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年,毛主席等人的合影,看王明的皮鞋,就知道他不是主席的对手

黄佳慧啊 2025-03-21 10:49:42

这是一张意义非凡的照片,记录了一行重要人物。前排人员从左至右依次是:康生、毛泽东、王稼祥、朱德、项英、王明。转到后排,从左到右则是:陈云、博古、彭德怀、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

从照片上人们的着装可以观察到,衣物都显得较为褶皱,不过他们的情绪状态似乎都不错,多数人脸上都挂着微笑。此外,这张照片还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毛主席选择坐在地上,并未占据显眼位置;二是,尽管众人身形消瘦,但精神饱满,对周遭的艰难环境毫不在意;三是,不论是拍照时的身体姿态,还是面部表情,都清晰体现了毛主席等人的乐观态度。

1938年,自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延安的桥儿沟举行。此照片摄于会议期间,展示了大会主席团的12名成员,其中,李富春担任大会秘书长的职务。此次全会,共有55人出席,包括中央委员以及来自党中央各部门和全国各区域的领导干部,这是自党的六大以来,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会议,被毛泽东同志视为关乎“中国未来走向”的关键节点。此次全会深入概括了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十五个月的核心经验,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右倾偏向,清晰界定了党在民族抗战中的角色定位。会议为赢得抗战的最终胜利规划了基本路径,并重申了持久抗战、全面抗战的战略方针。

在会议上,毛泽东发表了名为《新阶段论述》的政治报告,其中一部分内容以《民族战争中党的角色》为标题,被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的第二册中。该报告部分着重探讨了“民族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地位”这一议题,旨在让全体党员清晰认识到并切实承担起领导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使命。

深入研读毛泽东主席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其内容架构清晰,涵盖八大要点:首先,概述了五中全会至六中全会期间的历史进程;其次,对抗战十五个月的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接着,探讨了抗日民族战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迈入的新阶段;随后,指出了全民族当前亟需应对的关键任务;再者,分析了长期战争与长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论述了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关联;此外,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角色定位;最后,提出了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议题。

这张照片中,最为显眼的是位于前排右侧的王明,其脚上的皮鞋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反观毛主席等人,他们所穿的布鞋均显得颇为陈旧。对此,有人发表观点,认为王明与毛主席等人在某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另有声音指出,通过这张照片,可以理解为何王明最终未能成功。

熟悉高中历史的读者,或许对王明的名字有所记忆。1937年11月,王明遵循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指示返回中国,致力于实践“国际路线”。追溯至1935年,在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上,王明被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及政治书记处预备成员。

王明即将归国之时,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特别对他强调:“鉴于共产党当前力量尚显薄弱,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应避免激化与国民党的关系,不宜提出谁占主导或领导权归属的问题。我们应效仿法共的做法,全面配合统一战线的大局,不宜过分主张自主独立。”

然而,王明重返延安后的行为截然不同,他在多个场合发表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言论,态度强硬。例如,在1938年2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王明出人意料地赞同了国民党的观点,即“只需一支军队”和“军令统一”,并提出在军事方面应遵从国民党的统一指挥。

此类言论着实惊人,且导致了严重后果,其核心问题在于未能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紧密结合。彭德怀在后来的叙述中提到:“共产党对八路军的领导权威有所减弱,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亦有所松弛,进而导致了个别军官的逃离以及国民党引诱八路军士兵叛变的情况。与此同时,国民党对八路军的发展设置了障碍,也对共产党的发展进行了限制,这进一步暴露了其反动本质。”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后,会议有效纠正了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偏向右的错误,进一步强化了毛主席在党内的领导核心地位,并逐步实现了全党在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在此次大会上,还作出了撤销长江局的决定,同时决定分别设立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中原局,并将原先长江局下属的东南分局更名为东南局。

王明不再担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后,留在延安,并陆续担任了中央统战部部长及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等职务。新中国成立后,王明承担起起草《婚姻法》草案的重任,他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该《婚姻法》自1950年5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沿用到1980年才进行修订,这充分显示了王明在这部法律制定中的重要作用。

1956年,王明再度前往苏联寻求医疗救治,却未再返回中国。1974年3月27日,王明在莫斯科逝世,享年70岁。随后,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女公墓内。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