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1片警:辖区面积比2个北京市区还要大,走的路能绕地球30圈

路生观史 2023-03-26 16:16:42

我没能够见到宝音德力格尔,在他的事迹展览馆里,我学习了整整一个上午,他都在开会,我只好选择了感动地离开。

其实,在来时的路上,我对宝音德力格尔就有了很多的了解,在千头万绪的事迹材料里,我只记住了两句话。

一句是牧民们说的:“草原上的牛羊千千万,宝音察戈答就一个。”“察戈答”是蒙古语,警察的意思。另一句话是宝音德力格尔自己说的:“我离开戈壁,就像羊儿离开草原。”

在这两句话里,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警察的宝音德力格尔,和当地每一户牧民都是一家人,在乌拉特后旗的戈壁草原上,每一顶毡房都是宝音德力格尔的家,每一顶毡房里的每一个人都把宝音德力格尔当亲人。

我在事迹展览馆里看到那些宝音德力格尔用过的、穿过的物件和衣裳都在向我述说着这份来之不易的难得“亲情”,它们给了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一件件地,就像戈壁地上的各种样子的石头,被风的手指打磨得光圆,甚至破旧、破碎,始终都在呈现着大漠苍茫的灰褐色,但只要走近了,就能感受到它们的温度,是温暖的直抵人心的温度,又因为直抵人心,也总能听到心跳的声音。

宝音德力格尔是谁?他有着这样的简历:

宝音德力格尔先后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活动成绩突出先进个人。同时,宝音德力格尔也是全国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中我区唯一一名当选民警,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宝音德力格尔管辖着1672平方公里的辖区。在这个“春天一身沙,夏天一身泥,秋天一身蚊,冬天一脸霜”的戈壁草原上,他坚守了二十多年,成为辖区牧民最信任的人。

2018年,宝音德力格尔的事迹被拍成了《片警宝音》,被称为一部“不同寻常的公安片”,成功塑造了一位忠诚履职、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平凡得让人落泪”的社区警察形象。然而,这么多年,宝音德力格尔到底干了些啥?《片警宝音》生动讲述了民警宝音默默扎根基层一线,长年坚守在1672平方公里的大漠戈壁,为各族群众竭诚服务,维护边疆治安稳定的感人故事,我更想把这讲得略微详细一些。

首先,宝音德力格尔是我国辖区面积最大的片警。

1672平方公里,不是个小数字,走起来更难。在前些年,乌拉特的戈壁草原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许多牧户几乎与外界隔绝,到他们那里需要翻山越岭,有的地方连车也开不进去。宝音德力格尔199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乌拉特后旗公安局后,负责管理的第一个辖区是宝日布嘎查(即行政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1672平方公里,他走了半个多月,才将有牧户的地方走了一遍。

之所以花半个多月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形不熟,没有向导,经常会因此走太多的冤枉路;二是当时的交通工具不行,自行车在戈壁地里大多数地方骑不动,只能靠步行,而行走在更多时候更像是蜗牛的爬行。后来的情况略微好了一些,即所里为宝音德力格尔配了一辆摩托车,速度能快一些了,但道路依然。而且,因为速度快,容易走错路,并且容易出事。有两件事是这样的:

一次是,宝音德力格尔走访一户管区牧民,在4个嘎查相接的戈壁荒山中兜圈子,找来找去,找到一户牧民,这个牧民告诉宝音,走错路啦,已经是边防派出所的管区了。

一次也是,宝音德力格尔走访一户管区牧民,加大油门,冲刺上坡路,结果在坡顶时,摩托车惯性一跃,撞在了一块石头上。车翻了,宝音德力格尔“飞”了出去,沿着山坡向下滚,受了很重的伤,幸好有牧民前来搭救,才躲过了丢命的风险。

在最初的日子里,走错路以及因为摩托车翻车出现小擦小挂,对于宝音德力格尔来说是家常便饭。我在展览馆的事迹栏里看到,1672平方公里要比两个北京市区面积还要大;二十多年来,宝音德力格尔骑坏了8辆摩托车,每月深入辖区二十多天,每年平均行程6万多公里,走访牧民15余万人次。

这就是一个片警和他走过的路,累计行程120万公里。也是一个片警熟悉辖区的历程,相当于沿赤道绕地球30圈。

其次,宝音德力格尔是辖区情况的“活地图”“活档案”。

前面说过,乌拉特牧区的路不好走,走过不好走的路的宝音德力格尔走久了,就有了一个想法,绘制下来,让自己不再走错路,成为识途的“老马”。于是,辖区的每道山梁、每段河槽、每块戈壁,甚至每块石头、每簇野草、每块树根都能在宝音德力格尔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找到准确位置以及方向和出路。靠着它,宝音德力格尔可以找到每一户牧民。久了,这一切都被他熟记于胸,在实际工作中,他甚至能从几颗羊粪蛋儿判断出距离牧民家的远近。

