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人们会对网上的举报,逐渐感到疲劳。
昨天官方媒体“四川日报”转发了这条“所长举报纪委官员与当地首富勾结,关了他两年”的消息,只不过一天时间过去了,无论是“点赞”还是“评论”的数量,都寥寥无几。
所长举报副书记、纪委官员很不可思议吗,之前不是刚出现过派出所所长举报局长的新闻。这或许就是大量网友看到这个消息时的反应。
当然,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人们眼里,这所长自己也不一定是什么好东西。而帮助一个“坏东西”的,似乎并没那么值得兴奋。
于是大家也就看看,然后不说话。
有问题吗?我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没救。
另外大家也逐渐开始厌恶和傻逼辩长短了,常年孜孜不倦的教诲,让一些人的脑子已经奇怪到了“A有问题,他举报B就一定是在给境外势力递刀子”这种程度。
他们绝不相信这是一种内部的互相腐败,是双方都有问题。一定有一边是好人,非黑即白的念头,2024年了也没能战胜他们愚昧的信念。
不过这些吧,都是很微小的细节,潜移默化的让我们对这种举报丧失掉一些兴趣,可能连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
比如我,这个号没有留言功能,起初是很抗拒的,没有留言功能就不能和读者讨论,这个号就不完整。后来渐渐释怀了,连我自己都没发现。因为另一个有留言功能的号上,总有人留言问我收了老b登多少钱,或者直接一顿无脑的污言秽语。
慢慢就觉得没那个功能也不全都是坏处,至少清静了,文章写给正常人看。
潜意识之外,还有更“正规”一些的理由,比如不是“不感兴趣”,而是“不敢兴趣”;比如网络举报太多,审丑疲劳;比如吃饭的压力越来越大,没时间感兴趣等等,是列举不完的。
唯一能确定的,只有最后那个结果:越往后,网络举报的内容除非真的到了“震撼人心”的程度,否则会越难。
与“难”而对应的,则是互联网“举报”的减少。这其中逻辑同样简单,网络举报得不到重视,被举报的人必然会出手打击报复,人们会变得更加不敢举报,如履薄冰。
一波一波的,这便是互联网。其实今天看“李佩霞”事件的通报,有些人已经发现地方官方的态度了。他们并不希望出现类似的“网络举报”,就算官员有问题,也应该由他们内部自己发现,自己调查,自己处理,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为什么这么说呢?关于李佩霞的通报出来后,她“五毒俱全”的热搜就爆了。
我当然相信李佩霞有“毒”,也相信她违法违纪,但是一个乡干部,你说她五毒俱全,大老虎落马的时候,都没用上这么犀利的形容词吧?
而且关于李佩霞的通报里直接写清楚了很多问题,做假账、违规插手工程问题、为他人在工程项目承揽、工程款拨付等方面牟利、非法收受财物,构成严重职务犯罪等。
这么多事,用屁股思考也知道凭一个小小的乡党委书记干不成呀,她要是五毒俱全了,她后面的人该怎么形容?毒通天吗。
整篇通报,对李佩霞长篇大论,对毛奇却轻轻的一笔带过。是因为毛奇的问题没有李佩霞大,还是因为毛奇纵使出了问题,也是“自己人”,毕竟他没有窝里反?
毛奇当然是跑不掉的,不过至少会给他打个马赛克。今天看官媒对李佩霞的通报,罕见的发现他们这次竟然没有给这种不正当权色交易的始作俑者打上马赛克,反而是高清大图全网放。
李佩霞也活该,没什么可说的,这马赛克不打也罢。
但态度,同样不言而喻。那些举报局长、纪委的所长们,那些自己内部搞窝里反的举报者们,自己的屁股真的干净吗?如果不干净,你会被处罚的更严厉。
一种无声的提醒,或者说警告。而这,也会继续加剧人们对网络举报“不敢兴趣”的现实。
网络举报的“不良风气”,不知道何时会被彻底按下,好奇、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