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四月二十五日

玉见沈华文评 2024-04-26 03:54:04

《历史上的今天》4月25日

1418年4月25日 明代“鲁班”蒯祥逝世

蒯祥,南直隶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香山人,本是木匠,技艺超群。父为蒯富,中国明代建筑匠师,世袭工匠之职,公认的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

蒯祥的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工匠,是一位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木匠,曾被推为工匠、督工考成的“木工首”。蒯祥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对营造有浓厚的兴趣。由于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因而学有所长,30多岁的时候即“能目量意营,准确无误”,“指挥操作,悉中规制”,是位造诣很高的能工巧匠。

明成祖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池宫殿时,要求新建皇宫从规模气势到精致程度都要超过南京的明皇宫,并在全国征召能工巧匠,于是蒯祥同大批能工巧匠作为明成祖扈从队伍的成员,从南京来到北京。这种扈从身份,说明他当时已经以技术而得到皇帝的赏识,具有一定的社会声望了。因为蒯祥技术高超,有“巧匠”的美誉,所以被选拔为重大建筑的设计师,参与了营建北京的伟大工程。

明永乐年间营建北京,他被征参加“大工”深为主持工程的建筑师蔡信、杨青等所器重。永乐十八年宫殿建成,论功蒯祥被提升为工部营缮所丞(所正、所副的助手) 。

到正统年间,蔡信,杨青等相继逝世,北京的许多营建工程渐次由蒯祥主持。明朝人所绘制的《北京宫城图》中,就有蒯祥站在紫禁城前的画像。

"正统以来,凡百营造,祥无不预” 。如对重建三殿,兴修南内(今南池子一带) 、改建诸司衙署于承天门前两侧、新作西苑殿亭轩馆、兴建裕陵等,蒯祥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尤以景泰年间营建大隆福寺为最著名。

其地今为隆福大厦。当时“壮丽甲于在京诸寺”正殿三尊木雕佛像,镂刻之精,世所罕见,据说与蒯祥的高超木工技艺有关。

在这三十余年间,蒯祥积功升至工部左侍郎。尽管已居高官,但他恭谨俭朴如初, "出入未尝乘肩舆,既老犹自执寻引,指使工作不衰”。

蒯祥“能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足见其经营计度之精巧。

“每宫中有所营缮,中使导入,略用尺准度,若不经意。既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厘。

指使群工,有违其教者辄不称旨。上(明宪宗)每以,蒯鲁班,呼之。”天安门的主要图样出自蒯祥之手。蒯祥还把现苏州相城元和御窑金砖和苏式彩绘等,引入皇宫建筑,使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壮观,色泽绚丽多彩。

成化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1481年4月25日) ,蒯祥病逝于京,享年八十四岁,朝命“赐祭葬如例” 。子孙承其技艺,世代为木工能匠。

至晚清时犹有“今江南木工巧匠,皆出于香山”之说,可见蒯祥影响的深远。

0 阅读:0

玉见沈华文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