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了,在粮食与果蔬丰硕的背后,巴彦淖尔呈现给人们的一直是一部戍边史。但是这些被今天一些专家学者无情的忽略了。朔方郡辖地位于黄河河套的西北部,当时黄河流经临戎县城北,分为南北两支,南河就是河道,北河是当时的主流,约为今乌加河河道;朔方郡辖地正位于分出南北河道及河道东折部位。朔方郡治三封县城、临戎县城、窳浑县城正筑于黄河分支的西边和南边。
郡治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市政府所在地,但它为什么会在三地“游移”呢,而这可能与当时的河流改道不无关系。朔方郡内多是黄河冲积地带,是可灌溉垦殖的沃土,在公元前127年设置朔方郡时,就考虑到在这一地带进行屯垦。所以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将关东贫民迁徙到河套地区,元鼎年间(公元前116—111年)又在上郡、朔方、西河、及河西四郡(张掖、武威、酒泉、敦煌)设置管理屯垦官员,调发六十万人前往屯田,其中有一部分是充实到朔方郡内的。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汉武帝出巡北边,经上郡、西河郡、五原郡、出长城北,至朔方郡,抵达黄河的北河一带。
公元前107年(元封四年)派遣拔胡将军郭昌屯垦朔方,募集十万人口徙居朔方。由守卫边境的士卒屯田和内地移民实边,既是保证新置郡县有重兵驻守,以备随时应战,又是避免远途运输,就地解决军需口粮。因此,朔方郡一带出现了有史以来的大规模的农业垦殖。三封、临戎、窳浑等地方,是黄河冲积地带的大草原,汉代的垦殖活动开垦了这片一望无际的处女地。
为了保证农业的好收成,还必须有人工的灌溉措施,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在朔方郡开凿灌溉渠道,用工数万人,历时两三年。如今,虽然由于流沙的侵袭,黄河河道的多次改变,原有灌溉渠道遗迹现已很难查找到了,但当地群众仍有利用山泉浇灌农田的,可知汉代也曾利用了这些山泉。汉代阴山上草木密茂,水土保持较好,估计当时山泉的流量应比现在大得多,引用山泉灌溉较大面积的农田也是可能的。
大规模农垦的过程其实也是引水、治水的过程。至于备塞的策略是公元前154年,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提出的。晁错认为过去朝廷每年派兵卒轮流守卫边境,但这些兵卒不熟悉敌情;不如选派携带家眷前往垦殖的人员,修筑起高大的城墙和深广的壕堑,在城外和城墙上布置防御工事,再在城内兴筑一座子城,城内长宽各约150步;在重要战略地方和交通要道上建筑的城郭,城内的居民不要少于一千户。
这项建议后来在汉武帝时得到了充分的应用。这就使得现今内蒙古境内所见的汉代城址中,有不少都筑有子城,其规模不一定都像晁错所建议的那么大,应是根据实际情况而设计兴筑的。如在今蹬口县哈腾套海苏木的三封县城址就是这样的。虽然这座古城的城垣,已基本上被风沙湮没,但在东西长约740米、南北宽约560米的范围内,地表上散布有许多没有被狂风刮走的砖、瓦和陶片,仔细观察后可分辨出这是一座内外两重城相套的城垣。其外城呈不规则的长方形,现今只能找到北面和西面残墙痕迹,各长约100米。内城也就是子城,位于外城的西北隅,长宽各约180米,南面有开设城门的豁口。这种筑有子城的城垣,是西汉初年在北边设郡县时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形制,也是河套地区汉代古城的一大特色。
晁错当年的话用我们现代汉语说就是:
皇上担忧边境是天下人的幸事,派遣将领、官吏和兵士用来治理边塞,这是很大的惠民政策。然而命令远方之兵士守边塞,一年一换,难以了解熟悉胡人的特长,不如选择常年居住的人,安家室置田产,用来防备。这样就方便修筑高城深堑,储备大石头,挖沟渠作为通讯应答之用,加强一个城市,城和城的距离150里。在要害的地方,河流交界处,设立城邑,不少于一千家,把他们训练成虎狼的群居。
