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灭吴,汉末分裂八十年的天下再归一统

山晴看历史 2023-02-24 11:35:02

西晋统一时,全国总口数为1600万,去掉吴国的230万则是1300多万,晋吴对峙时期双方实际控制的人力比接近7:1,吴国的军队占人口比为10%。再加上孙皓昏庸残暴,还要不停的试图北伐,白白消耗国力,西晋这个庞然大物吴国怎么推都推不动,吴国灭亡迟早的事。

吴国的人口、土地数量差不多是蜀国的两倍,邓艾以万余精兵偷渡阴平小道灭亡蜀国,灭吴比灭蜀的难度更大。

数千里的长江防线,东吴强大的水军,令之前的魏国望江兴叹,西晋对于灭吴战略足足积蓄了十七年力量。

巴蜀治水军

先前的魏国大规模南征都拿吴国没办法,就是因为没有出师的良好战略位置和水军力量。灭亡蜀汉,就有了自巴蜀顺流而下、水陆并进的条件了。

除了赤壁之战曹魏拥有了荆州水军,被周郎一把火烧了之后,荆州丢了再也没能大型战船开进长江。

只能拿些油船、轻船这种小型船只和吴国的巨舰楼船、斗舰和蒙冲对阵,肯定必败无疑。那为何国力这么强大不造些大舰跟吴国水战呢?

当然不是造不出来,是造出来了也开不到长江里,如果在长江造舰吴军就在对面,被发现一锅端不现实。魏国进入长江有两条水道,襄阳樊城掌握在魏军手里,第一可以从沿着汉水进入长江,第二可以沿淮河从中渎水进入长江。

魏国多次伐吴都是在冬季出兵,寒冷干燥适合北方的陆军士兵作战,大兵们不适应南方春夏天气,天气转热,雨水增多,不服水土容易感染疾疫。也必须在春天来临,江水支流暴涨前撤退。

可惜冬季这两条道水位低,战船开不进。只有冬天,魏国的铁骑才可以驰骋在吴国境内,但是水军就瘫痪没法子了,正因为如此,魏国伐吴总是打不开局面。

晋武帝命令益州刺史王濬在巴郡大修战舰,并调动军队一万人日夜加速造舰,舰队规模,史书称“自古未有”。

从那个年代来看,气势堪比现在的航母战斗群,成功终极吴国水上霸主的地位,吴国灭亡,已经处于倒计时。

《晋书•王濬传》:濬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馀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

吴国的建平太守吾彦发现很多碎木从长江上游流到建平,立刻向孙皓上奏西晋肯定在大造战船,图谋伐吴,请求增加建平的守备力量,孙皓都听不进去。

吴国那时候还有舟船五千艘,在长江三峡用多道铁锁横截,设置铁锥暗置江中要害。加上魏国多次南征无果的战绩,孙皓那是自信满满,对长江天险抱有过高期望。

战争部署

灭吴战役西晋总共发兵二十多万,和吴国全国总兵力差不多,这样的兵力和吴国相比没有优势,不过吴军分布在长达数千里的长江防线上。

晋军分兵六路进攻,使得吴国摸不清哪一路才是晋军主力,殊不知距离建业最远的王濬水军才是真正的主力。

司马伷、王浑两路直逼的建业大军意在牵制吴军前往上游的增援力量。中路王戎、胡奋、杜预三军也是为王濬打策应,取得吴国夏口以西各个重镇。

镇军将军、琅邪王司马伷自下邳向涂中方向进军安东将军王浑自扬州向江西,出横江渡口进军建威将军王戎自豫州向武昌方向进军平南将军胡奋自荆州向夏口方向进军镇南大将军杜预自襄阳向西陵、江陵方向进军,尔后南下长江、湘水以南,直抵交广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巴东监军唐彬自巴蜀顺江东下,直趋建业

以南征的绝对支持者中书令张华为度支尚书,总管大军粮草供应,司马家的死党贾充为大都督,率中军驻襄阳,节度诸军。

如果陆逊、陆抗还活着,他们一定会跟王濬的水军死磕在西陵。西陵原名夷陵,也就是陆逊火烧连营大破刘备的重镇。早在大司马陆抗临终之际,上的最后一道奏章便是增加上游西陵和建平的驻军至八万人,孙皓不屑一顾,置之不理。

吴国以精兵强将堵在西陵,王濬的水军过不去,王浑等人根本就不敢渡江。除非是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工业化时代,海军从沿海什么地方登陆都可以。

王濬以水陆八万多人自巴郡南下,一路势如破竹,以大筏带走吴军置于江中之铁锥,以火炬熔毁其铁链。在杜预等的支援和策应下,顺利攻占西陵、夷道、乐乡、武昌等重镇。

仅仅出师四十多天,王濬水军就逼近建业城下,孙皓以游击将军张象率水军一万迎击王濬,王濬水军兵甲布满长江,旌旗映亮天空,声势十分盛大,张象望风而降

同时,王浑、司马伷等诸路大军在击败吴军中军主力后也会师在建业长江北岸,王濬率先进入建业西石头城,接受孙皓投降。

自此西晋结束自东汉末年诸侯割据以来长达八十年的分裂状态,中华大地再归统一。

0 阅读:9

山晴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