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张老照片:毛主席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三军仪仗队为钱学森抬棺

黄佳慧啊 2025-03-17 17:07:55

图:在渡江战役开始之前,前线军事人员正安排战略部署。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主席在文章《持续革命》中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提出指令:“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需向长江之南推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方面未签署《国内和平协定(最终修订版本)》,随即,渡江战役全面启动。至4月23日夜晚,第三野战军的部分兵力成功占领南京。次日,新华社对外发布了由毛主席亲自撰写的报道,文中指出,人民解放军数以百万计的兵力发起猛烈攻势,导致国民党在长江上绵延上千里的防线全面瓦解,南京的国民党反动政府已于前一天正式宣布结束。

图:三军仪仗队为钱学森遗体护行。2009年10月31日上午8时6分,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在北京去世,终年98岁。钱学森在中国广为人知,他为新中国的国防科技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尊称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导弹技术的开创者、火箭科学的领航者以及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先驱。

图:毛泽东在陕北的留影。此照片曾广泛传播,画面中,身材魁梧的毛泽东显得清癯而挺直,似有营养欠缺之态。他身着单薄且略显陈旧的棉袍,尺寸不合,略显短小,裤子上还缀有两个明显的补丁。据推测,此照片出自美国战地记者斯诺之手。尽管如此,毛泽东即便衣着朴素破旧,也无法掩盖其眼神中的光芒,更无法遮蔽其非凡的英雄气质。

图:毛泽东与其子毛岸青、儿媳邵华的合照。众所周知,毛泽东有多名子女,毛岸青便是杨开慧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此张照片摄于毛岸青与邵华新婚不久之际,而彼时,其兄毛岸英已在朝鲜战场英勇捐躯。

图:周恩来夫妇合影。这张照片拍摄于1940年9月,背景是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该处此前遭日本战机轰炸损毁。此时正值周恩来面临生涯中的一段艰难时期,当时国共合作抗日受到蒋介石的不断阻挠,在重庆的中共党员时刻处在危险之中。

在这样的环境下,每当敌人寄来含有子弹的威胁信件时,两人均保持冷静,毫不动摇,多次以智取胜,与敌人灵活应对。

图:毛泽东与周恩来总理的最后一张公开同框照。1974年5月29日,马来西亚时任总理拉扎克对中国进行访问。尽管周恩来总理当时已身患重病,但他仍坚持陪同拉扎克总理去探望毛泽东。会谈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了毛泽东的居所,唯独周恩来总理选择留下。

毛泽东见到周恩来后,神情变得严肃。周恩来缓缓向毛泽东走去,随后两人不约而同地伸出了手,紧紧相握。就在他们握手的瞬间,旁边的摄影记者杜修贤迅速拿起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场景。

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与蒋介石的合影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1945年8月,随着抗战的胜利,蒋介石连发三封电报至延安,“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进行谈判。尽管这实质上是一场“鸿门宴”,但毛主席毅然决定赴约,展现了他对和平的坚定追求以及对全国人民利益的深切关怀。

然而,毛泽东主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前往了重庆。谈及此行缘由,他阐述道:“我们必须充分预见蒋介石可能强迫我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的风险,但决定是否签署的权力掌握在我们手中。当然,为了达成和解,在不损害双方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做出一定的让步是必要的。”

图:周恩来总理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开国大典。此照片由苏联摄影师捕捉,其中一处细节引人注目,即周总理身着旧衣裳。大典前夕,周总理的秘书多次提议为其定制新装,但均被周总理婉拒,他表示:

我这件衣服尚且完好,也不算过时,无需再置办新的。当前国家初建,处处需用资金,应尽量节俭,能节省则节省。我身为总理,理应率先垂范。

图:毛泽东与朱德在天安门城楼的合影。这张照片摄于新中国成立庆典之际,由苏联摄影师记录。画面中,毛泽东与朱德面带笑容,标志着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

图:一张摄于20世纪60年代的照片展示了毛主席与随行人员的同框,拍摄地点为杭州市。画面中,毛主席表情凝重,似乎在深思。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对毛主席而言有着特殊意义,他曾将其视为自己的“第二个家”。据统计数据显示,毛主席在其一生中总共到访杭州达40次之多,足迹遍布杭州各大名胜,期间拍摄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