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一首词,宣纸上滴有多处墨点,点点犹如离人泪

晨晨谈过去 2024-06-22 08:37:15
文/李光荣(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理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这首脍炙人口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既是一首悼亡词,也是一曲忠魂颂。

可你知道吗?毛泽东写这首词的起因是杨开慧生前好友李淑一给毛泽东写信,索要他早年写给杨开慧的一首词,而毛泽东另写了这首词相赠。

李淑一与杨开慧是世交,也是同学,还是闺蜜,朝夕相处,无话不说。在福湘女中读书时的一天,俩人在留芳岭散步,杨开慧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给李淑一看了毛泽东写给自己的“情诗”——《虞美人》,并叮嘱她千万不要说出去。李淑一除了羡慕之外,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知的承诺中,信守诺言,守口如瓶。

星移斗转,时光流逝30多载。1957年l月25日,《诗刊》创刊号首次刊发毛泽东在“马背上哼成的”诗词18首。时任长沙第十中学(即前福湘女中)语文教员的李淑一反复朗读,爱不释手,抚今思昔,不胜感慨。她不禁回想起当年的往事,想起了《虞美人》这首词,但“除头两句记得外,余俱忘却了”,于是在2月7日给毛泽东写信,索取词的全文,以慰思念故友之情。

5月11日,毛泽东在百忙之中给李淑一亲笔回信。对于李淑一信中所提到的那首凝结着他与杨开慧美好爱情的《虞美人》词,三位知情人中,杨开慧已魂飘天国,不可能再“泄密”。面对老友的请求,毛泽东在信中这样解释说:“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罢。”

如今看来,毛泽东所说可能是托词,有其难言之隐。时间虽过去了几十年,其实他也未曾忘却,于迟暮之年把它翻出来,在看到李淑一手书后又几次修改,1961年春书赠副卫士长张仙朋,并嘱咐:“这是我早年写的,没有发表,你替我保存吧。”以后,他又做了几处修改,于80岁时(即1973年冬)交保健护士长吴旭君用毛笔抄清保存。直到他谢世18载后的1994年12月26日,经有关部门允许,“开慧所述”的那首《虞美人·枕上》才在《人民日报》首次公开发表——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而此时,离杨开慧英勇就义已经过去了65年。毛泽东情感天地据守的一片芬芳伊甸园才豁然向世人洞开。

该词题为《枕上》,取首句中语词,写新婚初别枕上的离愁别绪与相思之苦。上阕写“夜”,以一“愁”字入手,极写思念之深切;下阕写“晓”,以一“泪”字收笔,甚言思念之苦涩。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中唯一一首纯粹属于婉约格调的作品,写得真切自然、荡气回肠。

毛泽东留存的《虞美人·枕上》词手迹,现在所见只有一件,写于成稿40年后的1961年,毛泽东已年过花甲,书赠副卫士长张仙朋。原稿中,笔端饱蘸的墨汁在宣纸上滴下有多处墨点,足可见作者写作时不平静的心情,如词中所述如“江海翻波浪”,真是点点犹如离人泪啊!在《人民日报》发表时,该报对手迹做过技术处理,将墨点抹去了。

请对照起来看,下面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6月版《毛泽东诗词传世墨宝》木版水印原稿。

还有,毛泽东后来对《虞美人·枕上》词做了修改,留下了一件由护士长吴旭君用毛笔誊清的经他审定的抄件,即首次正式发表时据此刊印的定稿。定稿与手迹相比,有几处改动。“江海翻波浪”句,手迹作“江海翻江浪”(第二个“江”字可能是笔误);“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句,手迹作“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都灰尽”句,手迹作“晓来百念皆灰尽”。

从毛泽东手迹中可以看出,他将写作时间署为“一九二一年”。吴正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增订本)》这样阐释:“1920年冬,作者同杨开慧在长沙结婚。1921年春夏间新婚不久的作者曾到沿洞庭湖的岳阳、华容、南县、常德、湘阴等地考察学校教育,进行社会调查,本词就是写这次与杨开慧的离别。”而在此之前,李淑一披露此词时,说是作于1920年,“毛主席在和开慧交朋友的时候”。

1921年的写作时间,决定了《虞美人·枕上》词所反映的是作者新婚后的离情别绪,而不是热恋期间的感情波折。这是毛泽东的第一首爱情词,虽出自青年时期,但出手不凡,功力颇深,堪称咏别词的上乘之作。

1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