先搞房地产(意思是给戍边的兵卒分房子),后置备耕田的器具,招募罪犯和免除刑罚的人来住;如果不够,就招募家丁、奴婢、赎罪的人和输送奴婢想要拜爵的人;如果还不够,就招募想要去的人。都赏赐高官,安置他的家(可以带家属),给予冬天和夏天的衣服和充足的粮食,直到能自给自足为止。郡县的老百姓花钱买爵的,直到升到官卿的地位。有丈夫或妻子死去的,政府给出钱给他们成家。如果没有人情味,就不能长久地安居。处于边塞的百姓,如果没有丰厚的利益,就不能让他们长久地生活在危险的地方。胡人来入侵,如果能抵挡的给他一半奖励,并且政府再嘉奖。
这样一来,就会各县相互救助,面对强胡而不怕死。这并不是道德高尚,而是为了保护他们的亲戚和财产啊。这和东方的兵士不熟悉地势对胡人产生畏惧的心理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现在是皇上的时代,迁徙百姓充实边疆,使边疆不再有战事,边疆的百姓像父子一样相互保护,而不再有被入侵的忧患,这是利于后世的大功啊,这是皇上的圣明,不是秦朝那些导致百姓心生怨恨的弊政所能比的。
晁错这一“人情味”极浓的建议没想到在千年之后影响到了巴彦淖尔的城市性格、文化习俗等等。也就是说,军人成了巴彦淖尔最早的移民之一,他们的性格特点与生活养成都成了这座城市人群的一大特征。在这里的行走里,我首先留意到的是这里的方言,当地有一句话是说——学好“巴盟(巴彦淖尔市)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听起来,这像吹牛,但事实是历史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军人们把各自的方言都融入了这一片土地,各个地方的都有,所以,走遍天下就不怕。
比方说:当外地姑娘骂人说:你傻瓜!你笨蛋!巴彦淖尔姑娘说:你个“瞎货”;当外地姑娘撒娇说:你讨厌!你无赖!巴彦淖尔姑娘说:你个“圪泡”;当外地姑娘夸赞说:哇,你好漂亮!巴彦淖尔姑娘夸赞说:咦,看你嬲的!
据我所知,“瞎”,念ha,就坏的意思,与好人、老实人相对,是陕西方言,宁夏固原一带也讲,如瞎倯(坏人)。也指坏东西,如瞎杏儿、瞎洋芋等。在一些文书里也用,如《金瓶梅词话》:“原来送了这~淫妇来,就是个祸根。”
“圪泡”也作个泡、犵狍、个跑,意思是:不是个东西、赖家伙,常是年轻人之间用来互相嬉笑怒骂的词语。主要用在同龄人之间,尤其是那种关系特好的哥们之间。还用于老人称调皮的小孩为“个泡蛋子”。应该最早流行于晋北地区、陕北地区。
“嬲”,读音niǎo,很多时候用作脏词。通孬。在普通话中意为戏弄、搅扰,或纠缠之意。在内蒙古以及晋北方言中,意为:神气、得意,或志得意满之意。粤语中意为:生气。这个方言用字兰州人也常讲,意思和巴彦淖尔的差不多。
河套方言源远流长,圪叨(说)起来妙趣横生。网友们有如此总结:
小点的颗粒叫圪椮, 大点的叫圪瘩,还大点的叫圪旦, 再大点的叫圪堆。
土埂叫圪塄,土岭叫圪梁,土坑叫圪洞,平整的地方叫圪台,凹下的地方叫圪卜,凸起的地方叫圪堵。
动作磨蹭叫圪抽,行为别扭叫圪撂,心情苦恼叫圪愁,发嗲撒娇叫圪谄。
蹲下叫圪蹴,闲话叫圪塔,争论叫圪吵。
搭班子叫圪套,合伙干活儿叫圪俱,遇事后退叫圪皮,羞于见人叫圪躲,不想做事叫圪推圪迟。
小口喝酒叫圪抿,喝醉走路叫圪溜把弯。
小憩叫圪躺,小睡叫圪眯。
隐瞒叫圪装,参与叫圪混,将就叫圪且,恶心叫圪引,痒痒叫圪哩,断裂叫圪噌。
散步叫圪溜,学步叫圪扎。
肚疼叫圪拧圪拧,坚持叫圪支圪支。
搅拌东西叫圪捞圪捞,劝人不急叫圪等圪等,扎堆钻空叫圪挤圪挤,描写耐嚼食物说圪筋圪筋,夸人无声干活儿说圪处圪处。
墙角叫做圪佬,墙缝叫做圪旯。
绵羊的公羊叫圪羝,带刺的树枝叫圪针,没有枝杈的树叫圪桩。
长得不好看叫圪怵打旦,请人不大方叫圪怂连天……
个性的方言不过是当地文化的一种表达与传递,而军人一直是这方土地上的文化根基。事实上,早在磴口县城我就领略到了这种根基——磴口的兵团博物馆叫内蒙古兵团博物馆,坐落于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原一师一团团部,前身为兵团战士纪念馆,于2007年筹建2009年建成并开放,新馆于2015年8月改扩建成为内蒙古兵团博物馆。