同时,宝音德力格尔还在地图上一家一家标出牧户名,标注出大敖包、小敖包、饲料集中存放点的位置。只要在地图上找到一家牧户,就可以沿图所导方向找到另一户牧户。他还把每一家牧户的家庭人口情况、生活情况录入地图,使地图不仅为路服务,成了牧区的档案,也成了自己的工作手册。

多年来,宝音德力格尔不断修改调整这份地图,把管区5个嘎查平面图合在一起就能得到一张反映全辖区牧民分布的大图。这张以宝音德力格尔一己之力绘成的图,于2009年被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录入警务平台,在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此,我们插入一个小故事:

2010年初春的一天,草原上的气温突然降至零下,西北风卷着沙尘铺天盖地袭来。牧民梁茂祥和放牧的羊群遭遇了这样的暴风雪天气。

风雪越来越大,梁茂祥迷失了方向。在离家十五公里的地方,梁茂祥弄不清自己的家在哪里,他想将三百多只羊赶回家去,但羊群却被狂风的力量推着,朝顺风的方向走去,离家越来越远。

天快黑了,家在哪里?梁茂祥很是着急,他知道,如果这样顺风走下去,在继续下降的气温里,只能是死路一条。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宝音德力格尔,并幸运地拨通了宝音德力格尔的电话。

宝音德力格尔问梁茂祥:“你在哪里?”梁茂祥只能向宝音德力格尔提供肉眼能见的地理地貌,宝音德力格尔很快确定了梁茂祥所在的大体位置,告诉梁茂祥最好不要随意挪动。随后,宝音德力格尔拨通了牧区一位司机的电话,请他开上自家的吉普车快速来派出所,一起去寻找梁茂祥。

狂风暴雪中,宝音德力格尔和司机一出镇子,吉普车便驶入草原,走过一段便道后,眼前就没有路了。宝音德力格尔跳下车用手电筒探路,手很快就被冻僵了,但他依然继续向前为车引路。最终,他们在离梁茂祥家仅二十里,东北方向的一堵残墙旁找到了梁茂祥。当时,梁茂祥躲在残墙下,冻得全身颤抖着,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宝音德力格尔脱下自己的军大衣皮祅给梁茂祥披上,不停地呼唤梁茂祥的名字,防止梁茂祥昏迷导致死亡。

得救后的梁茂祥说:“如果没有你(宝音德力格尔),我肯定被冻死了……宝音兄弟,好人!”第二天,梁茂祥和宝音德力格尔一起顺着羊群走失的地方去寻找,发现有一百多只羊被冻死了。

这就是地图与档案的作用,它们在关键时候可以救人命。我在事迹展览馆看到,在宝音德力格尔绘制的地图上,当地牧民将他走过的路亲切地称为“英雄路”,而在地图附近的办公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厚厚的“档案”。那里记载着每一户牧民的情况,即使有人户分离,宝音德力格尔也都全部采集了人口相片、所有户主的电话和联系方式,集中打印成表册。

翻开规范的表册,牧区2000余人的所有情况一览无余。常住人口则按分布和路程分组,分别绘制了平面图。每一幅平面图与户主小底册的编号相对应,相统一。因为牧民同名的比较多,宝音德力格尔就自己“创新”,给他们编号,如大巴特、小巴特、王巴特、白巴特等,让辖区及人口情况一目了然。

最终,宝音德力格尔成了牧民群众的贴心人。

因为走近,才能熟悉;因为熟悉,才能了解;因为了解,所以,工作起来才能以心换心。宝音德力格尔就是在这样一套“程序”里成了牧民群众的贴心人。也让自己的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先讲这样几个小故事:

2009年9月,牧区一位曾因入狱的牧民朝某刑满释放后,不被家人和亲友接纳,在多次就业无望的情况下,产生了轻生念头。宝音德力格尔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制止,挽救了朝某的生命,并主动帮助朝某在镍钴矿找到了工作。

2010年前后,辖区一家建材公司开矿影响到牧民放牧,汉族工人和蒙古族牧民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公司建的简易房几次被牧民拆毁,驻地水井也屡次被牧民用石块填塞。最紧张的时候,公司驻地水井加上铁盖,锁上钢锁,生怕被投毒。宝音德力格尔了解情况后,吃住在工人宿舍,向汉族工人们介绍牧区的风土人情,教汉族工人用蒙古语问好,并带着汉族工人到蒙古族牧民家作客。在他的调解下,双方的矛盾很快云开雾散,如今,蒙古族牧民和汉族工人成了熟人,有什么事大家都能坐在一起商量,还能相互帮助,就像是一家人。

2011年,辖区牧民哈某与丈夫因孩子问题再度发生了争吵,哈某一气之下,竟然吞服了家里给牲畜治病的毒药。宝音德力格尔知晓后立即赶到将病人送到旗医院诊治。看到康复的妻子,哈某的丈夫拉着宝音德力格尔的手说:“你不单是救了她,更救了我这个家呀!”

