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记》里,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情节,就是关于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孙悟空与六耳猕猴几乎无法辨别,二者的言谈举止甚至连七十二变都完全相同。
他们相互斗争,但始终无法分出胜负;即便邀请了众多神仙来裁决,也未能得出结论。
这事情闹到了如来佛那里。
如来揭示了六耳猕猴的真实身份,使得孙悟空获得了一次胜利。
随后,如来还向大家介绍了世间存在的四种神奇的猴子。
领悟猴子的智慧,能够帮助他人也能自助。
01
灵明石猴:渡劫难。
灵明石猴是从岩石缝隙中跳出来的,能够洞察天时和地利,能够改变星辰和斗柄。
孙悟空正是这样一种猴子,吸收了天地之间的灵气,聪明灵巧且勤奋好学。
遗憾的是,能力增强的猴子开始骚动,不懂得自己的界限,竟然想要统治天界。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无常。”
猴子的自负,最终受到了惩罚,被压制在高山之下,长达数百年。之后,他被迫戴上紧箍咒,陪伴唐僧踏上西行取经的旅程,历经千辛万苦,不仅要遭受妖怪的折磨,还常常被周围的人误解。
经过重重考验,猴子终于实现了他的目标。曾经的自大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谦逊。
作家毛姆曾指出:“美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它是艺术家在世界的喧嚣和他内心苦痛的锤炼中所创造出的产物。”
当孙悟空被称为齐天大圣时,这意味着他注定要经历诸多磨难,以此来塑造内心深处的美,而非外在的华丽。
生活虽然艰难,但没关系,经历的苦难最终都会成为你人生中的亮点。
你所解决的挑战,将会转化为生活中的一种智慧。
那些从小到大都不愿意接受挑战的人,最终往往会感到可悲,因为他们很可能一事无成。
02
六耳猕猴:渡烦恼。
六耳猕猴是一种聪明的猴子,能够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倾听,似乎无所不知。
当两个人进行对话时,总共有四只耳朵在聆听。如果再加上一个旁听者,就会额外增加两只耳朵。这样的话,总共有六只耳朵。
简单来说,就是“墙有耳”。
掌握过多的信息,会让人感到无尽的困扰。
六耳猕猴通过观察和倾听,掌握了孙悟空的所有技能,但因此卷入了争斗之中。他无奈地感慨道:“看看这二心之争。”
人的烦恼源于内心的矛盾。究竟是忠于自己,还是迎合他人;是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还是受制于他人的影响。
美好的人生,必然是“心灵宁静”的。
如果掌握了大量知识,那么就要学会一项技能——一只耳朵听进,另一只耳朵听出。不要把任何事情放在心上。
03
赤尻马猴:渡生死。
在花果山上,生活着两只赤尻马猴。它们精通阴阳之道,了解人间事务,擅长出入,能够避开死亡,延续生命。
换句话说,他们有可能实现永生。
传闻他前世是南海龙王的孩子,倾心于在天池洗澡的凤凰。
遗憾的是,凤凰不允许他接近,因此染上了相思病,甚至连眼前的事物都看不清了。
多年之后,他因病卧床不起,随后转世为一只双目失明的猴子。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能够睁开眼睛,眼神如同火炬般炯炯有神。
可以说,长生不老其实是不断经历生死的循环。就像猴子一样,除了今生,还有未来的生命。
文学家蒲松龄曾说过:“明智的人看待生死,不过是耳边之事;又何必因生而欢喜,因死而悲伤呢?”
人生在世,应当活得开朗,不必因生死而感到消沉。在世时,尽量付出努力,保持积极心态,这样在离世之际,也能无愧于心。
明白了轮回的真谛,就能够领悟永生的意义。
家中长辈已离世,但后代仍在,家庭的存在依然延续。
人生的主要价值在于告别前辈,培养后辈,以及妥善管理自己的生活。
对生死的看法变得淡然,生活中的痛苦随之减少,快乐则增多。也不再频繁地折腾自己,不会有杂乱无章的欲望。其实一切本无,后来得到了些许,最终又归于无。
04
通臂猿猴:渡岁月。
在花果山中,栖息着两只通臂猿猴。它们掌握着日月的运行,能够缩短千山万水,分辨吉凶,玩弄天地之力。
掌握日夜变化的能力,实在不简单。他还能引导孙悟空寻找武器,并训练猴子们。
最终,通臂猿猴与赤尻马猴联手,成为了花果山的统帅。
在《天地争霸美猴王》中,最初他是一只和善的猴子。由于村民们拆除了供奉他的庙宇,改建了齐天大圣的庙,通臂猿猴因此感到愤怒和嫉妒,便与孙悟空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最终,通臂猿猴经过装扮,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化身为伏虎罗汉。
确实,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会有所改变。正如俗话所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曾经杰出的人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往往会渐渐被人遗忘。就如同通臂猿猴,从被人崇拜,到最终被人冷落。
时间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它不仅能助人取得成功,还能将人遗忘。时间也有能力减轻所有的痛苦。
人生其实就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过程。
聪慧的人,总是随遇而安。太阳升起时,欣赏晨曦;太阳落下时,观赏晚霞;即便天黑了,依然可以期待月亮的升起。
每天的轮回不过是太阳东升西落,月亮西沉东升,象征着美好事物的交替。切勿因昨天牛奶洒了而感到沮丧。
05
明代的诗人谢肇淛曾提到:“将猿视为心灵的神明,将猪视为心灵的奔放,其最初的放纵无论是上天还是大地,均无法约束,而最终归结于紧箍咒,能够让心猿驯顺,至死不变,这也是寻求安宁心境的隐喻。”
确实,通过动物的奇妙故事,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启示,学会自我约束,也能适时放松,这或许就是“心之所向,行而不逾规”的境界。
无论是烦恼、痛苦,还是生死与时光,若能放下心中的执念,便能获得内心的平静。
人们所经历的,终将会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