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禽畜肉、蛋均属于动物性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营养素,且吸收利用率高,有利于减少老年人贫血、延缓肌肉衰减的发生。但是有不少老年人由于担心动物性食物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认为食用动物性食物会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所以很少甚至拒绝食用动物性食物,结果导致贫血、低体重、肌肉丢失过快等问题。所以,老年人可以吃动物性食物,并且应合理选择动物性食物。那具体该怎么吃呢?
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颁布的“老年人膳食指南”中建议,每日摄入的动物性食物总量应达到平均每日120-150g,应选择不同种类的食物,多选择肉质细软、易咀嚼消化的肉制品,少刺或无刺的水产品,每餐都应有一定量的动物性食物。如鱼虾等水产品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血脂异常和脑卒中等疾病有一定作用,建议每日食用40-50g,每周最好吃2次鱼。禽类脂肪含量也相对较低,畜肉类脂肪含量相对较多,所以吃畜肉应当选择瘦肉,少吃肥肉,禽畜肉建议每日食用40-50g,每周畜肉不超过500g。对于一般人群而言,每天可以食用1个鸡蛋,每日40-50g。

对于存在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需要注意限制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推荐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的乳制品,以及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肉类食物,如鱼、虾、鸡肉等。如想了解更多营养知识,可咨询专业营养人员,进行个性化营养评估并制定膳食营养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