……

除此,在宝音德力格尔的身上还曾有过只身与逃犯在放羊点斗智斗勇;为群众在戈壁矿山找回失散多年的亲人,等等。宝音德力格尔还辖区为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户和辍学儿童办好事、办实事,关心、关照他们的生活,时间久了,牧民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我们的贴心人”。

二十多年来,宝音德力格尔一直坚持为牧民提供上门办证服务、及时调解邻里纠纷,每次下牧区都要看望孤寡老人、帮扶困难群众。草原上通讯信号弱,宝音德力格尔就准备了两部手机,24小时接听。只要群众有需要,他就随叫随到。而他每次下牧区,褡裢里总是塞得满满当当。因为邮政网络只能到村,住在深山里的牧户基本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宝音德力格尔在镇邮政部门开办了一个邮箱,专门为牧民提供代邮代购服务。时间长了,这个邮箱成了全镇利用率最高的私人邮箱,他自然也就成了义务邮递员,褡裢便成了名副其实的流动邮箱。

牧区群众的心就这样和宝音德力格尔贴在了一起,有一天,妻子却对他说:“你骑坏了8辆摩托车,走过的路可以沿赤道绕地球30圈,能啥时带我和孩子这个旅游一下呀?”宝音德力格尔先是一愣,然后多少有些伤感地说:“那我下次到牧区,带上你们吧!”

今天,面对宝音德力格尔的事迹,很多人都会问是什么力量让他坚持了下来,并做成了这些,我们的回答其实很简单,就两个字:初心。

宝音德力格尔出生在当地海力素苏木巴音温都尔宝力格嘎查,他的兄弟姐妹多,一共有8个,他排行老五,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那时候,一个家庭要养活8个孩子,的确是有些困难。看到宝音德力格尔家的情况,当地民警和周边的牧民纷纷伸出援手,让他们兄妹8人顺利长大成人,这些深情厚谊,宝音德力格尔被始终铭记在心。

1992年,宝音德力格尔考取了锡林浩特畜牧中专,成为嘎查里唯一外出念书的孩子。更苦的日子也便来了,每个假期,他都要通过搂发菜、剪羊毛或工地脱土坯,甚至掏厕所挣学费、饭费和路费,为了能让学业不被中断,他常常是假期也不回家,在工地干活。但一个在校学生,靠打工养活自己,哪有那么容易,尽管假期在工地上拼了命,在校园里,他依然面临断炊的窘境。

正因为如此,宝音德力格尔常靠着一天三个馒头度日,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去学校图书馆看书,把图书的精神食粮当饭吃。也正因为如此,因饥饿落下了萎缩性胃炎的病根的他,懂得了学业的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三年的中专学习结束后,他回到了潮格温都尔镇,经过两年的打工和在畜牧部门的工作经历后,1998年参加了蒙文招考,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录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宝音德力格尔说:“我不会忘记那些当年帮助过我的人,就像我忘不掉挨饿的滋味。”因为自己当年受到过当地民警的帮助,而自己做了民警就一定要去回报这个社会。在他的心中,没有诗人们笔下“贴紧脚下的土地,吸收了阳光雨露,经历了风霜雨雪,才能聚沙成塔,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的光辉形象,他始终把自己都当成一个平凡的人,面对荣誉,他说:“在潮格,我认识所有的人,周围的牧民也都认识我。牧民们都很淳朴,你只要对他好,他就加倍对你好。我的成就感来自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这就是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乌拉特后旗,我记住了宝音德力格尔和他走过的路。路在地上,连接着草场、山峰和戈壁,用宝音德力格尔坚毅、执着、热情铺就,也连接着宝音德力格尔和牧民群众的内心。

2018年第2期《啄木鸟》杂志上发表的长篇纪实文学《赛因察戈答》,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宝音德力格尔的出身:“干坼河槽两侧的山脉犹如废弃的煤堆,经过多年风雨固化而成,偶尔在上面长几株哈拉盖之类的植物,也有一些沙地榆树匍匐在河槽与山交界处的山畔上,展示着生命的顽强。”我想,沙地榆树也是乌拉特后旗乃至巴彦淖尔向人们展示的一种精神。

宝音德力格尔根植于民、服务于民,成了人民群众心中的英雄,成了人民群众心中最美的人。并且,感化着这片土地,让更多的人对它爱得更加深沉!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