累,突发心脏问题倒地的新闻,之所以到现在还一直记得,是因为当时报道下面的一句话:他在ICU里躺了5天不止,这可能会花掉他4年送外卖攒下的所有钱。

那种莫名涌现出来的情绪,无法描述。骑手的父亲也是一名打工人,当晚从外地赶过去,才发现儿子过得非常艰辛,却只能默默落泪。

租的房子只有4平米,衣服要晾在自己的头顶上。

据说后来小伙子脱离了危险,这当然是好事,也有媒体采访了他,他说准备和父亲一起回家。或许,在鬼门关外绕了一圈回来,虽然没改变现实,但是改变了他的一些想法吧。

普通老百姓们在这个忙碌的世界各自奔波,虽然大多数不会有交集,但是大部分都极为不易。要体谅这种“不易”,即便不能如于谦一般“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至少也该守住最后的底线。

《杨素传》中的典故,便是一种警示。

医院更是如此,它不能出任何问题,不仅不能作假,更不能被当作是一种从老百姓身上牟利、挣钱的商业。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切莫忘了,医院只有缴费的“窗口”,从无“收银台”。

1 阅读:37
评论列表
  • 2024-08-31 17:58

    很多医院的床位,内部也是有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的最低消费水平的。低于该消费水平的患者,就该被出院了。换消费水平高的患者进来。

半刻闲情

简介:时事新闻、搞笑视频、影视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