改扩建后的内蒙古兵团博物馆建筑面积2400多平方米,陈列面积1200余平方米,由序厅、基本陈列厅两大部分组成,共展出实物300余件,图片300余幅。以实物、图片、史料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再现了兵团创建、发展的全过程,突出了创业的艰辛及党中央领导对兵团事业的支持与关心。2013年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8月由内蒙古自区人民政府批准注册为自治区级博物馆,2018年11月被全国关工委命名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能叫“内蒙古兵团博物馆”也有巴彦淖尔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根基与历史源头。
同时,我还留意到《汉书·地理志》的一句话:朔方郡窳浑县,“屠申泽在县东”。在这句话背后是当年汉代的那些人军人们拿枪荷锄,在朔方郡又引水、治水的故事。屠申泽,实际上是汉魏时期黄河西岸决口积成的大湖。主体位于今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境内,今河套西部的太阳庙海子、永明海子、李支海子、西大滩海子及哈尔布郎海子、六连海子、八连海子等,即是碧波万顷的屠申泽消失后,遗留下的最后几片湖泽。古代,屠申泽与阴山、北河共同构成一道天然屏障,曾在中原王朝抵御外侮和捍卫疆土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今天的人们已经不知道,当年的汉朝军队是怎样面对和改造这一方域的,但一定知道他们在这里农耕的生活保证了自己的口粮,又在戍边的日子里减轻了国家后勤借给的负担。而由于历史上由于乌兰布和沙漠不断侵蚀,怎样引水、用水并且能够在种好粮食保障生活的同时优化生态,一直被河套人关心和关注。
今天的屠申泽部分已是省级湿地公园,总面积820.53公顷。当地人叫做永明海子,东西长约2千米,南北宽1千米,总面积1.8平方千米。而历史上古屠申泽是一个浩瀚的内陆湖,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10千米多,面积近600平方千米,是河套地区西部最大的湿地和淡水补给源。
屠申泽是河套灌区总排干和乌梁素海的源头,西北紧邻乌兰布和沙漠,南至一排干入口,东与总排干相连,承担着杭锦后旗15.5万亩农田退水的过滤、沉淀任务,农田退水在这里经过过滤后,由总排干排入乌梁素海。2019年,永明海子河湖连通工程正式通水,使乌梁素海的水质得到改善。
当时,由于永明海子补给水源困难,导致湖泊面积和蓄水量不断缩小,区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杭锦后旗于2010年对永明海子围湖堤坝进行建设。2019年又投资500万元实施了永明海子河湖连通工程,清障疏浚排干沟958米,新建泵站、泄水闸、入口闸,通过泵站扬水,让来自河套灌区一排干的农田退水通过泵站进行提水,进入永明海子,彻底改善永明海子的水质。
美丽的家园因水而富,美丽的家园也曾因水而困。千年之后,屠申泽成了一个大大的生态圈。风起时,湛蓝的湖水荡起层层涟渏。茂盛的芦苇随着风轻轻摇曳,成了固沙的卫士,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构成一幅美丽的原生态画卷。白鹭、苍鹭、鸿雁、鱼鹰,许多不知名的鸟儿,它们或展开双翼乘风而起,或呼朋引伴水中嬉戏觅食,或排成一队在湖心“小岛”静静站立凡此,都是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其时,汉代的军人不见了,到这里来的却成了天鹅等南迁的候鸟,它们相继在此驻足停留,于湖中戏水觅食,梳理羽毛,舒展美丽。它们每年秋冬季都会长途跋涉迁徙至此,停留一个月左右后,又养精蓄锐继续飞往南方。而这背后正是操着河套方言的巴彦淖尔人的治河史,是历史上的屯垦实边的经历,让他们在今天坚定地把这里变成了自己最美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