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预嘱,用自由和尊严完成人生终章的选择

特友影影 2024-12-10 10:27:22

不久前,著名作家琼瑶在家中轻生。

当年由她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还珠格格》创下国内收视神话,这部无数80后、90后难忘的“暑假回忆”成为了青春里别样的篇章。

琼瑶在遗书中写到,不用为她伤心、难过,她已经翩然而去。

“翩然”是她一生最爱的词,因为这代表着自由、自主和自在。

她的作品也处处彰显着对禁锢和枷锁的反抗,对自由意志的呼唤与歌颂。

之所以选择轻生,是因为在死亡这件人生大事上,她想自己做主。

她深知如果不能自主选择,她也会像许多人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折磨,身上插满了管子,靠呼吸机维持生命,可最终还是只能痛苦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她不想要这样的人生终章她是一名作家,她要自己写就人生最后的一句话、一个字、一个圆满的句号。

“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她已然做到,了无遗憾。

其实,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人开始通过生前预嘱为自己的人生终章做出选择。

生前预嘱是人们在健康或意识清楚时,预先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

它允许个人提前规划自己生命末期的医疗护理,包括是否进行心肺复苏、使用呼吸机或接受管饲喂养等。

生前预嘱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在疾病不可逆转或不可治愈的情况下,能够自主选择自己想要的治疗方式,避免无谓的过度治疗,减少患者和家人的痛苦与负担。

也就是说生前预嘱可以让无法选择“生”的我们获得自由自主选择“死”的权利。

当然这里的“死”更多的指的是面对迫近的生命终结而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比如离开有再多钱也不够“烧”的ICU,离开充满了各种管子、瓶子、仪器设备和消毒水味的医院,回到温馨的家里,与家人一起享受最后的宁静时光。

生前预嘱通常包括五个方面的: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生命支持治疗;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谁帮助我。

当然,这些只是大的框架,具体会通过几十个问题去呈现。

越来越多想要签署生前预嘱的人其实正是新世纪以来赶上了人的自由意志快速蓬勃的那一代人,比如80后,90后。

不可否认,人都会有求生的本能,但与此同时,也不能扼杀自由选择怎样面对死亡的权利。

自由选择生的方式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和人生尊严,也是在减轻家人负担。

有了明确的文字说明和法律效力,亲人、家人就可以按照生前预嘱,不必承担太多的心理负担,不必承受不去救治所带来的那种遗憾与自责。

如此看来,生前预嘱是利己也利他的。

当然,要让所有人都接受这样的生前预嘱也,也是需要时间的。

可有了这样一种选择,其实就是对生和死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知生死,看透生死,才能更好地去过生活,很好地按照自己的个人意愿和主观选择去活出自己的人生,去选择自己人生的最后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

0 阅读:1

特友影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