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走后,黑狗达的世界只剩下屋檐下滴答的雨声。直到鸭子小白摇摇晃晃地钻进他怀里——这团会嘎嘎叫的云朵,带着外婆草帽的温度。”
蔡崇达的《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披着童话外衣,却是一剂扎向成年人的清醒针。它用闽南小镇的质朴叙事,剖开现代人最隐秘的伤口:我们拼命追逐效率与成功,却连一只流浪猫的凝视都不敢回应。
在这个“emo”都要掐表发泄的时代,这本书像一场猝不及防的潮汛,冲垮了都市人精心修筑的情感堤坝。
黑狗达的第一课,来自一只叫小白的鸭子。
“它总把脑袋钻进外婆的旧草帽,仿佛那顶泛黄的斗笠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隧道。”
书中那句“它不仅仅是一只鸭子,更是外婆爱的延续”,道出东方文化最深邃的生死观——逝者从未离去,只是化作风雨万物,继续守护人间。正如蔡崇达在采访中透露,闽南人深信“天人合一”,生命的消逝不过是形态的转换。
当黑狗达将草帽戴在小白头上时,千万读者在屏幕前红了眼眶:原来思念可以如此轻盈,像鸭掌掠过水面,荡开层层温柔的涟漪。
书中最残酷的温柔,是让5岁的孩子提前预习“死亡学分”。
母鸡阿花在谷堆旁安详闭眼,羽翼下还护着最后一颗温热的蛋;
兔子佐罗为友复仇,暴雨夜的血迹被冲刷成少年心中的勇者图腾;
小狗阿黄十年未见,却在葬礼上挣脱锁链扑向黑狗达——它读懂了人类最沉默的悲恸。
蔡崇达借阿太之口点破真相:“和小动物交朋友,糟糕的一点,就是会早早地认识‘告别’。”
但正是这些注定消逝的生命,教会我们最珍贵的课题——爱的深度,往往以告别的疼痛来丈量。
正如读者@含章 的书评:“漫漫人生路,一个人该怎样去对抗内心的这种孤独? 对于他人的好意要珍惜,而不是滥用。 无论日子多辛苦,多艰难,别忘了抬头看看天空。 所以动物其实什么都知道,对吗? 我人生中最开始的这些好朋友,一直在爱着并陪伴着我。 需要不断确认这世界在努力拥抱我们的,还有许许多多的人。”
漫漫人生路,我们何尝不是黑狗达?弄丢的玩具熊、走散的挚友、错过的恋人……每个告别都在雕刻灵魂的纹路。
全书最震撼的情节,是兔子佐罗的“孤勇”。当同伴被恶犬咬死,这只总被嘲笑的胆小鬼,竟如战士般冲向比它大十倍的敌人。蔡崇达在此写下金句:
“当你爱一个人超过爱自己,你就会变得勇敢。”
反观人类世界——地铁上假装刷手机的让座者、网络暴力中沉默的围观者、对父母唠叨翻白眼的子女……
有时候,动物反而活成了人性的镜子。
为何一本儿童文学能让百万成年人深夜破防?
孩子读到童话:绒毛伙伴、田园冒险、会说话的鸽子;
大人照见现实:小白是未寄出的思念信笺,阿黄是微信里渐冷的对话框,佐罗是年轻时为爱撞南墙的自己。
书中阿太的箴言,恰是对都市病的精准诊断:
“所有动物、植物都可以是朋友。知道这点后,你会发现世界有太多朋友可交。”——我们抱怨城市冰冷,却对阳台枯死的绿萝视若无睹;渴望被理解,却连外卖小哥的“祝您用餐愉快”都懒得回应。
在“内卷”“躺平”刷屏的今天,蔡崇达开出了三味药方:
允许脆弱:像黑狗达一样,坦荡地为一只鸽子的坠落流泪;
练习微爱:给快递箱里的蟑螂留条生路,对电梯里哭泣的陌生人递张纸巾;
重塑连接:摘下降噪耳机,听听窗台麻雀争吵的市井交响。
正如书末那句戳心告白:
“这世界总有一部分比你想象中更爱你,而且爱得毫无条件。”——可能是晨光吻醒你的睫毛,可能是地铁口对你摇尾的流浪狗,也可能是这本书此刻在你掌心的温度。
不必真的养宠物(毕竟加班族连多肉都养不活)。你需要的是重启那颗被KPI磨钝的心:
蹲下来看蚂蚁搬运面包屑的史诗
给写字楼下的流浪猫取个名字
或翻开这本书,让黑狗达的动物军团舔舐你结痂的孤独,唤醒沉睡的共情力
文末互动:你生命中有没有一只“小动物导师”?或许是童年走失的兔子、大学喂过的橘猫,或是每天等你下班的泰迪……在评论区寄存你的故事——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与遗憾,或许能在这里遇见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